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面對地震,我們應該怎麼做?如何預防疾病發生和恢復心理創傷?

面對地震,我們應該怎麼做?如何預防疾病發生和恢復心理創傷?

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突發地震的消息牽動著國人的心,新聞報道:昨晚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災區有房屋倒塌嚴重損壞,目前累計超過10人不幸遇難!面對地震災難,我們應該怎麼做?

面對地震,我們應該怎麼做?如何預防疾病發生和恢復心理創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發生地震時如何自救?

自救方式選擇取決於地震發生時位於室內還是室外,總體方向為蹲下、掩護、抓牢。

若位於室內,則應迅速遠離外牆、門窗、陽台,選擇堅固傢具、承重牆旁或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在晃動停止並確認戶外安全後,方可離開房間(不可使用電梯)。

若位於室外,應避開高大建築物,如高層樓房、水塔、立交橋等,選擇開闊地避險。若四周皆為建築物,則宜進入建築物中躲避較為安全。

若發生地震時正在開車,應離開道路中心靠邊停車,離開車輛尋找避險場所。若已被困,首先堅定求生意志,就地取材加固被困空間的周圍支撐。使用毛巾、衣服掩住口鼻,積極尋找食物並盡量向有光、通風的地方移動。不大聲呼救,保存體力待救援者靠近時再呼救。

面對地震,我們應該怎麼做?如何預防疾病發生和恢復心理創傷?

災後可能出現什麼疾病?如何預防?

常說「大災後必有大疫」,震後各種廢物垃圾無人管理,水源、空氣污染嚴重,災民身心遭受巨大打擊,身體的抵抗力也下降,極易爆發食物中毒、破傷風、流腦、呼吸道等疾病。按照我國《抗震救災衛生防疫工作方案》,需切實抓好疫情監測、食品衛生、飲水衛生、環境衛生等措施來防控震後的疾病流行。對於普通群眾而言,搞好環境衛生,選擇衛生狀況良好的食物和飲水至關重要。若周圍出現可疑疫情,需及時上報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處理。

面對地震,我們應該怎麼做?如何預防疾病發生和恢復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如何恢復?

地震災害的慘烈易對受災人員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若不及時進行疏導,心理創傷會持續影響受災人員的健康狀況。面對地震的倖存者,首先應為其營造有安全感的環境,並與其密切接觸進而建立溝通關係,鼓勵其宣洩痛苦,並給與他們積極的暗示,幫助其客觀、現實的分析、判斷事件的性質和後果,糾正錯誤和不合理的認知。最後著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飲水、食物、居住環境等,使其逐步樹立起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面對罹難者家屬,可考慮進行家屬集體談話,讓其在集體中充分表達悲傷、抑鬱等負面情緒,使其意識自己並非孤獨面對不幸。同時,應鼓勵家屬們進食,避免因身體不適而加重悲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藥師方健 的精彩文章: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中之王?醫生:胰腺癌有4個特點,預防記住4點
魚肝油和魚油的區別是什麼?一字之差,作用大不同,醫生為您詳解

TAG:藥師方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