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國學書舍:看懂兩個道理,明白世間冷暖,才是坦然的君子

國學書舍:看懂兩個道理,明白世間冷暖,才是坦然的君子

國學文化《菜根譚》:懂得兩個道理,看透世間冷暖,便是智者。

國學書舍:看懂兩個道理,明白世間冷暖,才是坦然的君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道德經》中就說了這樣一句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依。

福禍相倚,沒有什麼事情是單獨存在的。福氣來臨的時候,一定有災禍相伴,災禍來臨的時候,也有福氣跟隨著。所有的事物都分為兩面性,而大多數人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

有一個很有名的寓言故事,叫做塞翁失馬,所謂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一個人只看到表面的時候,很難拋開表象看本質。而我們就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是福還是禍,都要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國學書舍:看懂兩個道理,明白世間冷暖,才是坦然的君子

人生三起三落過到老,在起起落落的一個過程中,如果說心隨境轉,心浮氣躁,看見了開心的事情,太過於得意忘形,很容易有一個樂極生悲的悲劇。如果說災禍來臨的時候,太過於悲傷,反而會喪失對於生活的積極性。即使有福氣相伴,自己也難以享受。


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 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故達人當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孩子出生會給父母親帶來生命危險,財物聚集會導致盜賊的窺視。這樣看來,什麼喜事不是伴隨著憂愁呢,貧窮可以讓一個人懂得節儉,疾病可以讓一個人學會養生。如此看來,什麼憂患不能帶來可喜之處呢。所以通達的人對於順境和逆境都是一視同仁,把快樂和悲傷都一起忘記。

國學書舍:看懂兩個道理,明白世間冷暖,才是坦然的君子


有一個狀態很典型的能夠代表了福禍相依的兩面性,叫做年少得志。很多人聽到年少得志的時候都以為是一個好事,其實年少得志真的不是一個好事。老要張狂少要穩,年少得志的時候,特別是年少的時候,容易造成年少輕狂的現象。

年少輕狂的時候,一個人並不懂得反省自己,也不懂得用一種穩重而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他早晚會吃虧的,而且像這樣的人,在中年以及晚年的時候大多都是不幸的。因為他的心理狀態讓他養成了一個只懂得在順境中生存,一順百順的狀態,一旦經歷逆境的時候,他會承受不了逆境所帶來的巨大反差的失落。

對於一個人生來說,是無痛苦的,如果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多吃一點虧,多經歷一些挫折,他能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逐漸的沉澱,打下一個很牢固的基礎。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他一定是懂得反思和感恩的。這個逆境也教會了他一些東西,所以說福禍相依,在這一點透露的特別明顯。

國學書舍:看懂兩個道理,明白世間冷暖,才是坦然的君子

我們應該用一種冷靜而客觀的觀點去看待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是對立的,相互轉化的。在一定條件之下,福可以轉為禍,禍又可以轉為福。

用一種溫和而又心平氣和的狀態,去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這便是一種智慧。生命中出現了起起落落的事情,也不要心由境轉,不要因為那一些事情而讓自己太過於苦惱和悲傷。

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都是客觀存在的,面對失敗的時候,也沒必要喪失自己的鬥志。一個人在痛苦和坎坷的時候,即便是他遭遇了這些災禍,即便在這些災禍旁邊伴隨著福氣,但是這個人通常會因為面對災禍時,被打擊的一蹶不振而看不到福氣。

國學書舍:看懂兩個道理,明白世間冷暖,才是坦然的君子

這樣是非常得不償失的一種狀態,所以說即便是面對災禍,也不要太過於喪氣。而另一個角度就是面對成功,不可得意忘形。具備有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才能做一個自在而又長久得到福報的人。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菜根譚》中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