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國為何留不住人才?魏惠王:這個鍋不該由我一個人來背

魏國為何留不住人才?魏惠王:這個鍋不該由我一個人來背

後人讀到戰國歷史往往都會對魏國表示惋惜,因為魏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憑藉魏武卒強大的戰鬥力稱霸列國,即使是魏惠王前期依然延續了這一強勢的局面,可是其後魏惠王卻犯了一系列戰略上的失誤,使得魏國逐漸喪失了霸主地位,在連續兩次敗於齊國之手後又被秦國奪回河西之地,魏國終於是徹底衰退了下去。

魏國原本可以走得更遠,除了魏惠王戰略上的失誤之外,魏失其才而亡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麼說是有根據的:魏國可以說是戰國人才最為集中之地,日後一個個如雷貫耳的頂級人才很多要麼本身是魏國人,要麼是魏國沒有留住出走他國的,比如吳起、商鞅、孫臏、公孫衍、張儀、范雎、尉繚子等人莫不如此。

魏國的衰敗魏惠王要承擔很大的責任,畢竟大好的局面就是葬送在他手上的,其他的不說,商鞅和孫臏他沒能留住,張儀是被他趕跑的,公孫衍也是魏國人,這幾個蓋世奇才他一個也沒留住,白白便宜了秦國和齊國,可以這麼說魏國的霸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敗在這幾個人之手,但是把魏國人才流失的絕大部分責任都歸咎於魏惠王也有失公道,那麼魏國為何留不住人才?魏惠王:這個鍋不該由我一個人來背,我們來分析一下。

魏國是在魏文侯時期崛起和稱霸的,這和魏文侯禮賢下士、重用人才有莫大關係;魏文侯前期重用的李悝、吳起、樂羊和西門豹等人都是出身平民的鬼谷學派,魏國的功勛貴族很少受到重用,但是一個人的到來不僅改變了這個局面,而且也埋下了日後魏國人才流失的根源,此人就是孔子弟子、孔門十哲之一的卜商(字子夏)。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子夏來到魏國西河郡(河西之地原本屬於秦國,魏文侯和吳起歷經十餘年從秦國手中奪得並設立西河郡,吳起是第一任郡守)講學傳播儒家經典和學術思想,並逐步形成了戰國時期的著名學派西河學派,魏文侯甚至拜子夏為師。

子夏雖是孔門弟子,但是他的思想偏離主張恪守禮義的儒家傳統思想,反而偏向於主張權謀之術的法家思想,和傳統儒學不同,西河學派傳授的是經世濟用之儒和忠君愛國的思想;子夏在魏國所收門徒不少,據《後漢書》卷四十四《徐防傳》注引《史記》記載:「孔子沒,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為魏文侯師。」他的弟子中傑出者主要有公羊高、穀梁赤和段干木等人。

西河學派的興起和鬼谷學派在思想上不可避免的有碰撞和衝突,西河學派的忠君思想更符合魏文侯的統治需要,所以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扶持下西河學派逐漸在魏國佔據了上風,特別是在吳起棄魏奔楚、樂羊失勢被貶之後鬼谷學派在魏國日益式微。

佔據優勢的西河學派培養出了一大批公卿貴族出身的人才,比如公叔痤、公子卬等人,他們在魏國朝堂佔據了主導地位,鬼谷學派的沒落使得平民出身的人才很難在魏國有一展抱負的機會,這也是為何商鞅只能在公叔痤府上出任中庶子(其實就是門客)、張儀不被重視、范雎只能在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效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魏國人才流失背後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一種制度上的缺陷,兩大思想上的碰撞,自魏武侯開始魏國走的其實是精英路線,魏國上下更看重的是出身,魏惠王之所以放走了孫臏和商鞅、看不上張儀就是和此有關,西河學派的興盛和魏國這種人才選拔制度上的缺陷才是真正導致魏國雖然人才輩出,但是卻留不住一個個往外跑的根本原因所在。

當然魏國國君的固步自封、狂妄自大,對人才的漠視也是導致魏國人才流失的外在因素。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赤壁之戰期間,孫權麾下眾將級別最高的是誰?不是周瑜也不是程普
三國時期,為何少年英豪多數出自江東?這兩個原因不得不說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