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海盜總喜歡戴著獨目眼罩?真是受傷嗎?

為什麼海盜總喜歡戴著獨目眼罩?真是受傷嗎?

文 | 牙牙樂

提起海盜,特別是海盜船的船長,我們腦海中浮現的人物形象無外乎是——頭戴三角帽、獨臂鐵鉤手、斜蹬木棍腿、獨目黑眼罩,當然還少不了骷髏圖案的海盜旗和他們苦苦追尋的金銀珠寶。無論是在小說、話劇還是動畫、電影中,上述外表形象和強悍、掠奪的精神特質早已被小說家、劇作家們描繪得有聲有色。

那麼,為什麼海盜們大多都是獨眼呢?是在搶劫打鬥過程中負了傷,還是為了威懾敵人讓自己顯得兇狠乖張……?或許這些都有可能,但歸根結底,獨目眼罩是人家為了工作需要,專門配置的行裝。

按照現行公認的說法,海盜生活在船上,需要在明晃晃的甲板和黑漆漆的船艙中穿行,眼睛在明暗之間來回切換。我們都有類似的感受,突然進入強光環境後會由衷地感嘆一句「亮瞎了」,刺眼眩暈之後就能較快地適應並看清周圍的物體。但突然進入黑暗環境後,會覺得伸手不見五指。

時間慢慢過去,視覺才會逐漸清晰,這種體驗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海盜總是戴著一隻眼罩。因為,當他們進入昏暗的船艙後,將眼罩換到另一邊,這樣一直遮著的那隻眼就能快速適應黑暗,不需要太多時間就能恢復視力。特別是在發生打鬥時,不至於在近乎失明、大花眼的情況下揮刀亂砍、「群魔亂舞」。

畢竟時間不等人,保命最重要。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眼睛適應黑暗的過程被稱為視覺上的「暗適應」(對應的就是「明適應」)。我們的視網膜上有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後者是黑暗環境下看東西的主要細胞載體。

因為視桿細胞內含感光物質——視紫紅質,視紫紅質由維生素A的醛化合物和視蛋白結合而成,對弱光非常敏感。當眼睛由明亮進入黑暗後,視桿細胞開始「努力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合成新的視紫紅質,促使眼睛的光敏感性逐步增強,看東西也就愈加清楚。一般進入黑暗7分鐘後,眼部能生成60%的視紫紅質,25-30分鐘後處於較穩定的狀態。

所以,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視紫紅質分泌不足,進而引發夜盲症。當然整個「暗適應」過程還伴隨著瞳孔直徑的擴大、視覺神經中樞的調整等一系列複雜的綜合性調節。

除此之外,可能有些海盜船長是真的失明了。在沒有現代先進儀器設備的傳統年代,船長需要通過星盤、六分儀等工具觀測北極星或是太陽的高度、角度,來判斷船的所在位置和航行方向。陽光中強烈的紫外線會灼傷視網膜、晶狀體,流淚畏光且不說,嚴重者還會引發黃斑病變、白內障等眼疾。換句話說,這應該是海盜行業的職業病,畢竟那個年代也有沒有墨鏡可戴。針對眼疾,網友們還有一種調皮的說法——海盜船長忘了自己是鐵鉤手,稍不留神,撓痒痒時把眼睛給撓瞎了……

分析彙集了以上生物物理因素,但思來想去也覺得不至於每位海盜都是「獨眼龍」,如此就要歸結於文學創作和電影電視的功力了,也就是說海盜群體的獨眼、獨臂、獨腿形象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化符號。

海盜歷史悠久,自人類有船隻、能遠洋航行以來就如影隨行,算得上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當海盜就是一種謀生手段,他們揮舞著刀槍棍棒強取豪奪,尋求奇遇和財富。據說凱撒年輕的時候還被海盜綁架過,同時代的另一位政治家龐培曾率大軍出征地中海,圍剿了海盜的後方基地,為自己的政治天平增加了一枚砝碼。古羅馬的海盜不曾落幕,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海盜就登場了,這些維京人乘船跨海、打劫西歐,粗獷又兇猛,在中世紀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劫掠大戲。

