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看到零食就嘴饞,是我命中缺奶茶嗎?快醒醒

看到零食就嘴饞,是我命中缺奶茶嗎?快醒醒

每天下午坐在辦公桌前都想喝奶茶,一到周末就想著冒著熱氣的火鍋烤肉麻辣燙,吃完飯之後總想著來塊甜點……有些時候,嘴饞有時候和肚子餓完全沒關,你偏偏就想吃某種食物,非它不可,別的還不行,所謂吃不到嘴裡決不罷休。

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嘴饞」是什麼滋味兒,而且,這種渴望總和高熱量的東西聯繫在一起,這意味著一不小心吃多了,體重和BMI都會往上猛漲。但你不知道的是,如果能正確理解「嘴饞是從哪兒來的」這件事,你便能反過來駕馭這種食慾

「食慾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提醒你身體該補充某種營養了」,這句話你可能聽過很多遍。如果是孕婦,她們的食慾則代表體內的寶寶需要的東西。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有關食慾的大量研究都發現,產生食慾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心理因素

外在暗示讓你越吃越想吃

20世紀初期,俄羅斯科學家伊萬·巴甫洛夫意識到,想吃東西的狗子會對與餵食時間相關的特定刺激作出反應。在一系列著名實驗中,巴甫洛夫教會了狗狗一聽到鈴響就口水流個不停。

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臨床營養與代謝助理教授約翰·阿波爾贊(John Apolzan)表示,對食物的渴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這種條件反射來解釋:「如果你總在看電視的時候吃爆米花,那你以後看電視的時候會更想吃爆米花」。

每到下午三點就想吃零食,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時不時在下午吃點甜點,那這種渴望可能會在你工作時變得更強烈,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成癮與決策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安娜·科諾娃(Anna Konova)說。

這是因為食慾來自於特定的外在暗示,而非身體說它想吃東西了。

在西方,巧克力是人們嘴饞時被點名最多的食物,簡直完美支持了「食慾並非源自營養缺乏」的觀點,畢竟實際上巧克力中含有的人體可能缺乏的營養實在是太少了。

人們常常認為,巧克力之所以能喚起食慾,是因為它含有大量苯基乙胺,能觸發大腦釋放多巴胺和血清素,這些化學物質讓人感覺輕鬆愉悅。但其實,許多不那麼讓人嘴饞的東西,比如乳製品,含有更高濃度的苯基乙胺。此外,巧克力被吃掉時,裡面的苯基乙胺會被一種酶分解,所以它並不會大量進入大腦。

女性對巧克力的渴望是男性的兩倍,在西方,女性月經前和月經期間最想吃的東西就是巧克力。失血的確會增加某些營養缺乏(諸如缺鐵)的風險,但科學家表示,若想恢復鐵元素的含量水平,深色綠葉蔬菜可比巧克力快多了。

你可能會得出這樣的推測:如果經期前和經期中因為激素變化等生理原因,直接造成了人們對於巧克力的食慾,那絕經後這種慾望就應該減緩了。然而,一項研究發現,絕經後的女性對巧克力的渴望並沒有減少太多

實際上,所謂「經期前綜合征」和想吃巧克力間的這種聯繫,更可能是文化原因造成的,因為這種現象只在西方社會尤其突出。研究發現,比起在美國出生的人以及第二代移民,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出生的女性把經期和巧克力聯繫起來的可能性顯著降低,同時對巧克力本身的渴望也更低。

研究人員認為,女性把巧克力和月經聯繫起來,是因為她們覺得只有那段時間才能從文化上接受自己享用這種「罪惡的食物」。西方流行文化中認為女性「瘦即是美」,這就讓人們覺得,除非能給自己找點合理的借口,不然還是別吃巧克力這種長胖的東西為佳。

另一篇論文顯示,對食物的渴望和節食之間的矛盾或緊張心理,也會讓人變得更想吃東西。越是那些通過不吃某種食物來控制飲食的女性,越容易注意到食物帶來的暗示,也就越是增加了她們對這種食物的渴望。

這是很有問題的,因為對食物的渴望是由負面感受引起的。「如果只是因為饞嘴某種食物而去吃它,那麼對於通過限制飲食來減肥的人而言,他們會覺得自己打破了自己訂立的飲食規則,感覺會很糟糕」。

「通過研究和臨床觀察,我們得知負面情緒會讓人吃得更多,有些人甚至會暴飲暴食。這跟對食物的生理需求或生理上的飢餓幾乎沒有任何關係。相反,我們自己定下的有關飲食的規則和違背這些規則造成的後果,才是關鍵」。

