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6歲之前家長不能做三件事,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毀了一生

6歲之前家長不能做三件事,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毀了一生

張濤是一所幼兒園的校長。最近,有幾位家長找到他,抱怨幼兒園不教寫作和算術,只是讓孩子」瞎玩「。一位老人甚至說:「我的孫子在幼兒園已經一年了,花了這麼多錢,一句話也不會寫!你們這幼兒園有什麼用!」

事實上,我們都理解父母對孩子的苦心,但是如果違反了孩子成長的規律,他們做的越多,對孩子的傷害就越大。可能真的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毀了一生。根據研究,在孩子6歲以前,家長不要做下面三件事:

第一件事:讓孩子早寫字。

在6歲之前,兒童的手指還沒有發育成熟,一些精細動作無法完成,這時可以讓孩子拿筆畫畫塗鴉等,但不能讓孩子學寫字,因為寫字對孩子空間感受能力、手指關節技巧等都有較高要求,太早練習可能導致孩子手指變形。所以,學齡前兒童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第二件事:過早地接觸小學知識。

美國心理學家林達的「大腦修剪理論」指出:當人們長時間從事單一的學習活動時,大腦中活躍的細胞和神經可能會變得更加「活躍」,而那些不活躍的細胞和神經可能會被修剪。

這種現象是正常的生理機能,但如果發生在兒童身上,後果是非常可怕的。由於兒童大腦各個區域的細胞和神經都處於發育和生長階段,過早修剪大腦的一部分會影響兒童大腦的平衡發育,這對兒童未來的生長極為有害。

第三件事:6歲以前學習太早,導致「三年級效應」。

有些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但三年級以後,他們的成績突然下降。這就是三年級效應。

這往往是由過度的「學前教育」造成的。幼兒園的孩子,對小學知識接觸太多,在一、二年級時孩子覺得一切都會,所以容易分心,從而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這些潛在的問題經常在三年級時爆發,所以成績突然下降。

從科學角度講,學習的內容可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比如,當孩子把手伸進冰水裡,直接感覺到冰水很冷。他以後會記住這種感覺,這是「直接的經驗」。然而,冰水的溫度是零攝氏度,這些就是需要別人告訴的「間接經驗」。

在6歲之前,孩子們應該主要從「直接體驗」中學習,這樣他們才能接觸、品嘗和觀看生活中不同物體的不同形狀、感覺、味道和顏色。然而,現在許多幼兒園和家庭教育開始過早地灌輸知識,利用貼紙等獎品來引導孩子學習,這不能充分發展孩子的學習天性,對後續成長不利。

教育的本質不是裝滿一個籃子,而是點燃一盞燈。學前教育就是讓孩子們「玩得好」,具備基本的生活、交流技能,並且讓孩子獨特的個性得到發展。

註: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只有當媽後才知道,生兒生女真的不一樣,任何一種情況都特別扎心
胎兒在晚上胎動比較頻繁,是怎麼回事呢?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