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別喝酸奶了……不僅沒有用,甚至有害!

別喝酸奶了……不僅沒有用,甚至有害!

導言

下面有很多人提到了喝酸奶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實,老六之前就說到過,有很多食物常常會給人「多吃會健康」的錯覺,其中就包含了酸奶。

從醫生到營養師都不是很推薦長期喝酸奶,偶爾喝喝倒也沒啥問題,其原因主要有下面三點:

1.酸奶以及益生菌飲料當中的菌群無法在腸道常駐,喝了等於白喝;

2.酸奶以及益生菌飲料為了口感會加入更多的糖分,帶來更多風險;

3.酸奶以及益生菌當中的菌群對人體不全是「益生」,還可能有害。

喏,如果你偶爾因為嘴饞喝兩口是沒啥問題的,老六也挺喜歡喝的,只不過也會比較克制……但是如果你把這種方式當作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你有可能就被騙了。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有時候你覺得你已經很努力地在奔跑了,現實卻會把你拉回來說:姑娘,你跑錯方向了……

各種廣告中都在說益生菌能夠減輕胃腸道癥狀、增強免疫力、預防傳染病、保護心血管等,還有不少研究人員說益生菌可以用於抗生素治療後的腸道菌群重建……

怎麼到老六這裡就不對了呢?

我知道你們肯定會不服氣,所以下面具體講講其中的原理,畢竟老六除了以顏值服人以外(沒辦法),最喜歡以理服人。

先說第一點——益生菌!

大家之所以喝這類飲品的原因很簡單——益生菌,這個名字起得很有迷惑性,看上去的第一眼感覺就健康了不少……這種就算是心理暗示了,

但是評價一種菌群是不是益生,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1.需要明確特定菌種必須是對健康有益的;

2.數量充足,單次至少要攝入1億個活菌,還要長期持續才有可能管點兒用;

3.最重要的是,必須保證有足夠量的活菌能到達大腸。

好了,了解了這些條件後咱們再來看看這些飲料的表現。

之前很多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是在人類的糞便當中發現這些益生菌,藉此來證明益生菌曾經來過。但事實證明這個方向完全錯了,因為糞便的菌群根本不能代表腸道的菌群,糞便里發現的大量益生菌只能證明這些菌群扛住了腸道各種惡劣環境……活了下來

然後,研究人員放棄研究糞便了,轉而去研究通過腸鏡直接在腸道里取出來的樣本,結果發現,咦!?那些所謂的益生菌似乎只是在肚子里旅遊了一圈,完全沒有常駐下來,這一點還挺有趣的,恰好跟大使館辦簽證的老師們相反,他們怕我們移民,而我們希望這些菌群在腸道旅遊的時候直接移民。

結果人家偏不,紛紛跟糞便混合在一起離開了腸道。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它們是「益生菌」嗎?

它們無非就是用你花的錢在你肚子里逛了一圈,算是公費旅遊了……

再來說說第二點——風險!

雖然老六承認酸奶的確挺好喝的,可是知道真相的老六每次喝都是戰戰兢兢的,因為廠家為了讓這類飲品的口感更好,往往會在其中添加更多的糖分,這一加不要緊,酸酸甜甜的還挺好喝!好的,就這麼辦!抓緊生產吧!一定很好賣!

等等,讓我們來算算我們無形中喝了多少糖。有人測算過,市面上的酸奶平均100 g當中含有10 g左右的糖……基本上就跟咱們最熟悉的可樂差不多了。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有專門建議咱們,每天最多搞25 g糖,您可倒好,喝點兒酸奶就用掉了一半的配額。

是不是拿著酸奶的手一抖?

再來看看那些乳酸飲品,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以YLD為例,原味的那一小瓶基本上就有15 g~16 g左右,這一天喝一小瓶,五分之三的配額就交待出去了……哦,對,還有那個低糖口味的含糖量在4 g~5 g左右,如果你一口氣喝個四五瓶,你這一天就算圓滿了!

我們都知道糖的攝入超標一直都是咱們忽略的問題,之前一直都在說脂肪攝入過多的危害,結果到了糖這裡大家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這可不行,其實糖和脂肪對人體的危害幾乎是旗鼓相當的,甚至比脂肪還毒,糖帶來的不僅是肥胖的問題,更是增加了很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所以,不要單純為了好喝就忽略其中的風險!

啥?你說你自製的酸奶更好?

那就更加不推薦了,說實話,大家一致有個誤區就是自己做的會更好,其實之所以工業化生產代替了小作坊生產就是因為工業化生產的質量監控更加嚴格。整體上來講,自製的酸奶雖然可以自己控制加入的糖量,但是你沒有辦法很好地控制發酵的菌群,即使混入了其他的菌群,一樣可以發酵……最後你照單全收,喝進去的就是各種菌群的培養基了

你想想那個畫面就能明白了!

可是那也不能說有害吧?

再來說說第三點——研究結果!

說實話,很多醫生到現在也還堅信酸奶對健康是有意義的,雖然前面有種種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酸奶的「無能」。但他們認為,酸奶及乳酸飲品可以幫助因為使用抗生素導致腹瀉的患者來恢復他們的腸道菌群,進而可以止瀉,營造新的菌群平衡,這也就是為什麼超過60%的醫生會給患者開益生菌的處方的原因。

抱歉,事實證明這是一腔情願了。

近期在Cell上封面的背靠背研究發表了新成果,他們發現那些所謂的益生菌對於每個人的腸道的作用是有個體差異的,也就是說,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對於那些抗生素使用後腹瀉的患者來講(發生率為5%~35%),這些益生菌不僅無益,而且還會阻礙腹瀉後的腸道重建其腸道微環境。

你說,打臉不打臉?

我們都知道腸道菌群失衡的確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肥胖,比如免疫相關疾病等,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努力的方向卻始終不對,這才是更大的問題!

反過來,我們發現那些接受糞菌移植治療(篇幅所限就不展開了)的患者幾乎只用一天時間就可以恢復到之前的狀態,相比使用益生菌治療的患者,簡直是肉眼可見的優勢啊!有不少人用益生菌一個多月了都不見起色,更有人用了半年多,還是老樣子。

說了這麼多,估計還有很多人說酸奶可以補鈣,而且也適合乳糖不耐的人喝……這些情況老六也明白,但是說到底酸奶都不是唯一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Draper K, Ley C, Parsonnet J. Probiotic guidelines and physician practice: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nd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eneficial Microbes, 2017, 8(4):1.

[2] Zmora N, Zilberman-Schapira G, Suez J, et al. Personalized Gut Mucos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Empiric Probiotics Is Associated with Unique Host and Microbiome Features[J]. Cell, 2018, 174(6):1388-1405.

[3] Suez J, Zmora N, Zilberman-Schapira G, et al. Post-antibiotic gut mucosal microbiome reconstitution is impaired by probiotics and improved by autologous FMT[J]. Cell, 2018, 174(6): 1406-1423.

作者:六層樓 來源:第十一診室

消化界長期徵稿:原創稿件及特約作者招募!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關注消化界,精彩每天不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張奉春教授:腸道菌群與人體免疫系統相關性研究方興未艾
癌症年輕化,和996還真有點關係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