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象形文字的減省演變:漫談漢字元號化和書法法度的永恆存在性

象形文字的減省演變:漫談漢字元號化和書法法度的永恆存在性

書法的生命內核:法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到漢字,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寫字,但不是所有人寫的字都可以稱之為書法的,或者說不是所有的書寫行為都可以歸入書法藝術的範疇的。

那麼普通的書寫和具有藝術美感的具有法度的書法的書寫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我認為能夠稱得上是書法的,一定是書寫具有法度,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藝術性的。

東漢的蔡邕《九勢》中說: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式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蔡邕在這裡強調的,就是書寫的法度性。因此,書法的法度是書法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法度,也就無所謂書法。這是書法區別於普通的日常書寫、區別於其他藝術種類最為根本的內在。

它的法度性是他的生命內核,是不可缺少的。沒有法度很難將書寫漢字的行為稱得上是書法藝術。

如果沒有法度,那麼這種書寫漢字的行為只能稱得上是書寫。

明代的唐志挈在《繪事微言》中說:

夫理與法兼長,則六法兼備,謂之神品,理與筆各盡所長,亦謂之妙品。若夫理不成理,筆不成筆,亦斯下矣。

他認為書寫書法必須做到「理」與「法」的兼備。如果理和法都不存在,那麼再怎麼書寫也不能寫好,只能寫出一些水平較低的東西。只有理法兼備,才能稱之為神品、妙品。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不管是我們日常的書寫也好,還是我們進行藝術的創作也好,法度性始終是圍繞漢字而生的,是始終伴隨著漢字的,它不以個人書寫的好壞為轉移,只要你學的是漢字就有法度。

所存在的區別就是這兩者的法度性要求到底是嚴謹的,還是寬鬆的,是要求比較高的,還是要求比較低的。

然而,這只是我們後人對於書法藝術的一個總結,至於書法藝術中的藝術性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觸及到,如果要想觸及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回到漢字生長和發展的歷史當中,去尋找書法法度誕生的蛛絲馬跡。

書法的法度誕生

我們知道漢字的發展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那麼在這個演變的過程中,法度是不知不覺就隨著字形的演變生長發展起來的,而非有人為的設計。

最早的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甲骨文字等種種文字,遠古的先民在創造它們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法度的概念,也沒有空間和造型的概念,只有像和不像。

現代著名的學者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編》的序言中說:

「卜辭契於龜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輩數千載後人神往。文字作風且因人因世而異,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渾,帝乙之世,文咸秀麗。而行之疏密,字之結構,迴環照應,井井有條……足知現存契文,實一代法書,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

郭沫若先生認為甲骨文也有書法的美感,書寫甲骨文的時代也具有那個時候的「鐘王顏柳」。而郭沫若之所以能夠做出這樣的論斷,原因就在於他認為甲骨文是「行之疏密,字之結構,迴環照應,井井有條」的。但是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既然是象形文字,那麼他內在的空間結構就不是人為主觀設計的,而是客觀的描繪,這和後世書法家進行書法的創作有天然的區別。郭沫若顯然忽略了這一點。

在殷商時代,先民們在創造漢字的時候,要儘可能的去近原來的事物的形狀,儘可能的去把他的一些特徵突出出來,使其區別於其他字,代表著豐富的內涵。

象形文字的符號化

但是,象形文字天然的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他的書寫繁瑣性,當社會有了一定的發展,人們的交流也日益普遍,大篇幅的書寫,甚至是長篇累牘的書寫就存在了。而像象形文字這樣低效率的,對於具體事物的描摹,已經遠遠落後了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

比如說我們在寫一個字的時候,還要去遵循象形文字那些比較繁瑣的細節,去突出每一個文字最為細微的地方,這樣效率無疑是最低的,也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越來越高效率的要求,所以就必須對文字進行減省。

而且要想對文字減省,就必須對文字進行符號化,所謂的符號化,也就是用一定的、不代表具體事物意義的線條來代表一定的具體意義,將其中的內涵簡化和省略到一定的筆畫當中,這就完成了文字的符號化。

符號學家卡西爾認為,符號化可以理解為由特殊抽象到普遍的一種形式:

「在人那裡已經發展起一種分離各種關係的能力。」

而這就是說我們所說的將對具體事物的描摹轉移到對抽象事物的表現上。

符號化後的法度發展

而當我們把文字進行符號化了之後,就破壞了原先象形文字之中內在的空間結構。原先的象形文字之所以不需要去考慮漢字每一個線條擺放的位置,是因為它完全是按照自然事物存在和發展的狀況來說書寫的。

比如說他在寫「日」這個字的時候,就畫一個圓圈,然後中間點個點,要畫這個圓圈是因為這是在表現太陽圓圓的外形,但是如過我們要把圓形給減省掉,就必須考慮用什麼刻畫符號,這些符號線條如何搭配的問題。

象形文字的山更像一個個三角形堆在一起,但是從象形文字演變到我們今天看到的山大樣子,是需要考慮去掉三角形的那一個部分,保留哪個部分的問題。

法度的永恆性

這個時候,強調空間布局和法度就非常有必要了。所以,我認為書法的法度一開始並不是為了書寫美觀而設立的,而產生的,他是為了解決漢字元號化的問題才有的。

所以不管我們是在寫什麼樣的東西,都有一定的法度行,我們再寫普通字的時候,也是有法度的,我們在藝術性比較高的書法作品的時候,也是有法度的。

那麼這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區別就在於我們日常中所進行的書寫,其法度要求比較低,只是需要你把這個字的外形給展現出來,能夠讓人識別和判斷就可以了。

但是當我們上升到了藝術的水平,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的時候,就必須要提高我們的藝術自覺性,增強我們的嚴謹性。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歡迎你與我一同進行討論,堅持對書法與藝術的嚴肅思考。

參考文獻及拓展閱讀:

東漢 蔡邕 《九勢》

明代 唐志挈 《繪事微言》

現代 郭沫若 《殷契粹編》

現代 恩斯特·卡西爾 德國 《符號形式的哲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如何學顏體大字楷書?
為什麼感覺田英章的書法水平有很大爭議?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