緊接著,隨著15世紀末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西歐海盜又成為了歐洲各國殖民擴張和海外貿易的積極開拓者。就拿英國來說,16世紀中葉萌發了資本主義經濟萌芽,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伊麗莎白一世(1588-1603在位)特別鼓勵造船、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甚至是掠奪。

海盜們渴望發財、聰明狡猾、敢於冒險的特質為海外征伐所需要,所以伊麗莎白一世縱容弗朗西斯·德雷克等英國海盜,在海上搶劫老對手西班牙的商船,還授予他們「私掠許可證」,也就是一國政府授予本國私人船隻在作戰期間攻擊他國船隻的權力。此外,並行的遠洋航行和探險活動更是為英國帶回了數以噸計的黃金白銀,從新大陸美洲等地獲取的財富促進了早期的資本原始積累。1581年,女王特地登船賜予德雷克皇家爵士頭銜,此後他又打敗了大名鼎鼎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得以受封勛爵,榮耀一時。

自後江洋大盜們肆無忌憚,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諸如17世紀末的大海盜愛德華蒂奇(1680-1718),據說他留著絡腮大黑胡,肩膀上總是披著彈藥,獨眼木腿,腳蹬鹿皮靴,還養了一隻鸚鵡。通過劫掠,他弄來一艘產自荷蘭的豪華商船,船上還架著火炮,愛德華將船命名為「安妮女王復仇號」,不僅明目張胆地搶劫本國商船,還敢直接與英國海軍交戰。亡命之徒般的打法令英國官兵門狼狽不堪、傷亡慘重,黑鬍子的臭名「威震天下」。沒錯,他就是尾田榮一郎所繪漫畫《海賊王》中「黑鬍子」的原型。

正是基於這樣的歷史背景,文學小說家們紛紛落筆,依託愛德華蒂奇的形象塑造了一批極具代表性、影響深遠的海盜角色。

1881年,英國小說家史蒂文森創作的長篇小說《金銀島》描述了一位經典的海盜形象。有「獨腿海上漂」之稱的約翰西爾弗為了得到寶藏不擇手段,他狡猾奸詐、心狠手辣,喬裝成廚子在船上威逼利誘一群水手為他賣命;唯利是圖、見風使舵,周旋於敵對的不同陣營間。這一形象成為了海盜惡棍的「傑出」代表。《金銀島》的故事履經演繹,衍生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電影和遊戲,經久不衰。1904年,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的舞台劇《彼得潘》大獲成功,裡面的主人公——鐵鉤船長(或譯為虎克船長),他的斷臂鐵鉤手讓人印象深刻,對後世兇惡的海盜形象進行了深化補充。

進入21世紀後,日本動漫作品《海賊王》和脫胎於迪士尼樂園遊戲的《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將海盜文化推廣至更廣闊的領域,約翰尼·德普飾演的傑克船長更是掀起了「海盜精神」的新一波文化浪潮。除了擁有傳統海盜的特質外,傑克離經叛道,梳著一頭細髮辮,畫著煙熏妝,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不說,還愛翹蘭花指,外加怪誕、懶散、愛耍貧嘴的個性。他非常熱愛自己的「海盜事業」,總會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扭轉困局。當別人喊他名字時,他還愛強調自己的船長身份,夢想就是乘著「黑珍珠」號出海航行,探索未知的冒險旅程。傑克的放浪不羈代表著海盜文化對自由和勇敢的崇尚,充滿了魔幻傳奇色彩。

當然傑克船長沒戴獨目眼罩,大概因為眼罩遠沒有一頭臟辮和滿臉的煙熏妝來的令人印象深刻吧。

參考資料:

郭海霞:《英國海洋小說中的海盜書寫與重構》,2018年。

知乎:【為什麼很多海盜都是一隻眼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金礦沒給巴西聖保羅帶來繁榮,「咖啡奇蹟」才真正改變了他的命運
在長詩《天問》中,屈原竟拋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都問了什麼?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