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旗人第一書家: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清四大書家之鐵保

清代旗人第一書家: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清四大書家之鐵保

在介紹了這麼多的書法家後,小編髮現這些書法家們有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身份地位,他們有的是貴族高官出身、有的只是平民。不過這些書法家有個共同點:大部分都是漢族人。少數民族書法家就比較少,小編想大概是歷史上還是以漢族作為主體的朝代比較多吧?而且在古代漢族也確實更重視對後代的文化教育。

在小編的印象中,介紹過的少數民族出身的書法家大概就不超過三位吧。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旗人書法家,他就是"清代四大書家"中的鐵保。

鐵保的全名是董鄂·鐵保,字冶亭,號梅庵,本姓覺羅氏,出身滿洲正黃旗。相信很多喜歡看清朝影視劇或是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對這個八旗制度應該都比較了解吧?鐵保所屬的這個正黃旗是由皇帝直接統領的,是上三旗之一,可見他的出身是很好的。鐵保的家族世代多出武將,父親誠泰官至泰寧鎮總兵,而鐵保卻偏偏喜歡讀書。在他少年時,父親問他今後願意習文還是習武,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習文。

於是,鐵保就開始了他的讀書之路,不得不說他在這方面還是相當有天賦的。他十歲開始延師讀書,十六歲入國子監繼續求學,二十一歲便中了進士。這在古代可是相當厲害的了。小編今天早上剛在網上看到一篇講古代科舉制的文章,文中講到了科舉中各級考試的難度,那真的是萬里挑一。所以能考上進士而且還是這麼年輕就能考中的人,恐怕在整個科舉史上都是很少數的。

中了進士後,就可以開始在朝廷做官了。鐵保的為官之路是比較坎坷曲折的,既做過一品官員,也因一些事而被革職流放。鐵保被革職併流放到偏遠地區這件事是這樣的:嘉慶十年,鐵保升任兩江總督賞一品頂戴,成為管轄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最高軍政長官。四年後,鐵保轄內發生了山陽知縣王伸漢冒賑,酖殺委員李毓昌的事件,鐵保因此被免職並被流放到新疆。回京後升為禮部、吏部尚書,不久又因為林清事變再次被革職,流放吉林。

說完了鐵保的為官之路,我們再來說說他的書法之路吧!雖然清朝的書法放在整個歷史上來看算是比較弱的,但是身為"清朝四大書家"之一的鐵保在書法上的造詣還是相當高的。鐵保的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他曾任《八旗通志》總裁,並將旗人詩文編為《白山詩介》134卷,個人作品則編為《惟清齋全集》。

在學書的道路上,早年時鐵保也走過一點彎路,學過一段時間的館閣體(小編沒有看不起館閣體的意思啊,但是感覺如果學館閣體是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家的)。不過好在他認識到了館閣體的不足,開始學顏真卿、懷素等晉唐名家,以糾正之前學館閣體時養成的板滯之病。鐵保對書法一直是十分用心的,即使是當年被貶吉林時仍勤於臨摹古法帖,甚至因太過刻苦、用眼過度而患上眼疾。

鐵保書法創作的旺盛期是他在任漕運總督、兩江總督等職位的時期。《惟清齋法帖》收錄的作品也多為這一時期所作。鐵保曾寫過一首詩表達他對書法的熱愛,這首詩是這樣的:"半生塗抹習難除,一任旁人笑墨楮,他日兒孫搜畫篋,不留金幣但留書。"鐵保希望自己日後留給子孫後代的不是金錢而是書法。

鐵保的書法以楷書(真書)為工,長於行草。他幾乎臨遍了晉唐名家的法帖,又善於吸取晉唐名家中有益的書法營養並將其轉化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文章的標題上,我們可以知道除了書法外鐵保的詩歌和文章在當時也是很有名氣的。

鐵保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民族詩人,他擅長刻畫民族生活場面,這類作品常常寫得生機勃發。鐵保個性豁達、進退安然、寵辱不驚,即使是被罷黜流放到偏遠地區的時候,他的詩也常常洋溢著強烈的生命力,幾乎不會去描繪那些所謂的鬱郁不得志的心情。鐵保對其他民族的文化是很尊重和包容的,在他被流放新疆的時候就曾寫詩描繪維吾爾族豐富多彩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藝匯 的精彩文章:

藝匯賞名畫:一對雙胞胎般的世界名畫-戈雅的兩位瑪哈
他是倪瓚好友,有錢又有閑-元代江南三大名士之曹知白

TAG:中藝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