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一爐香:為何馬思純不適合成為民國女主?

第一爐香:為何馬思純不適合成為民國女主?

審美變遷的故事。(看話題時間識別有拖延了多久)

馬思純飾演張愛玲筆下《第一爐香》的葛薇龍,除了鬧過的文青人設崩塌的事件,其餘部分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也是連連搖頭。

更大的原因就是,馬思純的形象和葛薇龍似乎在兩個世界裡。等開機照片一出來,她身穿戲服的樣子和邊上張鈞甯等人的對比更為強烈。

《第一爐香》開機照 / 官微

很多人覺得是因為馬思純太胖了,和前面的戲在體重管理上並沒有銜接好,不過我覺得即便她瘦了,恐怕還是不太適合。因為她太端正健康了,不少網友覺得她更像參加地下D的女學生,原因就在這裡。她和葛薇龍的那兩個世界,一個叫做民國,一個叫做新中國。

馬思純從個人形象上來說,根正苗紅地像個地方婦聯幹部,遠遠超過像一個腐化了的民國女學生。

《女委員》1971 年,湯小銘

她之前還在綜藝《聲臨其境》里穿過旗袍,身形也偏壯碩,不符合大家對旗袍美人的期待(不過我覺得那件旗袍挑的也不對)。

綜藝《聲臨其境》 / 網路

受旗袍東方曲線美宣傳的印象,大家總以為穿旗袍要前凸後翹。實際上旗袍偏愛的是骨架纖細的人,越接近初發育小女孩身材的越是討巧。馬思純這種肩背胸都健康發育的,反而落了下風。

如今呼聲很高的葛薇龍人選,比如宋軼,便是有幾分這種味道在。

宋軼

另一位遭受到類似質疑的,便是蔣欣的《半生緣》(又是張愛玲原著),理由依然是和原著人物的感覺不符,身材半圓,不適合民國劇。

《半生緣》預告截屏

作為對比的,另外一個網友覺得適合葛薇龍的劉亦菲,就亮相過《南煙齋筆錄》里的造型,估計便是大家心目里的樣子(雖然看了其他劇照感覺有點雷的預警)。

劉亦菲

有人總結過國人對女性美的追捧,便是「白幼瘦」,正好可以解釋這個差異。直到上個世界50、60年代的《最後的繁榮:絕世審美的尖胸旗袍》出現之前,古代到近代的中國女性和健美甚至於健康都畫不上等號,瘦弱且發育不良是比較常見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旗袍顯然不會對健壯身材的人很友好了。

文中與文末廣告是平台提供給公眾號創作者的變現方式,根據瀏覽和點擊會產生分成補貼給作者。顯示內容是由系統根據大數據自動匹配,每個人都不同,我也無預計大家能看到的。如有打擾,請多包容。

舉個例子吧,比如金星,雖然她身材管理是很好的,但是由於她骨架的原因,穿旗袍便是顯得比較壯的那種。

金星

其實不嚴謹地歸納一下,從晚清有影像記錄開始,中國女性的形象從面容上看是越來越五官分明,而身材也是越來越健康有力。「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句口號是1952年提出的,可想而知在當時運動強身還是全民層面需要努力的部分。

之前在《為纏足洗白?這波倒車連大清都背不動了!》里說過,中國傳統女性的活動範圍受限,生育時的風險變得很大,對於健康美的追求也有一個從覺醒到追求的過程。

1860年代

1919年,鄭曼陀

1951,李宗津

再更早之前,我們去看仕女圖裡那些女性的模樣,充滿了理想化的不現實感。她們細弱寡淡,看起來甚至有點病懨懨的。

雖然難免畫家的藝術加工,但是也表現出審美取向來。宋時的畫中女子,已經是十分纖細了,但是越是到了明清時期,那種弱柳扶風的感覺就越明顯。大約所有審美的盡頭都是病態吧!

南宋 歌樂圖

明,唐寅,孟蜀宮妓圖

清,尤詔、汪恭,隨園湖樓請業圖

這種困境有一點《重量不到50g,素紗襌衣的技藝是否真的冠絕古今?》里提到過的問題,蠶寶寶已經四眠,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無所謂對錯,甚至以現在的價值觀去看還是進步的,但是很難去完成曾經三眠蠶可以做到的事兒。就像如今的女性已經是健康成長的,我們看到女明星真實的體態都會覺得瘦得嚇人,但是她們依然很難達到這些狀態。

某些演員可能老天「眷顧」,所以體型適合(但是也意味著不適合另外一些造型);某些演員可能是後天努力,對自己的身材有可控性,加上演技上的加分,就能做到角色上的普適性。

阿米爾·汗

這也並不表示像馬思純、蔣欣這樣的身材的女性就沒法穿旗袍了,旗袍的款式還是有很多的。

其實二戰後,由於性別格局的變化,女性越來越多擔負起社會角色以後,用於塑造男性輪廓的墊肩在女裝上開始使用併流行。我們如今對墊肩的印象則來自於,80年代上一輩人也流行過一次。

旗袍上增加墊肩的元素,或者穿著有墊肩的外套,使原本瘦弱的女性看起來方正而有力量。這是時代中社會意識轉變在服飾流行上的體現,如今大家看起來會覺得有點怪異,但是在40年代和80年代兩次大流行中都被賦予了強烈的身份屬性。

1946年

1948年

1946年

所以,尖胸旗袍出現的時候,表現上看是旗袍立體剪裁了,內衣也革命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女性的身體也不再瘦弱了,也願意正視自己身體地昂首挺胸了。

你會發現,時代審美變化了,旗袍樣式變了,而穿著旗袍的女性其實也在變化。

1960年代

而在《56個民族合影里,漢族是如何失去自己的民族服飾?》介紹那樣,內地更崇尚勞動的美。

原來畫民國名媛的筆,改成了畫工農兵,女性的面龐也開始改變,面容圓潤,蘋果肌飽滿,身材健美。而人物的背景也改換成鄉野田間,或工廠車間。

李慕白金雪塵年畫

這個時候,往裡面擺一個「白幼瘦」的美人兒,反而不見得多招人待見。

看馬思純小時候就長得是一個年畫娃娃的樣子,長大成了社會主義好青年的模樣真的也不意外。

《大宅門》 / 網路

不適合的選角很可能會有「真香」的結果,畢竟目前沒有看到成片。我個人覺得問題可能還在於,她扮相上預先扣的分,觀眾還沒找到加回來的信心。而且之前的事情,令觀眾對於她對於角色把握的信心也失掉了。定妝照的問題,可能是她的身材管理(畢竟拍的時候還能繼續減肥),也可能是造型師的問題(也是真的太顯胖了),但都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是壓垮駱駝的某一根稻草而已。

雖然寫過很多關係影視服飾相關的文章,我還是依然覺得造型只能是錦上添花。影視劇拍得尚可的時候,《琅琊榜》都能吹成考據(見《被劇粉捧殺的《琅琊榜》古裝設計,拜託可長點心吧!》),還一堆人相信,拍得不好時候,啥都白搭。只不過,它是視覺上的東西,最容易被挑刺也最容易被吹噓。

大家對女演員的外形總是很挑剔,即便符合了也只是第一步,我不由得想起被周冬雨的《麻雀》控制了遙控器的我家的客廳……(永遠不懂母親大人看片的口味)

※ 如無另外標註,文章為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作者 ]

感謝大家的多年支持,

我的書已經出版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服飾 的精彩文章:

三個簡易盤發的視頻版過程
給你一塊刺繡,能認出多少針法?——紙上談「綉」入門篇

TAG:傳統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