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仁宗、宣宗,為何一位只活了48歲,一位只活了38歲

明仁宗、宣宗,為何一位只活了48歲,一位只活了38歲

明仁宗在稱帝之前,已經作為皇太子在南京監國多年。但他只負責處理日常的朝政,對於征伐、人事等大政,並沒有什麼權力。要命的是,他的父親不喜歡他,起初都沒想讓他入居儲位,最後還是一個相士,給他父子相了一面,得出佳兆,才一錘定音。

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相面大師,就包括元末明初的袁珙,人稱袁柳庄,又稱柳庄神相。想當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之前,猶豫不決,於是軍師姚廣孝把袁珙請來,給燕王相了一面。袁珙是這麼說的:

「(王)龍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須過臍,即登大寶矣。」

朱棣生於1360年,1402年登基,正好年過四十。此判語準確,袁珙得到了朱棣的信任。

那麼當朱棣為繼承人的選擇而遲疑不決時,袁大師的相語就非常關鍵了。史云:

「珙相仁宗曰:『天子也。』相宣宗曰:『萬歲天子。』儲位乃定。」

仁宗從永樂二年被冊立為皇太子,到永樂二十二年即位,在儲君的位置上一坐20年,過得相當辛苦。他父親經常尋借口打磨他,使他做人戰戰兢兢,做事束手束腳;他兩個弟弟又不服氣,不斷向他的地位發起挑戰。幸運的是,穩健的仁宗最後仍然順利繼位。但奇怪的是,仁宗即位還不到一年時間,就突然去世了。他是怎麼死的呢?

從明朝官修國史《明仁宗實錄》的記載來看,仁宗屬於暴亡。他死在洪熙元年的五月,而就在一月之前他還下敕給南京守備太監王景弘,命其修理南京宮殿,以備明年春天還都南京。同時,他派皇太子朱瞻基親自到南京坐鎮,太子於四月十三日離開北京。如果仁宗身罹痼疾,有性命之憂,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把皇位繼承人打發到幾千里外的地方去。

五月十日,仁宗照舊處理政事,還因為翰林院侍讀李時勉和侍講羅汝敬言事不中聽,發了脾氣,將兩人降了官。十一日,忽然就「不豫」了,而且是病來如山倒,仁宗馬上預感到可能不行了,當即下令急召太子回京,次日即告「大漸」(臨終之意),仁宗在病榻上口授遺詔,並於當日駕崩於欽安殿。

仁宗從忽然發病到死亡,僅僅兩天時間。其死亡之速,與清代雍正皇帝近似。據張廷玉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聖躬偶爾違和,猶聽政如常」,但到二十二日晚間,忽然就「大漸」了,眾臣「驚駭欲絕」,紛紛趕到圓明園寢宮請安,沒過多久,到次日凌晨子時,雍正帝即「龍馭上賓」了。現有學者研究指出,雍正帝是長期服食丹藥致身體中毒,才突然死亡的。對於仁宗的死,民間議論紛紛,流傳著其死因之謎的諸多傳說。仁宗朱高熾之死也是明朝十六帝死亡鑒定中最大的疑案。

明成化時人陸釴《病逸漫記》說:「仁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又疑宮人慾毒張後,誤中上」,指出當時社會上有兩種猜測:被雷震死,被宮人誤殺。

明代中期以後流布較廣的《明記略》一書則指出:「仁宗或雲死於雷,或云為宮人所毒,或云為內官擊殺。」可見後來傳言又增一種:為宦官所弒殺。

仁宗是被雷劈死的嗎?嘉靖時人張合說,雷只是個幌子,仁宗其實是被宦官擊殺的。他在《宙載》一書中說:一個陰雨天,仁宗上罷朝,退回後宮,突然就報「崩」了——有傳聞稱,仁宗回宮後被宦官刺殺,剛好那天打雷,宦官就偽稱仁宗是被雷震死的。至於宦官為什麼要弒君,張合解釋道:「仁宗即位後,惡宦官,每欲誅戮」,結果被宦官先下手為強殺死。

