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走進賭場的那一刻,就註定會輸。」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與珠海隔江相望的,就是被稱為「Macao」的澳門,也是這部《媽閣是座城》的故事發生地。跟隨著這部電影的視角,我們見證了澳門回歸以來的幾十年風雲變幻,也目睹了幾位主角的在賭桌上的沉浮。

這裡沒有賭神,只有輸到撲街的中國男人

「這裡的中國老闆太多了,都掙幾百萬幾千萬的,覺得自己什麼世面沒見過呀,到了賭場上特別橫,一看就是剛來不久。等錢輸光了,就落魄了。」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嚴歌苓原著,蘆葦參與編劇,李少紅執導、白百何、吳剛及黃覺領銜主演,還有劉嘉玲、梁天等的友情出演。眾大咖攜手,帶來一部賭城浮世繪。

電影將澳門用其代稱「媽閣」來稱呼,這個指向性非常明確,這裡,正是這三個不同男人對梅曉鷗(白百何飾)的情感羈絆搭築起來的城池。也是最後梅曉鷗拿真心與真性情一磚一瓦壘砌起來的孤島。

女主角是當地第一位疊馬仔,在電影中與三位男人之間的糾葛,看盡了世態炎涼。無論是地產商段凱文(吳剛飾)、還是藝術家史奇瀾(黃覺飾)、再加上從前早已墮落的前夫盧晉桐(耿樂飾),他們與女主角先後都有過情感糾葛,但這些人一入賭場就好像變了一個人,貪慾佔據了全部,早已將人情世故拋至九霄雲外,出賭場就賴賬,最終落魄到被追債上門,甚至拉家人下水,可憐我們的女疊碼仔經歷了情感的大起大落,過的卻只是放債和討債的生活。

電影用三段感情來描繪一個女人的成長,更將其命運背後「媽閣」這座城市的秩序與荒唐、慾望與絕情,詮釋得淋漓盡致。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因為不論是賭徒還是疊碼仔,只要上了賭桌的都不會是贏家。這部電影也里沒有賭神,只有輸到撲街的中國男人。

然而,論賭,何止賭桌,整個人生,也是一場豪賭,手中的籌碼、眼前的情感,乃至一場情感,都是賭。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呢?或許是這部《媽閣是座城》的故事背後,所呈現無可言狀的現實。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一年輸光760億的中國人:愛賭聞名於世

或許人類都有「好賭」的天性,但中國人尤為甚。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來看一組數據,2013年,中國人賭輸了760億美元,由世界第9升至第2;從2007年起,澳門賭博的營業額就已超過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賭城,而且優勢越來越大。不僅如此,在美國、澳大利亞這些多族裔的移民國家,亞裔人口賭博上癮的概率遠大於其他民族。舊金山和洛杉磯的賭場里,八成賭徒是亞裔,澳大利亞的最大賭場64%是華人。

再度眼前,更是「賭性」成風,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發展至今,小的說逢年過節,親戚朋友都是圍坐一團,搓搓麻,打打牌,這是休閑娛樂小賭怡情。大了說各種推牌九、炸金花等項目「玩大了」也是夠人喝一壺。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以此為景,也出現了大量以賭為背景的影視作品,比如香港電影有賭片,周潤發主演的《賭神》系列膾炙人口,是對賭博的一種帶有調侃性質的美化。

當然,十賭九輸,這是一句老掉牙的話,我們也見慣了新聞和報道中多少人因賭博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甚至家破人亡,這樣的例子不可謂不多,但是賭博之風絲毫不見減弱。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因為這是有傳統的。

輸掉百萬李清照:賭文化的盛行縮影

中國人很早就喜歡賭,比如《史記》就曾記載,春秋戰國時候的齊國人就嗜賭成風了。到了宋朝呢,一代女文豪李清照,除了會寫宋詞,還鍾愛賭博,有詞為證,「時光流逝、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翻譯過來就是,曾經幾何,我也曾在賭桌上高聲喚喊,一擲千金,下注百萬。結果呢?李清照的人生有多麼坎坷,事到如今也是世人皆知。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在名著小說《水滸傳》里,也能反映宋朝市井賭博成風的面貌,比如阮氏三雄中的阮小五,智取生辰綱的動機,就是在賭場把錢輸光了;還有石將軍石勇,因為打死個賭客,被迫才上了梁山。而到了清末,八旗子弟的賭博方式更是花樣百出,鬥雞、賽狗、斗蛐蛐等等,讓外國友邦大開眼界。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訴求之上。因為中國有著傳統的「跳龍門」思想左右。雖然大多時候人們肯定更傾向於較為穩定的收益擴張,但在封建和動蕩的年代,財富的指數積累效應得不到保障,進而會選擇這種有機會完成「跳龍門」的升遷方式。所謂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在那個物質和精神生活有限的情況下,賭文化的盛行,是對於物質生活的追求高級享受直接反映。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而無論是有錢人本著休閑去賭,還是窮人破釜沉舟想著一夜暴富,都是如此。而在中國人骨子裡面對「有求必應」思想的迷信,更加助長了這種風氣的盛行。

