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小區命名的整治和規範,呼喚長效機制

小區命名的整治和規範,呼喚長效機制

政能亮 文丨特約評論員 於平

近日,西安市民政局、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印發的《西安市建築物命名管理辦法》指出,不得使用怪誕、虛誇、含義不明的詞語命名,杜絕「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避免使用生僻字、多音字。為此,西安未央區公示了需要清理整治的19處不規範地名,包括:6號大院、維蘭德小鎮、聖地亞哥小區、貞觀首府小區、紫薇苑歐洲世家小區等等。

小區命名的整治和規範,呼喚長效機制

其實,不單是西安在行動。自從去年民政部、公安部、住建部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以來,廣東、寧夏、山西、浙江、山東、四川等地,無一例外都在全面清理不規範地名。海南省民政廳近日也發布了關於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的公示。

針對小區命名的整治和規範,確實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中國,許多城市小區的命名之荒誕,早已飽受詬病。不少開發商在推廣銷售樓盤時誇誇其名,貪大求洋,以至於一些城市都可實現上午在「萊茵小鎮」散步,中午到「伊頓公館」小憩,下午就可趕往「羅馬假日」度假。網上曾有一個段子:我上午開車出去逛了一圈,路過多瑙花園、維多利亞小鎮、戛納灣、曼哈頓廣場、泰晤士小鎮、諾丁山,你猜我在哪個城市?

小區命名,是城市地名的一部分,它具有公共性,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內涵所在。許多城市小區命名被開發商所「綁架」,服務於開發商的私利,這種「名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氣,不僅割裂了地名文脈,也背棄了城市歷史傳統,讓我們的城市地名日益陷入粗俗與怪誕之中。

小區命名的「大、洋、怪、重」,房地產開發商難辭其咎。不過,這個鍋也不能都讓開發商來背。因為,小區命名並非開發商可任性而為,依照相關法律,這些命名都須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和備案。為何地方有關部門在審核時,未對怪誕的命名提出異議?即便有些小區屬於私自命名,即採取偷天換日的方式,用備案名糊弄相關部門,在推廣時則用另一個名字,倘若相關部門日常的監管能到位,又何至於如此泛濫?

因此,城市管理者在將矛頭指向開發商時,也要反求諸己。遏制城市小區命名的亂象,不能平日不管不問,等到積重難返之後,才恍然頓悟,進行運動式清理,這樣的結果只會勞民傷財,給民眾生活帶來困惑和不便。城市小區命名當建立起日常管理的長效機制,如此才能為地名文化的傳承把好關,擔起城市文化看護者的大任。

也要看到,開發商給小區命名熱衷「大、洋、怪、重」,也不能簡單歸咎於開發商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這種文化自信的喪失,並不是偶然的,開發商「沒文化」的背後,其實是城市「沒文化」,即城市歷史和文化的空心化。一個歷史和文化缺位的城市,要開發商和市民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恐怕只能是奢望。

在國外,許多城市幾十年、幾百年前,是什麼樣子,都能一眼看出來。這些城市的歷史建築大片大片保留下來,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也得到完整傳承。這樣的城市裡,每一個人都被熏陶,被感染,都會自覺地、小心翼翼地呵護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

但在中國不少城市,經歷一輪又一輪的大拆大建,歷史的印記正在消亡,哪怕一些所謂的歷史名城,也不過保留盆景式的歷史建築而已,至於古老的文化傳統,更基本消失殆盡。換言之,我們的城市都是簇新的,在這種簇新之下,城市失去靈魂,人們沒有了根。精神上的殘缺,自然讓人缺少對於歷史及文化的珍重和敬畏,而更多的,是對所謂新奇、所謂時尚的追逐和狂熱。

所以,不要只怪開發商淺薄,怪他們丟了傳統、斷了文脈。個體的行為,屬於整個大環境的一部分,除了開發商「任性」,城市管理者也應反思自我。許多城市狂飆式的發展,讓城市歷史的積澱蕩然無存,基礎既然喪失,作為上層建築的城市文脈、城市地名系統,又怎能不陷入迷失呢?

中國城市小區命名熱衷「大、洋、怪、重」,與此前輿論一再批判的「千城一面」,其實一脈相通。它們都是城市歷史文化斷裂的產物。改變這樣的局面,顯然不只要改幾個名字,建幾座獨特的景觀而已。而需要沉下心來,去修復斷裂的歷史、斷裂的文化,像呵護自己生命一樣,呵護城市的血脈。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找回我們的文化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救命葯換個包裝漲價十倍,「新葯」審批還需從嚴
監獄不該成為罪犯高消費的場所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