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莊子:境界越高的人,越隨意,境界一般的人,才執著

莊子:境界越高的人,越隨意,境界一般的人,才執著

我們都聽說過「朝三暮四」這個成語,這個成語的出處,很多人不知道,而且原本的故事和現代成語的意思,相差甚遠。它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講這個故事的本意,是說明一個道理:境界越高的人,越隨意,境界一般的人,才執著。

萬變不離其宗,悟道之人,不執著外在的形式。

莊子的哲學認為,天下之大,萬物同宗。萬物之根源,是道。道,從無中生有,是太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只要守住道,守住「一」這個根本,則萬變不離其中。

莊子用這個典故,說明「一」的本質:

養獼猴的老翁給猴子分食物,說:「早上給三升,晚上給四升。」

猴子們都發怒了,不願意。

老翁又說:「那就早上給四升,晚上給三升吧。」

猴子們都高興了,欣然接受。

這就是成語「朝三暮四」的由來。我們一看這個典故,就會說,這些猴子真蠢呀,只是變換形式而已,結果不都是一樣嗎?

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莊子用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很多人,都迷失了自己,執著在形式的東西上,比如說名稱,叫法,或者法門,派別之分,學科之分別等等,其實世間萬物千差萬別,最終都回歸到一個根本點,即「一」。真正悟到「一」的人,就不執著於形式,也就不和別人爭辯了。善者不辯。

境界越高的人,越隨意,不刻意,不執著。

之前我寫過一篇解讀南懷瑾的文章,有人抨擊,說南懷瑾先生的書不值一看;有的人說,南懷瑾亂說法;有的人說隨便打坐,是入魔。

說出這種言論的人,都是很執著的,執著某一種形式或法門。執心,如此強烈的人,才會抨擊別人。自己執著而跑偏,入了歧途,卻不自知。入了歧途,從他的角度看正道,正道就變成歪的了。所以他們抨擊別人,總是振振有詞。

莊子說:「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猴子不知道「早三暮四」,被老翁忽悠了還很高興,其實給的東西都一樣。而不明白「道」的人,其實和猴子,沒什麼區別。一種法門可以成道,還有千千萬萬種法門,也可以成道。可是,這些人就非常執著,不行!我的法門才是對的,你的法門不對!所以認為你亂講法。

莊子說,聖人做事,很隨意,任「一」自然以成事。就像我們做陶瓷的泥坯一樣,旋轉的陶鈞,往右轉,往左轉,都行得通,都可以轉成陶器,是之謂兩行。

讀完這篇文章,我們應該反省自身的思維。是否固執某一種東西?是否經常看不慣別人?如果是,那就需要放下執著,順其自然,大道之萬變,條條通大道。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用「北冥神功」來讀書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