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作霖辦海軍:咱不差錢

張作霖辦海軍:咱不差錢

奉系軍閥張作霖1926年改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鎮海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張作霖有一次親臨前線,遭到了敵方海軍艦炮的狂轟,差點丟了小命。被艦炮敲疼了的張大帥,猛然意識到海軍的價值,於是將「吉黑江防艦隊」的海軍人才沈鴻烈挖過來,委託他組建「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

之所以稱「航警處」是為掩人耳目,實際就是奉系海軍。因為當時西方列強對中國正實施武器禁運,以組建海軍的名義很難買到裝備。沈鴻烈早年留學日本江田島海軍學校,是當時關心中國海軍發展、關注世界航母熱的第一批有志之士。

「航警處」草創,無一船一炮,沈鴻烈決心從購買舊商船改造軍艦起步。但是,即使購買舊商船的費用也不菲,這對於地方軍閥絕非易事。當沈鴻烈拿著購船報告找軍需處要錢時,軍需處以費用巨大為由拒絕出錢,最後還是張大帥親自拍板:「沈鴻烈為我辦海軍,無論多少錢都得給,咱不差錢。」足見張大帥痛定思痛後的決心和魄力。

1923年,沈鴻烈得知煙台「政記輪船公司」有一艘大噸位運輸船,原為德國海軍運輸艦,排水量2700噸,航速為12節,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海軍運輸艦,一戰中德國戰敗後,該艦被卸下武器後淪落為地方商船。沈鴻烈如獲至寶,遂軟硬兼施將其購入。該船在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改裝以後,配置了4.7英寸口徑主炮2門、3英寸口徑副炮4門,命名為「鎮海」號。

此後,沈鴻烈又陸續購入日制廢商船「廣利」號和拆去武裝的日本退役魚雷艇「白鷹」號,後來奉軍又俘獲了一艘俄造破冰船。「鎮海」號和這三艦奠定了奉系海軍的基礎。海軍建設初成後,沈鴻烈將目光轉移到了自己關注已久的航母上。

然而以當時奉軍一己之力,建造正規的航母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都不太切合實際,因此沈鴻烈決心從建造簡易航母——「水上飛機母艦」著手,邁出中國人發展航母的第一步。

1924年,在沈鴻烈的建議下,張作霖下血本向法國訂購了8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這種型號飛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上飛機,一共只生產了9架,而張作霖一口氣拿下了其中8架!

1926年,原隸屬直系渤海艦隊的「海圻」號新式巡洋艦被沈鴻烈收編,「鎮海」號的主力艦地位遂被其取代。沈鴻烈當時正在籌建「水上飛機母艦」項目,閑置下來的「鎮海」號於是成為改造「水上飛機母艦」的不二選擇。沈鴻烈請來外國技術人員將「鎮海」號徹底改頭換面,「鎮海」號於是搖身一變成為可搭載兩架水上飛機的簡易航母,成了中國海軍史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奉系海軍因此也成為中國最早擁有海軍航空兵力量的艦隊。

「鎮海」號儘管不是正規航母,但是,在當時中國弱小的海軍力量裡頭,可謂是獨步天下的利器。1927年,張作霖為奪取制海權、切斷南方革命軍北上的海上交通線,發動了針對南方閩系海軍的軍事行動。本來奉系海軍力量遠不及閩系海軍,但由於有「鎮海」號利器壯膽,奉系海軍連續多次主動攻擊閩系海軍,屢屢得手,繳獲頗豐。尤其是「鎮海」號攜帶的艦載機多次出動轟炸敵方目標,給閩系海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惹不起躲得起,閩系海軍無奈之下只好退入長江避戰。奉系海軍由此將制海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鎮海」號亮相後的出色表現讓它名聲大噪,「水上飛機母艦」很快成為各方海軍勢力競相發展的新寵,落後的中國海軍力量於是迎來了一股「航母熱」。

「鎮海」號作為中國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很可惜其主要業績是在軍閥內戰、甚至是在對抗中國統一的革命中實現的,但是它也有寫滿榮光的幾頁。

1928年後,奉系海軍擁有了另一艘可同時搭載8架飛機的飛機母艦,「鎮海」號退出火線,成為東北航警學校的練習艦和實習艦,為中國海軍培養了大批人才;1930年,中英兩國《交收威海衛專約及協定》簽署,「鎮海」號作為國民政府外交次長王家楨的座艦,見證了威海衛回歸中國的歷史時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2月26日,「鎮海」號接到最後一道命令:卸下艦炮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構築限制日軍南下的阻塞線,「鎮海」號拼著老朽之軀,以一種近乎悲壯的方式,為中國抗擊日軍奉獻了最後一絲餘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為何秦始皇建的路千年都不長草?
賞《端陽故事圖》邀你一起看圖說端午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