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入夏後,注意4種表現,小心濕氣加重,謹記三堅持、三不宜!

入夏後,注意4種表現,小心濕氣加重,謹記三堅持、三不宜!

入夏後,天氣逐漸變熱,加上雨量增多,空氣變得潮濕,人們身體很容易被「濕氣」入侵,損傷五臟六腑。

中醫上講,濕氣,是一種津液過多的表現,而「濕氣」在體內是正常存在的。

正確來講,損傷身體健康的被稱為「濕邪」,「濕邪在,百病在;濕邪除,百病無」。

入夏後,出現4種表現,小心濕氣加重,應注意一下!

表現一:大便粘,難以衝下

早上排便時,若出現大便年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可能是體內有濕氣;若大便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型,且排便不凈,說明體內濕氣加重了,應注意一下。

表現二:小腿發沉,全身無力

早上醒後,下床走路,感覺小腿發沉、發酸,邁步子費力,甚至會感覺全身無力、渾身不適等,就像身體附著重物一樣。

表現三:舌苔厚而膩

正常來說,舌苔淡紅而潤澤,若舌面上出現一層厚而白膩的舌苔,可能是體內有濕氣了。

中醫講「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從舌頭看,也能看出脾是否濕氣重。

表現四:白帶異常

正常來說,女性的白帶是無色、無味的,若身體出現問題,白帶可能也會有變化。

而體內濕氣重容易導致帶下病,出現白帶增多,有異味等;當體內濕熱同時出現,會導致白帶發黃。

據《傅青主女科》記載:「夫帶下者俱是濕症。」

女性體內濕氣重,不僅會導致婦科炎症,嚴重可致不孕症。

中醫認為「千寒易除,一濕難去」;而五行學說中講到「夏對應心臟,長夏對應脾」。

進入夏季,濕氣容易進入體內,同時,也是祛濕的好季節。

夏季祛濕,謹記三堅持、三不宜,讓身體更健康!

三堅持:

1,堅持泡腳

泡腳,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式。

中醫上講,「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

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

夏季泡泡腳,有祛濕的作用。

泡腳時,注意水溫,不宜太熱,也不要太涼;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為宜,泡到微微出汗就行。

記住,泡腳時,不宜出太多的汗,中醫講「出大汗傷陰,風走濕留;微微出汗,風濕具去」。

2,堅持喝茶

喝茶養生,是我國很傳統的方式之一,利於身體健康。

若將一些具有健脾祛濕作用的食材,按一定比例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

堅持泡水喝,也有一定的祛濕作用。

黃花苗黃實茶,將黃花苗、黃實、薏苡仁、赤小豆、山楂、玉米須、淡竹葉幾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

黃花苗,葯食兩用,性寒,有瀉火除濕的作用,利於改善濕熱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有一定幫助。

黃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不僅能祛濕、調理脾胃,還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薏苡仁,性寒,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的作用,為常用利水滲濕葯,也是一款常用食品;赤小豆,有健脾利濕、散血、解毒作用。

山楂,歸脾經,有很好的消食健胃的功效,可改善胃脘脹滿、不思飲食等病症。玉米須,有利尿、利濕、消腫作用,可去體內濕熱之氣。

幾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擅於祛除體內濕熱,適合夏季飲用。

3,堅持按穴

極泉穴

位於腋窩的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走心經,可去除心臟的火郁毒素。

按摩此穴,有助於緩解肩膀疼痛、肩關節炎等。

按摩時,用力要均勻緩和,開始時,可適當的輕緩一些,再慢慢加大力量,以手臂產生酸麻感為宜。

曲池穴

位於肘窩處,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處。

走心經、心包經、肺經,是人體三大排毒祛濕口之一,利於排濕毒。

委中穴

走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祛濕的通道。

經常按摩此穴,有緩解關節炎、腰痛等作用。

三不宜:

1,不宜喝冷飲、吃涼食

夏季到來,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喝些冷飲、吃些涼食解暑,殊不知,身體當時涼爽了,但對身體的傷害更大。

如冰鎮啤酒,搭配燒烤,「酒助濕邪」,會損傷脾,導致脾運化失調,濕氣加重。

冰鎮西瓜,夏季解暑「神器」,食物太涼,容易引起腸胃不適,促使外邪侵入體內。

所以,夏季最好不要吃喝過多的冰涼食物,避免傷脾助濕。

2,不宜猛吹空調

空調吹的風比較涼,且開空調的房間里,空氣流通不好,若猛吹空調,不僅不能解熱、解暑,反而可能會加重體內濕氣,甚至會誘發感冒。

3,不宜露腰、肚臍

為了涼爽的度過夏季,一些人會穿露臍裝,半夜睡覺時,也會露著腰部,這樣會使這兩處著涼,記住,不管多熱,睡覺時,都要蓋好肚臍、腰,避免著涼。

(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網 的精彩文章:

選茶攻略大全,助你挑到好茶!
夏天的雨與喝茶的你

TAG: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