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綏德古城:明朝九邊重鎮,陝北的旱碼頭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綏德古城東門城樓

綏德古城偎依於二郎山、疏屬山的緩坡之間。無定河、大理河繞城南流。公路四通八達,縱貫陝、蒙的西(安)包(頭)公路和橫穿秦、晉、寧的太(原)銀(川)公路在縣城十字交匯。地理位置十分險要,素有「天下名州」之譽。

綏德衛,即今綏德縣城,位於陝西省北部,無定河下游。東鄰吳堡,西接子洲,南連清澗,北靠米脂,東北與佳縣接壤,東南以黃河為界與山西省柳林縣隔河相望。縣境東西長56公里,南北寬51.8公里,總面積1848平方公里。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607.8~1287米,相對高差679.2米。

綏德城建於北宋,至清朝一直為州、縣治所,城垣建築經過多次增補修葺。綏德縣城中部為大理河和無定河匯合處,大理河由西向東流人縣城,轉而向北匯入無定河,將縣城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為舊城區,亦稱東城區;西為新城區,亦稱西城區。

綏德建置早,唐代以前的城郭建設已無考。唐置綏州龍泉縣,州、縣城建在今縣城北1公里的龍灣村,其遺址尚可辨認。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東門外的駝隊

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置綏德城,隸延州,不久由鄖延宣撫使郭逵主持新建縣城,即今之縣城。此後,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都曾進行過較大規模的增修。其時城郭東西二里一百五十步,南北二里一百三十五步,方八里二百八十步。南面於平地砌石築城垣,高2.5、寬l丈余;東、西、北城垣跨山建築,高3~9丈。城門四座,東為「鎮定門」,南為「安遠門」,西為「銀川門」,北為「永樂門」。四門前皆建瓮城,城門上皆設門樓。城內東北有疏屬、嵯峨兩山屹立,城外西、北、東有大理、無定二水繞流,城四周高山巍峨,可謂依山臨水,四山作屏。城內疏屬山麓建有宏大的衙署,衙署前有呈「井」字形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鐘樓、鼓樓分建於嵯峨、疏屬兩山之上,此外還有寺廟道觀、祠壇坊表、學宮書院等公共建築。衙署、街房、寺觀等建築主要是磚(石)瓦房,居民住宅主要是磚(石)窯洞。

明初實行承宣布政使司(習慣稱行省)、府(或直隸州)州、縣級制。今綏德縣地為綏德州。洪武四年(1371年)置綏德衛,是今陝北榆林地區唯一的軍事衛所,綏德衛轄百戶所50個。成化年間,置延綏鎮。延綏鎮初領神木道、榆林道、靖邊道以及綏德衛、慶陽衛、延安衛、東勝衛共12營堡、36城堡。成化九年(1473年),延綏鎮鎮治移駐榆林衛。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綏德雕山書院

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元將孔興敗逃綏德州,被其部將所殺,綏德州境歸明朝所有。

洪武四年,大將軍湯和置綏德衛。

洪武六年(1373年),置綏德衛指揮使司,遷江南上江之軍駐其地屯田、戍邊。

洪武九年(1376年),元將帖木耳人侵延綏,被潁川侯傅有德擊敗。

明建文年間(1399~1402年),在州城南門外增建羅城,與州城相連,為州城南之屏障。羅城周圍六里三十步,南連文屏山,也設有四門,東為「賓陽門」,西上為「上水門」,西下為「挹秀門」,南為「來遠門」。同時,修建了南關大街。此後直至清末,州城幾經修葺,疏通壕塹,增築炮台和守陴窯房。增高雉堞.並在城北疏屬山上增砌重城垣一道,只有羅城一直未加修葺而逐漸坍塌。

天順元年(1457年)三月,韃靼孛來犯延綏,征虜副將軍石亭追剿之。

天順二年(1458年),孛來再犯,總兵楊信、都督僉事張欽與之戰,均獲勝。

成化元年(1465年)八月、十月,韃靼酋長毛里孩犯延綏,分別被總兵芳能和陝西巡撫項忠等擊退。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義合西城門樓

