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全能文人填寫一首詞,驚艷了千年,蘇軾是最有名的粉絲

全能文人填寫一首詞,驚艷了千年,蘇軾是最有名的粉絲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藝術的巔峰。詩歌在唐朝發展到頂點之後,就進入了瓶頸期。不是後代的文人墨客水平不行,而是再也沒有那種氣勢恢宏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宋代,文人們轉而推動了詞,也讓其輝煌一時。

然而,詞作不是在宋朝出現的,那是建立在唐朝人的探索,特別是花間派的大力提倡之下,再加上五代十國詞人的競相努力之下,才使得涓涓細流彙集為巍巍壯觀的大海。包括李白在內,都為詞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唐朝的詞,雖然沒有宋詞那麼成熟,卻也不乏佳作,比如這首膾炙人口的作品《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詞很短,卻意境優美,能夠驚艷千年並成為現在中學語文教科書的常客,不是沒有理由的。首先,它的作者張志和雖然現在的名氣不夠響亮,但其實是足夠神奇的全能文人。

張志和六歲的時候便能作詩,有神童之稱。關於這樣的說法,在許多文人身上都曾有過,真偽莫辨。但張志和肯定是實打實的神童,因為名氣太大,先是驚動了翰林院,後來又讓唐玄宗所知並親自召見。張志和面對天子的出題考問,不慌不忙,冷靜沉重,對答如流,小小年紀就被送入翰林院學習。

奇絕的是,這樣的文學天才,卻是在16歲的時候因為道學而被李亨讚賞,特地批准遊歷太學。說起道學,並不見得都是煉丹算命的那些神神叨叨,還涉及到人生觀、哲學觀,張志和的素養可見一斑。

更神奇的是,21歲的張志和回鄉省親,不僅看望了家人,而且還協助當地官府擒獲了當地的巨匪。他的文武全才震動全國,當時就被稱為「神張」。在安史之亂時,張志和更是展現了軍事才能,他和舅舅李泌一起,向唐肅宗獻計,並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此後的張志和,因為受到排擠,逐漸心灰意冷。他隱身於湖州一帶,結識了皎然和尚、陸羽等名士。這首詞,也是在這段時間所作,西塞山就是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這首詞的相當樸素自然,沒有可以的雕琢,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氣呵成。它描述了西塞山的美景,白鷺自由飛翔,兩岸桃花盛開,水中鱖魚肥美。江上漁翁戴著青色的斗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在斜風細雨的美景之中,悠然垂釣,根本不急著回家。

這首詞是張志和隱居時,聽說顏真卿擔任了湖州刺史,便前往拜謁。當時張志和唱和了五首詞,這首最為出名。可惜在唐憲宗時期一度散佚,後來硬是宰相李德裕親自到湖州一帶尋覓,才終於找回了它。

它構建了一個絕美的江南煙雨的場景,畫風足夠柔和、寧靜卻又不缺乏動感。雖然作者沒有明說,但在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於大自然的嚮往和對於隱居生活的極度滿意。特別是我們細細體會,還能從中品讀到那樣超脫於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態度。

後世對於這首詞,給予了極度的褒揚,無數文人雅士都愛不釋手。然而,要說誰是它的頭號粉絲,那還是北宋最為傑出的文學家蘇軾。蘇軾極為喜愛這首詞,生怕浪費了詞中的美意,在自己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痕迹。比如這首《浣溪紗》幾乎就是描繪了該詞的同一場景:

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不僅如此,這首詞在日本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它和《楓橋夜泊》一起,開啟了鄰邦學習中國詩歌的大門。當時的嵯峨天皇甚至舉行了宴會,賦《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全部是以此詞為背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最愛的兩位貴妃,被指定合葬,結果一個都未能如願
精美絕倫的文物,足夠讓人眼前一亮,乾隆都對它愛不釋手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