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不是你想的那樣矬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不是你想的那樣矬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武大郎這個角色也隨之家喻戶曉。《水滸傳》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而據坊間傳聞,武大郎的原型叫武植。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武大郎的「真面目」嗎?他老婆是叫潘金蓮嗎?

武大郎姓武名植,是山東(今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據河北省清河縣縣誌記載,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他的妻子是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處的潘家莊。

1946年,武植墓被發掘出世,專家對墓中骨殖進行推算,發現其身高至少應在180厘米以上,絕不是《水滸傳》中的「三寸丁,谷樹皮」。1992年,武氏族人自發修葺了武植墓,建碑樓,並撰寫碑文:「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數劫……」

如此一個高大、正直、有才華的人,是怎麼人設崩塌的呢?據說武植少年時候的盟兄弟王某家敗破落,逃難到他那裡,希望看在多年的情誼幫襯一把。武縣令平時就樂善好施,對這位落於窘迫的兄弟自然關懷倍至,可久久不見什麼實際行動,便憤然離去。

其實武植已經暗中為王某在原籍蓋房修屋,可王某並不知情。王某走後,遂生邪念,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極盡對武縣令惡意中傷污辱詆毀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過罪的鄉里惡少西門慶的助紂為虐,同流合污,武植的清官形象從此被毀於一旦。

大郎的老婆潘金蓮也受到了株連。潘金蓮在少女時代是遠近聞名、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她父親曾是邯鄲知州,在故鄉開有染坊。武大郎家本來貧困,年輕的時候到這裡打工,因為品行端正又能幹,知州就資助他學習,還將女兒金蓮許配給他。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的而聞名鄉里,卻被潑污,連潘家莊都改名黃金庄。

那這個傳聞中的武植到底是不是武大郎呢?這還得從主人公生活的年代說起。武植是明朝永樂年間的陽谷縣縣令也就是說生活於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年間。再看作者施耐庵,死於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他在明朝僅僅生活了3年,其他都是是在元朝度過的。所以他根本不可能聽說過武植的故事。

元朝無名氏的《大宋宣和遺事》以及元朝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而武大郎是施耐庵在描寫行者武松和武松打虎的故事時進行衍生編撰出的新人物。據《浙江通志》記載,武松是個常在涌金門一帶賣藝的流浪漢,並無哥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越國吞併吳國,但為何江南姓「吳」不姓「越」
曹操說司馬懿回頭在相術中叫「狼顧之相」,大凶!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