其實不單單是賭桌上這種狹義的「賭」,賭文化更是隨著千百年來傳統文化的滲透,走進了我們生活方方面面,更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

比如古代占卜問卦,起初是通過投擲類似骰子或者銅錢等物品,對生產、天災甚至是戰爭成敗進行預言,這就是最早的賭文化的雛形,進而拓展到了當代,也就是擺攤算命,甚至轉發錦鯉,這就是典型的自我麻痹賭徒心理。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而在封建時代,也有「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功名利祿思想也對賭博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種陳腐的封建意識中,就出現過利用擲骰子比賭的「狀元籌」,凡擲出幾個骰子的點數組合,成「狀元」時,便算獲得全勝,後來演變成如今的「押注」。

終究而言,作為農耕文明,我國千百年來生活節奏較緩慢且動蕩,加上長期「跳龍門」、「有求必應」的思想所壟斷,這就決定了我國賭博在方法上的固定性與集體性。

這種風氣和文化在如今,也是隨處可見。「高風險,高回報」的炒股就是一種賭博的形式,也總有人在關鍵時刻選擇鋌而走險,比如高考有人花幾萬買答案,他明明知道對方可能是騙子,還是要賭一把,萬一是真的呢?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但話又說回來,看任何事情都得「一分為二」,賭性也不都是不好的,比如風險投資,比如我們的破釜沉舟,大浪淘沙成就了多少英雄好漢,也塑造中國人的冒險精神,讓我們成功立足於世界。所以賭性這個事兒,就是雙面的,中國人的賭性根深蒂固,並不完全是壞事,只不過很多時候,久賭成癮,那些冒進的一步登天,多半要悲劇。

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因為在「跳龍門」、「有求必應」兩種思想的對沖之下,人們只顧著前者成功之後的喜悅,卻忽略了後者失靈之後的損失。賭博危害巨大,可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沉溺賭博之中,對賭徒們的悲慘結局視而不見?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賭徒在賭博時,大腦中的多巴胺也會大量釋放,不僅在贏錢時如此,在預計自己會贏錢時也同樣如此,與吸毒成癮機制無多大區別。說白了,賭博本身是富有刺激性和不確定性的。很多人一旦體驗到賭博成功的愉悅後,便形成對這種愉悅的更強烈的期待甚至依賴,如果沒有體驗到這種愉悅感,挫敗感會接踵而至,進而生理上逐漸形成條件反射,形成心理性成癮。

有句話叫做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賭博成癮,特別是心理成癮,是賭徒墮落的重要原因。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說白了,賭徒們總認為自己會東山再起,因為他們無法接受吃虧。就是貪戀財物,到寄希望於翻本。最終形成一個死循環。

這樣的事迹,就不用舉例了吧。隨處可見的慘痛教訓,遠的不說,就說這部《媽閣是座城》,電影中段凱文(吳剛飾)、史奇瀾(黃覺飾)等人為首的角色,寫盡了賭徒那令人唏噓的賭場沉淪。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而在這座賭城,女主角梅曉鷗,她也在賭。只不過她賭的是感情。電影中梅曉鷗以全部身家下注,不過就是企圖找到情感寄託。她又不是戀愛腦不經世事的少女,頻頻做出這種選擇,或許只是因為,「賭感情」,是女人的天性。

但電影最後,電影中也只有梅曉鷗全身而退,因為閱盡世事之後,她早已有了對身邊人的小心翼翼,她每次動情,都帶著撕心裂肺的用力,最終她選擇了放棄。說白了,她忍受了吃虧,才成為活得最好的一位「賭徒」。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我的命運,我來操盤?

無論是在賭桌之上,還是人生之中,都是如此。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人之所以容易賭博上癮是因為無論輸贏,都是肆意揮霍內心無盡的慾望。輸贏都是慾望,而人類最難的就是抵住誘惑和控制慾望。

在人生的賭場里,沒有「見好就收」這句話,因為大多數都希望「以小博大」。在賭場里,唯一能全身而退的,是那就是莊家,他們充分利用賭徒們的貪婪之心,大肆收斂錢財。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而在人生中,最終笑到最後的,也是那些操盤命運的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懂得放棄,能忍受吃虧,終究而言,他們在與慾望的對抗中,獲得了勝利。

說起來容易,你能做到嗎?

一年輸光760億,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