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地方部隊輕鬆擊敗英軍,讓英軍200年不敢騷擾中國

明朝地方部隊輕鬆擊敗英軍,讓英軍200年不敢騷擾中國

1596年,英格蘭女王伊利沙白一世寫了一封親筆信,派使者約翰·紐伯萊帶給明神宗萬曆帝,信中表達了英中兩國更好開展貿易往來的願望。可惜的是,約翰·紐伯萊在途中遭遇不幸,雖然信件沒有丟失,但卻成了伊利沙白一世的終身遺憾。此後,信件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大明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境地,在帝國中部、西部地區農民起義不斷,且愈演愈烈。北部則後金勢力不斷的侵擾,遼東、京畿地區飽受戰火摧殘,白骨遍野。一向較為安定的南部地區也因歐洲殖民者的動來而變得不安。自16世紀葡萄牙人東犯後,接著西班牙、荷蘭人也接著踏上這片土地。就連遠在大西洋的島國英格蘭也想在這片土地上大賺一筆。

163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總督達成協議,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門從事貿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頒布訓令,任命威德爾上尉為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但澳門葡人拒不不執行果阿總督的指示,不允許英國人分享澳門的貿易特權。葡人在中國官員面前極力底毀英國人,說他們就是荷蘭人,企圖前來搗亂,應於驅逐。葡人又從澳門派出巡邏艇在英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國人進行貿易活動。

威德爾見到澳門貿易已無希望,便於7月底啟碇前往廣州。

8月8日,英國抵達虎門,駐守在虎門炮台的明軍鳴炮示警,然而這並沒使英國人撤離。威德爾船長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台。攻上炮台後,英軍扯下中國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

9月10日,廣東海防當局派出3艘戰船沖向英國船隊,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溜走。但威德爾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之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濫施暴虐。19日,在虎門地區縱火燒毀了三艘中國帆船,焚毀一個市鎮,搶奪30頭豬。21日,又攻佔並炸毀虎門亞娘鞋炮台,焚毀了大帆船一艘。當他在虎門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後,也覺得不好同中國打交道,便將船隊駛行澳門,請求葡人出面轉圜。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向中國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儘快離境。12月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如很多人認為明朝很弱,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一回事。如果明朝真的很弱,在面對歐洲海上力量的時候,很輕易的輸掉,當時明朝海軍力量很強,而正因為歐洲海上列強考慮到明軍的力量,所以在之後的200年間也不敢動手。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一開始也是抱著打不過的態度,結果沒想到輕鬆就打贏了,這個龐大的帝國根本不堪一戰。從此,歐洲列強才徹底看清了大清的虛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住在鍾粹宮的慈安太后為何蹊蹺而亡
越國吞併吳國,但為何江南姓「吳」不姓「越」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