仁宗到底是怎麼死的?陸釴曾好奇地向一位雷姓太監求證,這位太監給出的答案是「蓋陰症」至於陰症是什麼,陸釴沒有詳說。筆者也不敢亂解,但另有一個大膽揣測,為仁宗之死補上另一種可能:仁宗或與雍正帝一樣,是服食丹藥中毒而亡。

據史書記載,為人溫文爾雅的仁宗,在生前的最後時光,一反常態,脾氣異常暴躁,很容易被激怒,而一旦發作,幾乎難以遏制自己的行為。比如大理寺少卿弋謙,響應皇上初登基時求言的號召,多次上疏言事,仁宗就怪他「逾分」、「賣直沽名」,每當臨朝之際,惡感「數形於詞氣」,話不好聽,臉不好看,大概事也難辦吧,搞得「朝臣皆悚仄,相與以言為戒」。

還有一次,他差點把明初的名臣、任過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明朝最高學府的校長)的李時勉當朝打死。李時勉是個好言敢諫之人,為此在永樂年間吃過不少苦頭。洪熙元年五月的一天,李時勉又出來講話了,當著百官的面,他直言皇帝守孝之期還未結束就派宦官遠至福建選取侍女的醜事,遂深深激怒了仁宗,當朝爆發,命侍衛打斷了他三根肋骨,並降了官。不料李時勉也是個暴脾氣,性格亢傲得很,他三天內連上三份奏章,提了更多的意見。仁宗認為李時勉是故意挑釁,乾脆將他抓起來,施以嚴刑。虧得詔獄掌刑的錦衣衛千戶曾受過李時勉的恩,秘密請來醫生,為他療傷,才僥倖不死。不過仁宗真是氣著了,直到「大漸」那一天,猶有餘恨,切齒對大臣夏原吉說:「李時勉當廷辱我!」一念此事,還是忍不住勃然暴怒,當晚就死了。

脾氣暴躁、動輒發怒是服食丹藥者的共性之一。仁宗生前煉丹,且為丹藥斃命,從他的死亡的地點也可看出端倪。仁宗沒有死在「天子正寢」乾清宮,而是死在位於紫禁城中軸線北端的欽安殿。這座宮殿至今還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它始建於永樂年間,供奉的是永樂皇帝的保護神真武大帝,是明宮進行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雖然沒有直接材料記述仁宗晚年都在欽安殿里幹什麼,但顯然想必除了燒符煉丹,也別無其他事可做。仁宗身體底子本來就弱,兼之煉丹服食操之過切,內火旺盛,所以脾氣也變得暴躁。對此,曾在翰林院供職的羅汝敬後來說:「先皇帝(仁宗)嗣統未及期月,奄棄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可謂直接證據。

仁宗之父明成祖朱棣死在北征回師的路上,也屬於「暴崩」。朱棣篤信道教,大約永樂十五年後就很少出朝理政了,而是在宮中建立玄壇、齋醮扶鸞。他晚年患病,卻不好生吃藥,只吃靈濟宮道士給他進的金丹。吃了丹藥之後是什麼情況?神相袁珙之子袁忠徹說:朱棣服藥後,「輒痰壅氣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諫」。他實在痛心,便大膽諫了一句說:「此痰火虛逆之症,實靈濟宮符葯所致。」不料朱棣聽了發怒道:「仙藥不服,服凡葯耶?」永樂二十二年四月,朱棣率師出塞,出兵時身體還無恙,中途還多次宴飲群臣,不想突然發病,沒幾天就死了,他甚至沒能撐到大軍入塞。這種突發而驟亡的情形,與仁宗之死非常相似。

