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豪擲1億定金!又一亞洲大國上馬空間站工程,欲與天宮一較高下

豪擲1億定金!又一亞洲大國上馬空間站工程,欲與天宮一較高下

不知從何時起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國能行,我也能行」的潮流,隨著天宮空間站建設進入最後部署攻堅階段,我們距離擁有軌道空間站的日子也越來越近。眼瞅著天宮空間站即將建成,亞洲另外一個大國印度也不甘寂寞拋出了自己的空間站計劃。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至今已經有27年歷史,發展成就也是有目共睹,比如通過神舟5號實現載人航天零突破、神舟6號的多人多天、神舟7號航天員出艙行走、神舟8號交會對接、天舟一號的在軌燃料補加等等,截止目前我們已經將14人次航天員成功送入太空並安全返回,還發射了天宮一號、二號兩艘目標飛行器,其中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由於沒有航天競賽壓力我們得以按部就班地穩健發展,就發射次數而言對比航天競賽時代確實要少很多,但我們每一次航天發射的含金量卻極高,用最少預算辦成了最大的事,掌握了搭建長期有人照料軌道空間站的全套技術

我們再來看看印度的載人空間站,該國航天負責人西旺表示,空間站計劃在2022年載人飛船首次載人飛行成功後實施。這個時間點也是挺有趣,因為根據計劃天宮空間站的建成時間也是2022年前後。

不過與90噸級天宮空間站相比印度空間站僅有20噸,航天員只能短期駐紮15天左右,說明空間站沒有再生環控生保系統,無法提供航天員長期駐紮所需的氧氣、溫度等生命體必須要素,因此可以判斷這個20噸是指空間站與飛船組合體的重量。

為了完成這款初級版空間站印度也做了些準備,比如2017年他們就為此交了一筆1億盧比的定金,旨在探索開發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這是在軌組裝空間站的關鍵技術之一。

建設空間站的門檻條件就是必須掌握載人飛船天地往返能力,否則無從談起。印度計劃在2020年12月與2021年7月分別發射兩艘無人飛船,用以驗證飛船質量與技術的可靠性,最終目標是在2021年12月,將2至3名宇航員送上太空,完成5至7天的太空飛行,在宇宙中留下印度人的腳步。

發展載人航天事業最離不開的一項技術就是航天器再入大氣層返回技術,因為航天員不僅要上得去,更要下得來。普通航天器沒有隔熱結構與隔熱材料,一旦再入大氣層由於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燒蝕很快會將航天器燒毀。

我們常說載人航天無小事,因為人命關天的理念深入人心。神舟飛船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在此之前我們發射了十幾顆返回式衛星,返回艙的結構設計與隔熱材料技術早已爐火純青。

截止目前印度只發射過一顆500多公斤的返回式衛星,新飛船返回艙只實施過一次無人亞軌道飛行測試,這種測試無法模擬入軌飛船再入大氣層的真正速度環境。

印度發展載人航天的外部條件比我們要好得多,不論是歐美還是俄羅斯想要隨便買,這些便利條件本可以成為印度發展航天事業的完美跳板,但無奈他們的新飛船依舊是萬國牌,因為再先進的技術沒有產業能力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

印度20噸級空間站總體規模和我國8年前發射的天宮一號與神舟飛船組合體類似,只不過我們並沒有將天宮一號稱為空間站,而是「目標飛行器」。

按照既定時間表印度最快也是2025年部署空間站模塊,很容易可以算出兩者前後相差14年,即便如此印度能否按期實現工程目標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有前車之鑒,例如下個月計劃發射的月船-2號登月項目就已經延期了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巔峰高地 的精彩文章:

包攬冠亞軍技壓歐美!現實版流浪地球競賽,大洋彼岸名次下滑嚴重
雙發四垂尾!又一艦載機好事將近,難度僅次殲20此前只一國成功

TAG:巔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