成化二年(1466年)六月,毛里孩入侵延綏,被總兵楊信與項忠擊敗。十二月,毛里孩再犯延綏,明參將湯允績戰死。

成化四年(1468年)十一月,毛里孩再犯延綏,都指揮僉事許寧擊敗之。

成化五年(1469年)十一月,毛里孩聯合兀良哈進犯延綏,山西大同巡撫王越率兵增援明軍。

成化六年(1470年)一月,許寧擊退毛里孩,大同總兵楊信亦於胡柴溝擊退韃靼兵。三月憲宗詔延綏屯田。五月,王越於延綏東路擊敗阿羅出。七月,朱永於雙山堡擊敗阿羅出。

成化八年(1472年)十一月,寧靜伯劉聚代趙輔為將軍,屯延綏。

成化九年(1473年),延綏鎮治所遷於榆林衛。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綏德 永定橋

明清時期,縣城有大小街巷30餘條,其中主要街道有5條,即州城內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和羅城內的南關大街。民國時期,部分街巷有所延伸,但沒有增減。建國後,新建了西城區,增加了10條街巷,東城區也因擴建新增了幾條街巷。1981年地名普查時將部分街巷作了調整,目前計有大街小巷50多條,其中主要街道12條,即東城區10條,西城區2條。

民國時期,城內修建了商業大樓「萬豐永」和中山禮堂等大型建築,城外無定河上架起了石拱大橋「永定橋」,大理河西修築了「抗日陣亡將士公墓」。40年代,城外南關大街日益繁華,大理河西的建築逐漸增多,城區面積約4.5平方公里。建國後50年代,縣城建設開始向城外南、西發展,60年代又開始向城外東、北擴建。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疏屬山八鹵亭

目前城內僅存的明代建築有永樂門,即原延綏鎮鎮城的北門。該門建在南高北低的坡上,內為兩個拱券頂過洞相連,現仍為通行之道。南面洞口寬4.13、進深16.2、高6.1、洞上高1.5米;北面洞口寬3.42、進深3.87、高5.75米。門洞用條石砌築,橫石與丁石相間。條石長95~150、寬24、厚18~28厘米。石表面鏨刻痕清楚,整體風化嚴重。過洞底部用條石鋪砌,中間一道規整。洞口上方嵌石匾,由三塊石板組成,隸書陰刻「永樂門」。北門頂上修建有房屋,內、外邊壘磚牆阻擋。門洞口兩側一米余以外被新建的院牆隔斷。城門牆體用黃土混合黃膠土夯打,包砌有石片。外包石厚0.4米,丁石拉筋。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萬豐永

城內綏德縣博物館內保存有五龍壁,原為文廟照壁,清光緒三十四年制。

另據綏德縣誌載,明洪武年間,知州張進主持修建了衙署。衙署位於州城中部今小街北,坐北向南。建築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由前院、大堂院、二堂院三部分組成,磚(石)瓦結構,其餘情況不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知州趙於京主持增修衙署。增修後的衙署依舊分前院、大堂院、二堂院三部分。前院有大門洞一座,上有閣樓三間,前有照壁。院內東有土地祠一所,祠後是馬號;西有迎賓館三間,館後是監獄。大堂院有儀門兩間,儀門兩側各有一角門。院內正面是大堂五間、銀庫兩問、庫丁房兩間,大堂上懸掛康熙詔令「要存良心」四字匾,堂前有抱廈三間、牌坊兩座。牌坊上一書「慎刑」二字,一書「清慎勤」三字。東西廂有科房二十二間。大堂後是二堂院,有宅門一座、二堂正房五間、東廂房三間、籤押房三間、闈房五問、廚房三間。二堂東有東院,院內正房三間、

廂房六間、北房三間;二堂西有西院,院內正房五間、對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五間。目前該建築整體已基本不存在,只殘存有建築的局部牆垣等。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老街

綏德縣城內現在遺存一處古城門,城樓殘缺破敗,城門雄姿仍存。城門高12米,寬17米。城門洞寬7米,高7米,深11米。門洞上有一石橫刻 「永樂門」三個大字,字高2米,寬1.5米。永樂門座落於疏屬山別峰倉房圪瘩(舊叫魚頭山)山坡上。現在上下山的居民、車輛還從此門通過。