仁宗作為不討朱棣喜歡的兒子,為了投其所好,也學他鑽研道教,大搞修合燒煉那一套,是再自然不過之事。對於仁宗服毒,外臣多不知,或知而不敢言,但在內廷行走的近臣多有所了解。好比那位袁忠徹,還有一位名叫盛啟東的御醫,這兩人都是入了《明史·方技傳》的人物,但都不討仁宗喜歡。為此盛啟東非常憂慮,有一次袁忠徹偷偷對盛啟東說:「你不要過於憂慮,我觀仁宗之相,非永壽之人,他不會在寶位上坐太久的。」袁忠徹的話後來果然應驗,仁宗只做了8個月天子就去世了。這難道是袁忠徹相術高明,判人生死如寄?筆者推測應該是他深知仁宗與他父親一樣,中毒已深,不是醫藥所能挽救,故此才敢如此放言。

其實朱棣祖孫三代都是服食丹藥的愛好者,過去人們對宣宗本人的情況注意不多,我們通過一些史料片段也能發現一些端倪。宣宗與他父親仁宗一樣,也是「驟崩」的。他從宣德九年十二月底發病,到次年正月駕崩,時間非常的短,且歿年僅38歲。據太監阮安留目擊,宣宗死時「肌膚燥裂猶燔魚」,身上的皮膚就像燒烤架上的烤魚一般。阮太監說,出現這種情況是「以烈劑故」。烈劑應該就是煉丹爐里的產品。只是不知道它的功效是壯陽還是修合長生不死之術的。

宣宗好色,是眾人皆知的。在這方面,他與其祖父朱棣有同好。宣宗在他父親仁宗三年的喪期還沒出,就亟不可待地派人去某藩屬國選美。該國國王大為詫異:「(仁宗)初喪,(宣宗)使人求女,意實急急。」在國喪期間選女,顯然與傳統的「君德」是大相違戾的。

據明英宗天順朝閣臣李賢提供的可信材料,宣宗很喜歡修鍊這一套把戲。宣德年間時有個叫常中孚的,做了一個巡檢的小官。傳言說此人身懷奇術——能「煮白金」(煮非煮酒之煮,乃指煮煉,是一種化學工藝,煮白金就是燒煉白銀的意思),誰家寶玉之器損壞了,他能修補如舊。宣宗聽說他的大名,便把他找來,要試他本事。後來宣宗一高興,授他正五品的吏部郎中之職,並經常召他進宮,還專門為他在宮裡造了一處場子,方便他行其密術。他們在裡面幹什麼,外人自然是「閑人不許入內」,就是宣宗非常親信的太監也不得一窺究竟。

身為天子的宣宗,當然不在乎江湖燒煉的那幾兩銀子,恐怕主要還是煉丹。丹藥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汞也就是水銀,是劇毒之物。人長期服食硫、汞這些毒物,對內臟及神經系統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損傷。據祝允明《野記》記載:宣宗曾乘一時之怒殺了兩名小太監。怒氣消後,方覺死者無辜,死得可憐,但悔之無及矣。一日在宮中游幸,突然瞪大眼,指一處大叫:「那廝又在此!」即命取彈丸亂射。左右不知何故,奇怪地問:「那是什麼?」宣宗驚魂未定,喘著粗氣道:「就是被我殺死的兩個太監,他們見朕來了,伏在那裡,一言不發。」但左右什麼都沒有看到。以後這樣的怪事愈發頻密,直到宣宗晏駕。這恐怕就是宣宗在中毒之後出現的幻覺。

仁、宣二帝,一位活了48歲,一位活了38歲,都是猝死。《明史》本紀對仁宗的評價是:「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意思是仁宗如果能多活一些年,他一定能實現明代的文景之治。其實仁宗在位雖然未及一年,人們已將「仁宣之治」的美冠加冕於他。

對於宣宗,《明史》的評價更為具體,說他「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稱讚宣宗「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說宣宗是能繼述祖宗美德和事業的好皇帝。故後世將宣宗與仁宗聯在一起,合稱仁宣之治,是較為公允的評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朝中那麼多重臣,怎麼就沒人肯幫光緒變法?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不是你想的那樣矬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