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介石對江湖習氣的愛與恨

蔣介石對江湖習氣的愛與恨

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袁世凱的新軍,乃至後來的北洋軍閥對此一脈相承,到蔣介石階段,已成燎原之勢,區別只是有的江湖習氣淡些,有的江湖習氣濃些,無論如何,主要靠江湖關係維繫,小弟聽大哥的,別人根本指揮不動。

蔣介石對江湖習氣又愛又恨,愛是因為他的發跡與江湖有極大的關係。

他第一次去日本時,與上海青幫老大陳其美(陳英士)結拜為兄弟,在陳其美的介紹下加入了對其一生影響甚巨的同盟會。為了支持「義哥」爭權,他兩肋插刀,刺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受到陳其美的器重。蔣介石混跡上海灘,拜黃金榮為老頭子,得到黃的支持,發達之後,仍厚待黃金榮,一直遊走在革命和江湖之間。

在辛亥革命元老黃興與孫中山分道揚鑣之後,陳其美是孫中山最親密的追隨者之一,深受孫中山倚重,受陳其美提攜的「義弟」蔣介石因之受到孫中山的重視。此後,蔣介石以「先總理唯一之信徒」自居,把自己扮成孫中山最忠實的信徒和「欽定」接班人。因此,在國民黨內部,蔣介石的輩分雖然無法與胡漢民、汪精衛等人相提並論,但因為得到孫中山的垂青,掌握軍權,他才能夠趕跑胡漢民,氣走汪精衛,登上權力之巔。蔣介石靠江湖起家,這多少使他篤信江湖之道,並長期以此為政治手段。

譬如,他為了拉攏有用之人,常以江湖手段開道,大搞義結金蘭。蔣介石說自己最喜「異姓兄弟之交」,此話不假,有人說,他一生結拜兄弟有案可查的就有七十多人,其中包括汪精衛、馮玉祥、戴季陶、李宗仁、張學良、張靜江、許崇智等民國要人。蔣介石與這些結拜兄弟在換帖時說:「情比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但是翻臉不認人起來比天氣變化還快。他與李宗仁義結金蘭,結果發生了「蔣桂戰爭」,後來兩人完全決裂,勢同水火;他與馮玉祥拜把換帖,說是「安危同仗,同苦同嘗,海枯石爛,死生不渝」,結果結義第二年就兵戎相見,是為「蔣馮戰爭」;他與張學良結為異姓兄弟,張學良卻發動了西安事變,生擒蔣介石,蔣介石記恨張一輩子,軟禁張學良,直到蔣死時都沒有放張出來。

不過,蔣介石運用江湖手段,確實獲得了「江湖弟兄」在軍事和財力等方面的支持。譬如他結拜張靜江,獲得張靜江在人、財、物方面的鼎力相助;他結拜李宗仁、馮玉祥,擴大了北伐軍的實力;他結拜張學良,讓自己在中原大戰中佔據優勢……總之,蔣介石遊走江湖,身上有一股江湖習氣。他深諳江湖之道,江湖手段玩得如魚得水,也玩出了很多利益和好處,這使他捨不得輕易與江湖徹底切割,即使身居廟堂之上,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力,仍然或多或少地運用江湖手段治黨、治軍、治國。

不過,蔣介石對江湖習氣又恨之入骨,因為江湖習氣嚴重影響了國民黨及其軍隊在領導制度建設、理論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成為蔣介石集中權力、統一中國的極大障礙。

譬如蔣介石與許崇智結義,許崇智讓蔣介石做自己的參謀長,但是許崇智的粵軍只認許軍長,不買蔣介石的賬,許崇智為此多次訓導手下的軍官:「服從我許崇智,就要服從蔣參謀長……凡我的命令,無論蓋我的章或蔣參謀長的章,都同樣有效。」可見軍隊的私人化到了什麼程度。

又譬如北平和平解放時,一個國民黨師長說:「我聽傅總司令(傅作義)的,傅總司令聽共產黨的,我就聽共產黨的。」這就是典型的江湖做派,小弟只聽大哥的,沒有什麼原則可講,沒有什麼組織紀律可談,也沒有什麼政治信仰可說,「只看關係,不論是非對錯」,維護大哥的威信最重要;哥們兒義氣最重要;維護小團體、小宗派的利益最重要……至於什麼黨國利益、理想信念根本不重要。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北伐結束,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取得各地軍閥名義上的臣服,但並未實現真正的統一,國內軍閥派系林立,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龍雲的滇系,李濟深的粵系,唐生智的湘系,馮玉祥的西北軍,張作霖父子的奉系,閻錫山的晉系等,大小無數。即使蔣介石去指揮那些軍閥,但由於他們私有化、江湖習氣嚴重,各為其主,蔣介石也難以調度,對他陽奉陰違的比比皆是,他經常面對「政令不出總統府」的尷尬局面。由於江湖習氣瀰漫於政權之中,致使國民黨政權內部正氣不暢,破壞了政權形象,削弱了統治基礎,減少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終葬送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政治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民國文人們為何喜歡穿長袍馬褂?
戴笠夜讀《二十四史》為何總會膽戰心驚?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