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人類的胃口有多大?這兩種動物因為「肉太好吃」而被吃光

人類的胃口有多大?這兩種動物因為「肉太好吃」而被吃光

近年來,每每有地區對當地出現物種入侵、某生物數量急劇攀升進行報道時,我國網友大都會調侃說帶上孜然和竹籤去手動幫助當地生態系統恢復平衡。人們這麼說多是出於打趣我國烹飪手法多樣、國人推崇「民以食為天」的特點,並非真的想靠人類捕食來解決物種泛濫的問題。然而,事實上,人類捕食不單能控制物種數量過快增長,歷史上有很多動物因為被送上人類的餐桌而滅絕。大海雀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大海雀,是一種曾活動於北大西洋沿岸的岩石島嶼、不能在空中飛的水鳥。它們外觀上與企鵝極像,體型粗壯,腹部白色,頭和背部都呈黑色。儘管大海雀屬於鳥類,但其翅膀已經退化,只能在水面上滑翔而不能在空中飛。

大海雀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海面,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上岸繁殖。儘管大海雀在水裡的游得很快,但它們在陸地上的行動和企鵝一樣慢。這樣的生理特點迫使它們不得不選擇天敵少的地方居住,因而它們的居住地選擇十分少。

16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歐洲探險家紛紛踏上航海之路。法國一船隻在尋找西北航道的過程中,意外來到了大海雀的棲息地附近。對於在海上漂泊了數十日的水手來說,大海雀的存在堪稱上天的恩賜。自那開始,大海雀淪為人類的盤中餐。人類瘋狂的捕殺加上大海雀的繁殖能力極低,大海雀這一物種於1844年滅絕。

儘管有科學家認為大海雀的滅絕不能完全歸咎於人類的食用,更多是因為18世紀時人類開始對大海雀進行系統捕殺取毛導致,但無論怎麼說,大海雀這一物種滅絕的開端都是由人類將其變成食物開始的。

除了大西洋沿岸的大海雀,北美旅鴿的滅絕也是人類刀叉所至的典型例子。

北美旅鴿又稱旅鴿,是一種特別喜歡旅行的鴿子。它們主要以漿果、堅果、種子和無脊椎蟲類為食。航海時代開啟前,在北美大陸曾生活著多達50億隻的旅鴿。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一個物種,由於味道鮮美,在歐洲人到達美洲大陸後成為了餐桌上的一道菜肴。從那開始,旅鴿經歷了和大海雀一樣的命運。

北美旅鴿數量因為人類的捕殺連年銳減,儘管同時期已有鳥類學家注意到這一情況,但由於立法機構不通過,對旅鴿的保護法案沒能及時頒行,北美旅鴿的命運變得不可逆轉。1900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郊外林地里,人類有記錄的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射殺。1914年,人工飼養的最後一隻旅鴿"瑪莎"停止呼吸,北美旅鴿物種至此滅絕。

了解了這些由於人類捕殺而滅絕的動物,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質點使者 的精彩文章:

我國貴州出現稀有資源,歐美欲大肆購買,沒想到遭我國拒絕
史前原始人類生活大揭秘,原來我們的祖先是這樣生活的

TAG:質點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