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又苦又土又無趣」的中草藥紀錄片,為什麼這麼火?

這部「又苦又土又無趣」的中草藥紀錄片,為什麼這麼火?

「啤酒加枸杞,可樂放党參。

蹦最野的迪,貼最好的膏藥。

熬最長的夜,抹最貴的眼霜。」

這就是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又嗨又喪的「養生朋克」。但是這種養生學顯然是年輕人對 「一邊怕死又一邊作死」行為的自我調侃。

而菌菌今天要安利的這部片,講的是正兒八經的中華養生之道。

不是那些假借中醫之名,吹牛逼、賣假藥,欺騙吃瓜群眾的無良電視廣告。

而是——

以溫暖治癒的筆觸娓娓講述了一個神秘而充滿生命力的中藥世界的《本草中華》。

2017年上線的《本草中華》第一季曾獲得過CSM35城0.94收視率、豆瓣8.8分「零差評」的亮眼成績。

古老卻優雅,滄桑中蘊含詩意,《本草中華》打破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年輕人對於中藥的固有偏見。

網友紛紛評論道:

「能把中藥文化講得這麼接地氣,棒!」

「我突然覺得這部紀錄片比綜藝節目好看多了。」

……

彈指一揮間,兩年過去,這部用中草藥成功碾壓眾多綜藝節目的紀錄片終於回歸了!

跟第一季一樣一共6集,目前更新至第二集。

雖然豆瓣上還沒有評分,但是第二季在90後、00後用戶為主的b站卻有著高達9.5分的評分。

「又苦又土又無趣」的中草藥,為何會廣受年輕觀眾的喜歡?

在我看來,無非兩個「美」。

其一,畫面之美。

在年輕觀眾眼裡,「顏值即正義」。

而這個顏值對於紀錄片來說,固然不是靠明星撐場面,而是靠幀幀明目養眼的精美畫面、幅幅悅情暢理的精巧構圖所形成的「視覺系」紀錄呈現。

這部記錄片雖然不一定能保證中藥的實用性,但一定能保證觀賞性。

在第一季中,劇組「上天入地下海」跑了全國30多個省,全程採用4K高清技術,拍攝了中草藥所生長的山川河海:

吉林的森林、內蒙古的沙漠、西藏那曲的河谷、遼東半島的海景……

第二季也不甘示弱,製作團隊拍攝的足跡,不僅留在了高原、山地、叢林和濕地,還首次到達了1000米深的礦井。

除了分分鐘讓人想截屏的自然風景,

在本草的微觀世界裡,更呈現出了令人驚嘆的視覺奇觀:

在探針鏡頭、微距拍攝、升格和高速攝影等特殊手法呈現的4K畫質下,每一顆苔蘚都變成了參天大樹,每一味草藥都翩翩起舞、空靈恣肆。

很可能下一秒,你就會在電視機賣場和《本草中華》不期而遇。

其二,情懷之美。

對於喜歡紀錄片的年輕觀眾來說,看重顏值、看重氣質,更看重故事,然而最看重的始終是一部紀錄片所傳遞出的價值。

而《本草中華》不僅有視覺系的養眼,更有治癒系的養心。

它迎合了年輕觀眾的審美和品味,更引導了年輕觀眾願意追隨的情理和價值。

新一季的《本草中華》從講述「世界上最輕的葯」—— 葯香 ,說起。

「線香,可入瘡科用」;「歲柏香,可清熱利濕,祛風解表。」

中國古代的人們很早就開始用香來療疾養生。

十幾味草藥,經過多道複雜的工序,經過長時間的沉澱,方可成香。

趙秋實是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酵母制香技藝傳承人,一塊兩百年歷史的祖傳酵母,是趙家人使不同藥性之草藥和諧共處的秘訣。

但最重要的秘訣,是制香人的心境。

葯香有魂,而制香是一門修行。

傳統古法制香人,在長達數月的制香過程中,需在飲食上忌辛辣重口,戒浮躁之心。

唯有恪守香規,才能見青煙直上,在半空中開出朵朵蓮花。

這不僅是醫學,更體現了一種哲學觀念——

自然、草木、身體、人心,是合一的。

以自然觀人生,是「本草」系列的生命哲學:

上山采仙人掌的父親,希望以特別的品種作為送給兒子的新婚禮物;在寺廟後山收集木蝴蝶果子的70多歲老人,將種子晒乾送給朋友們泡茶喝,此間的閑適與溫情令人動容……

「草木雖輕,卻承情義之重。」

在第一季里,也不乏這樣的故事:

廣西平南縣的六陳蒙石堅家裡有一棵意義非凡的樹。

這是一棵百年的肉桂樹。

作為大熱之葯,肉桂有著引火歸元之效,通俗來講就是去火排濕。

十年種下的桂樹藥性霸道,而幾十年樹齡的老桂則沉穩深厚,少了那分燥烈,蒙石堅家的這棵百年桂樹更是佳品。

風燭殘年的桂樹已經準備好了它最後的貢獻。

但蒙石堅的老母親十分不舍,由公公親自栽下的肉桂樹,是她懷念過去的時空隧道。她和樹一起變老,和樹一起度過漫長的歲月,肉桂寄託的回憶與情感,已經遠遠大於樹的藥用價值本身。

「生命的輪迴里,聚散有時,告別卻無時不刻。」

這樣看起來,《本草中華》似乎有些過分煽情的嫌疑,於是有人批評它「演的生硬」、「為了情懷而情懷」、「強行感動」……

但我卻一點也不想diss它。

因為草木無言,但人有情。

細尋近年來被年輕觀眾熱捧的紀錄片,無論是《我在故宮修文物》、還是《舌尖上的中國》,都逃不開情懷二字。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但如何傳承是每一代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如果一味紀實,那跟說教有什麼區別?只會顯得枯燥無味、苦澀沉重,又如何能夠吸引年輕人?

用情懷來講述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因為文化在歷史中沉澱,而歷史又離不開人的塑造,將人情融進傳統文化的講述無疑是影視作品在敘事時最明智的做法。

在嘈雜的現代化城市,在傳統文化一再被壓縮的空間,我們更需要這樣用鏡頭靜靜向觀眾講述傳統文化的影視作品。

我很喜歡《本草中華》第二季裡面的一段旁白:

「世間本草,或輕如煙塵,或重如磐石,或薄如蟬翼,或溫潤如玉。

它們不驚擾大地,在天涯海角,靜靜譜寫各自的史詩。對大千世界而言,它們不過一粒細沙,卻總有些人,為其傾盡心血,在平凡的角落裡,用不知疲憊的步履,度量人生。」

透過草木的眼,看浮生世相。

藥草補身,情義補心,每顆種子都有一段史詩要唱給你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業線 的精彩文章:

《人生果實》:每當想起你,我這張老臉就泛起微笑
《少年派》林妙妙:我媽是個殺人不見血的女魔頭

TAG:視業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