不是每種語言里都有「渴望」這個詞

研究同時指出,儘管西方國家對巧克力的執念經久不衰,但在很多東方國家就沒這麼普遍了。此外,傳達和理解對不同食物的慾望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只有2/3的語言里存在「渴望」(craving)這個詞,而且大多情況下,「渴望」跟「毒品」是一對兒搭檔,而非「食物」。

「如果你能清晰地表達一種渴望的存在,能辨認它,給它下定義,那就意味著你能體驗到它,」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神經科學助理教授尼科爾·阿韋納(Nicole Avena)說道。

「對慾望有定義說明它真實存在,而如果某個文化里,『渴望』沒有被很好地定義、沒有根植於這個文化,那人們就不會自動聯想到自己可能正身處某種慾望之中,這對他們來說很難捉摸。」

此外,即便是在那些有「渴望」這個詞的語言里,對於渴望究竟是什麼仍然缺乏共識,這就阻礙了人們去弄清楚如何克服渴望。因為可能有好幾個不同的過程都被貼上了「渴望」的標籤。

微生物的「把戲」

有證據表明,人體腸道中數萬億的細菌能操縱人產生渴望去吃它們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我們的身體需要的東西

「這是微生物在尋找對它們自己有利的東西,」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阿西納·克蒂皮斯(Athena Aktipis)說。而且,它們在這方面簡直得心應手。「最擅長在我們體內生存的腸道微生物最終會在下一代人的腸道中更常見,它們能更有效地影響我們的行為,去優先養活它們,這是它們的演化優勢。」

不同的腸道微生物喜歡不同的環境,比如有的喜歡酸度高,有的喜歡酸度低,吃進肚子里的食物則會影響腸道生態系統以及細菌賴以生存的東西。

微生物操縱我們的方式不止一種,比如可以通過迷走神經從腸道向大腦發送信號,讓我們感覺好像有某種營養攝入得不夠;或者當我們吃了它們想吃的東西時,就通過釋放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的神經遞質讓我們感到暢快無比。細菌甚至還能改變人的味覺受體,比如,讓人為了嘗到同樣程度的甜味而吃下更多某種甜味的東西。

雖然目前還沒有人切實觀察到這種現象,但克蒂皮斯表示,這些都是以科學家對微生物行為的理解作為依據推斷而來的。

但是,這些微生物想吃的東西對我們並不一定都是有益的。畢竟,有些細菌會導致疾病和死亡。「有一種觀念認為微生物群落是人體的一部分。但如果你得了傳染病,感覺很不舒服,那可以說微生物是在入侵你的身體了,而不再說它是你的一部分,」克蒂皮斯說,「你可能被異常的微生物群劫持了。」

不過,含有大量複合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素的飲食,能培育出更多樣化的微生物群落。也就是說,健康的飲食帶給你健康的微生物群,這就讓你更渴望吃健康的食物

跟「嘴饞」說再見

然而,吃健康的食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各種美食廣告、社交媒體上的美食照片都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

「糖分滿滿的甜食廣告遍地都是,買起來也非常方便,這種洗腦式的廣告轟炸會影響大腦。此外,大腦也更容易被甜食的氣味勾引,優先選擇去吃甜食,」阿韋納說。

當你被巧克力所包圍,你很難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減輕它帶來的刺激。不過,既然食慾是有條件的,科學家就想到利用認知策略來找到克服食慾的方法

一系列研究顯示,正念減壓法能從整體上幫助減輕食慾。比如,去認識到食慾的存在,而不去評判這些想法的好壞。

有研究也表明,把想吃的不必要的食物從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去掉,是最有效的控制食慾的手段。(這也否定了我們「需要什麼所以想吃什麼」的認知)

在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中,研究人員將300多名受試者隨機分成四組,每組採用不同的飲食方法,其中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各不相同,並測量了他們的食慾和食物攝入量。 結果發現,所有人的體重都下降了,而且越是少吃某種食物,就越會減少對它的渴望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想減少嘴饞的頻次,那麼就應該多吃不那麼讓人產生渴望的食物,其原因可能在於,與特定食物相關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

總得來說,對於如何定義和理解對食物的渴望,怎樣克服對不健康食品條件反射式的慾望,仍然任重道遠。但我們知道的是,有不少機制都表明,更健康的飲食會讓你對食物的渴望更健康

所以,不妨從第一頓健康餐開始,養成好習慣吧。

作者:Jessica Brown

編譯:八雲

編輯:李子

編譯來源: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90524-food-cravings-are-they-a-sign-of-nutritional-deficit

一個AI

聽說7點的時候發吃,大家表示不適應?那深夜再給你們一個!

譯文版權屬於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我那顆略大於宇宙的心,又一次被習以為常的世界所驚艷
賺你的錢還讓你當苦力,佔盡便宜的宜家憑啥這麼火?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