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報聲音:帶兵怎能完全「照老畫新」

軍報聲音:帶兵怎能完全「照老畫新」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李寶亭

前陣子下基層,聽一位大學生士兵談了他的一點疑惑。他來部隊一年多,見到營連主官、老士官常給新戰士描述「當年的好兵」,既為激勵也為模板。他認為,這種「照老畫新」的帶兵方式,值得商榷。

這位大學生士兵的話,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無論是帶兵人還是老士官,不少都是曾經的佼佼者,對於什麼是兵樣子、好樣子,他們有自己的理解,而「當年勇」則是重要的參照系。這種認識和判斷,必然會在帶兵、練兵中體現出來,那就是照著舊模子臨摹新樣子。在筆者看來,「照老畫新」好不好、行不行,不可一概而論。

一支歷經種種磨難、取得過輝煌勝利的軍隊,必定有屬於未來的制勝基因和密碼,它的延續靠的是傳承;部隊長期備戰打仗的實踐,形成了帶兵治軍的方法和經驗,它需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揚棄;戰爭面貌深刻變化、快速變化,要求我們刷新認知、升級本領,這呼喚的是創新。從一代兵到另一代兵,只有傳承好該傳承的、創新好該創新的,才能本色不變、底蘊厚實,才能跟上時代、贏得未來。

老紅軍、老八路的樣子,向來是人民軍隊的一個標杆。相隔悠長歲月,這個樣子不失傳的奧秘,就在於代代官兵在踐行的基礎上,對下一代言傳身教。那種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的忠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如鋼似鐵的紀律,就是在「臨摹」中傳承下來的。一路走來,我軍之所以能在挫折中愈加奮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不斷創造新的勝利,這是重要憑藉。

與此同時,軍事領域還是最具創新活力、最需創新精神的領域。誰沖在前沿、立於潮頭,誰就能贏得先機。如果對戰爭的認識落後於實踐、武器的運用落後於對手、練兵備戰落後於時代,危險就會如影隨形。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就告誡,要果斷告別「拿著駁殼槍喊個『沖』」這種過時的帶兵經驗、作戰思維。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打的都是明天的戰爭,需要具備的是打贏現代戰爭的本領。正因此,我們絕不能按照舊的思維模板、本領模板來塑造新戰士。否則,帶出來的只會是「昨日戰士」的複製版。

「想當年」並不難,「往前帶」卻不容易。因為它意味著帶兵人要自我否定、不斷學習,與戰士們一同流汗、一起成長。當前,部隊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快,體系練兵要求高,備戰打仗面對的許多難題都是新的。無論是在練兵場,還是在講武堂,帶兵人都只是有經驗的「新手」。要認識到,有的思路過去是對的,如今卻是錯的;有的方法過去管用,如今卻是無用。更要看到,現在的戰士知識結構更立體、思維更活躍、視野更開闊。相信他們、依靠他們,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年輕戰士才能展示自己的潛力、書寫不一樣的精彩。

每個時代的戰士,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最美肖像」。作為肖像的塑造者,帶兵人責任重大,不僅要講好「昨天的故事」,帶領部隊傳承紅色基因,永葆本色;也要帶領大家緊跟時代步伐、改革步伐、戰爭步伐,鍛造新頭腦、練就硬本領。只有這樣,才能帶出響噹噹的連隊、呱呱叫的兵。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為兵服務工程緣何兩度遷址
抗洪搶險中,這支腳震撼人心!戰士有個請求:別讓我媽知道!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