綏德在歷史上曾名陽周、上郡、雕陰、龍泉、上縣、綏德、綏州、上州等。建置忽為州忽為軍忽為城的舊址皆因歷史久遠荒廢無法考證。今存縣城經考證,為宋代延綏宣撫使郭逵所建。州城跨山環水,城牆高築,城樓高聳。而舊州志以為建自金大定二十年,明代洪武年間知州仇敬與指揮嚴永重修。以宋史地理州城所在考證,今城確為宋代所建無疑。自宋代以後改城為軍,又改軍為州,金大定中建州治。後經西夏侵擾,歷遭戰亂,城池傾圮,地方荒廢,宋南渡後為金所有,建州治。至大定二十年重加修築。城東西闊二里一百五十步,南北二里三百一十五步,方圓八里二百八十步。南由平地徹石建築城牆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余。東西跨山增築城牆高三四丈或八九丈不等,唯巽地樓築於嵯峨山上,為最高點。城池有重門四座:南為安遠門,東為鎮定門,西為銀川門,北為永樂門,跨門建築城樓有二。南門外羅城接連大城,周圍六里三十步,南連文屏山,有門四座:東為賓陽門,西上為上水門,西下為挹秀門,南為來遠門,明代建文中建。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綏德 漢畫像石

永樂門是古城眾多城門中遺留下來的唯一城門,是佐證古城綏德的一塊活化石,通過它可以了解綏德古城的歷史沿革,清晰的分辨出綏德古城的歷史原貌。

綏德是一座歷史名城。關中地區有十三朝帝王建都,但自秦漢以來分立郡州縣治的沒有一個縣像綏德這樣多。據史料記載可查證的,在綏德境內建置稱郡、稱州、稱軍、稱縣的不下三十。如此之多的建置在同一個縣境內設立,這在全國實屬罕見。說明綏德的歷史之悠久,在塞上高原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之重要。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田莊寺灣山

綏德是一座軍事重鎮。由於地處邊塞,歷史上和西北匈奴、契丹、西夏臨接,常有邊戎侵奪。歷朝歷代都把綏德當作北拒外寇侵擾的要塞,保護關中帝王之都的屏障,常置重兵把守。秦始皇令太子扶蘇監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鎮守此地(趙高、李斯寫偽昭,命令遠在邊疆的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自殺。扶蘇看到詔書以後,先是大哭一場,隨後毅然選擇自殺),足以說明其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因為秦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如果每郡都屯兵三十萬,則秦王朝要養一千多萬軍隊。從兵源給養等條件看秦根本不會有上千萬的兵力,只不過把大部分兵力佈於綏德(上郡)罷了。

綏德是山環水復的秀城。大理河從西川流來,在城西拐了個彎經城北匯入無定河,呈弧形繞城而過;城東、南、西南、北由疏屬山、嵯峨山、文屏山、雕陰山圍成園形的天然屏障;山的東北面大理河、無定河又呈7字形環繞,綏德古城就築于山水圍成的9字形中間。昔日山水間城郭逶迤,古迹點綴,扶蘇蒙恬墓遙遙相望;晨鐘暮鼓,山風濤聲與大漠駝鈴交相爭鳴;城內府衙宏雄,店鋪林立;城外桃花爭艷,岸柳蔭蔚。遊人登山可觀塞北風光,臨岸可聽滾滾濤聲。山環水復的綏德自古就是塞上的風景亮點。

綏德古城:扶蘇與蒙恬在這裡自盡,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觀雲閣

進入21世紀的古城綏德昔日風姿猶存,更多展示給人們的是充滿現代活力的多姿多彩。城區面積與宋城比擴大了五倍多。現代化的綏德城樓房林立,街道整潔,商廈影樓,歌廳劇院,霓燈閃爍,五彩濱紛。千獅橋、龍鳳橋飛架無定河上,五龍柱、石牌樓高聳雲天。神龍、濱河、永樂大道把城區打扮的更加靚麗。古城一天更比一天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