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吉安有多人傑地靈?進士人數天下第一,狀元人數天下第二

吉安有多人傑地靈?進士人數天下第一,狀元人數天下第二

科舉是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為中國封建王朝提供了不計其數的管理人才,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了流動通道,讓整個社會生機勃勃,底層百姓有了生活的希望,上層人士有了莫名的危機感,家裡的地位和權勢不是萬世永存,也需要通過努力維持。科舉,已經是讓頑石變成璞玉的砂紙,金礦變為金子的烈火,弱者進化成強者的試煉,貧窮轉化富裕的階梯。中國疆域萬里,錦繡江山,人傑輩出,有一個地方科舉時代出過3000進士,狀元榜眼探花比比皆是。

吉安,一個名聲不顯的城市,位於如今中國南方的江西省贛州市境內,古稱廬陵。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堆花香。便是吉安,也就是廬陵的最好詩詞名片。從隋唐科舉設立初始,到清朝末年廢除科舉,廬陵考中進士的人數達到3000,一個嘆為觀止的數字,天下第一。宋朝出的進士人數最多,三百年不到的時間共出現296名社會精英——進士。另外值得稱奇的是,廬陵的狀元也有21名,天下第二。

這算不上什麼,更稱奇古今罕有的是明代建文二年和永樂二年,中鼎甲(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均為吉安人。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兩年考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共六人全是他們吉安的。因而在當時的吉安流傳著這麼一句頗為自傲的話:一門九進士,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兩尚書。有點自誇的味道,但外地人也都認可,沒辦法啊,人家實力擺在那,有什麼話好說的。

廬陵的狀元郎們,有以一位是較為出名的,文天祥,被稱為「狀元中的狀元」,南宋寶祐四年丙辰科,後人尊崇為民族英雄。現代人很難感受到廬陵在封建時代的傳奇性,因為古人和現代人所認知到的科舉不一樣,現代人讀史也難感受到一個真正封建時代的科舉氛圍。

用人傑地靈來形容吉安是再合適不過的,山川秀麗醞釀有秀麗才氣賦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才會拿出這樣一份科舉考卷。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吉安的人傑地靈。民國三年以前,吉安還叫廬陵,民國三年也就是1914年,袁世凱的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將廬陵改名吉安。廬陵的歷史十分悠久,秦始皇時期公元前221年便置縣,延續至今天。蘇東坡為廬陵賦詩云:巍巍城郭闊,廬陵半蘇州。講的正是廬陵古城和其中蘊含的文化。

吉安的文化十分厚重,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沉澱積累下,書院、宗教、農耕、手工業、儒家、商賈等等文化。並不存在什麼某種文化過重過大,壓迫著其他文化喘不過氣;也不存在某種文化過輕過弱,似有似無地存在。吉安河流眾多,氣候溫和濕潤,可浮躁的人心和社會在這種土壤下難以生存,一點點的被消解。北宋黃庭堅在自己的詩詞中多次提到廬陵,如《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對月奉寄王子難子聞適用》的「去年對月廬陵郡,醉留歌舞蹋金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吉安是革命老區,全境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達5萬餘名,開國將領147位,被稱為將軍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意味著英才輩出,名士薈萃,近代也沒有例外,出過原中國國家副主席、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國著名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等等,為國家和世界做出卓越貢獻的偉人。

後話:《送王郎中之官吉水》南望廬陵郡,山連五嶺長。唐·李建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清朝孝庄太后死後37年靈柩才下葬,她的偉大你很難想像到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