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汽車廠商們,請不要迷信 CES 代表高科技

汽車廠商們,請不要迷信 CES 代表高科技

亞洲國際電子消費展(CES Asia),由美國消費電子協會與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是大洋彼岸美國國際電子消費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的亞洲版本,每年都會有大量科技公司帶著旗下最新研究成果來參展,向世界展示其技術實力。

隨著人工智慧(AI)、車機互聯、自動駕駛等概念的不斷發展,電動汽車的出現又進一步加速了汽車「智能化」的進程。從2015年舉辦第一屆CES Asia開始,汽車逐步成為場館「新秀」,不僅是場館佔用量的快速增加,更重要的是每年都會公布琳琅滿目汽車「黑科技」。

今年CES Aisa汽車展館增加為2個,面積比上屆近乎擴大了一倍,甚至有「歡迎來到CES Asia車展」的說法。然而雖有15個車企參展,且涉及汽車領域的參展企業高達100多家,卻幾乎沒有任何令人興奮的科技展示,甚至會覺得令人「昏昏欲睡」。

眼熟的「黑科技」

汽車領域近些年的發展,「智能」都是不變的主題,寶馬在2016年就向「新四化——自動駕駛、互聯、電動、共享/服務(Autonomous, Connected, Electrified, Service/Shared,ACES)」方向轉型。寶馬提出的概念並非是獨創,而是歸納整理汽車行業發展,作出的預測和今後發展策略。

近幾年來參展的車企無一例外都在「ACES」領域各顯神通,今年也不例外。只不過今年汽車展台的「黑科技」,都無比眼熟。

先來看看作為BBA之一的奧迪,展台內容分別是e-tron專用的互聯軟體「Go e-tron」、VR娛樂和概念車。上圖概念車,是上海車展已經見過的AI:ME,宣稱未來能夠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互聯軟體「 Go e-tron」能夠實現「本地應用服務繼承到車輛」,簡而言之就是把手機能做到的功能塞進去,並且加上手機與車輛互聯,尤其針對電動汽車使用手機查看汽車信息及控制。

VR娛樂則是在車內帶上VR眼鏡,通過空氣懸架調節車身姿態實現沉浸式電影、遊戲體驗,也就是買一台真車去玩模擬器的意思。此外還有即將開放預訂的e-tron 55 quattro,去年就已經公布起參數了,而且,奧迪剛剛召回1664輛e-tron電動汽車, ?原因是電池組和充電接頭處有隱患,可能導致水分侵入引起短路甚至失火。

作為BBA中另一位「重量級」選手賓士,此次展會似乎更加「偷懶」。擺了一台早已被人熟知的EQC 車型,搭載了「最新科技」娛樂系統,人們可以通過車內環境和相關提示,利用感測器和汽車硬體玩一款AR密室逃脫。而還在另一台A Class展示車中,可以用車載屏幕屏幕,通過方向盤和油門剎車玩一場賽車遊戲。

有意思的是,雖然CES Aisa的字母縮寫恰好也是寶馬「新四化」戰略的縮寫「ACES」,寶馬卻連續兩年缺席,此外豐田、大眾、通用全球三大汽車集團也集體「失蹤」,甚至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也僅僅來了一位日產。

日產展示的科技有點意思,「Invisible-to-VIsible」無形可視化技術,利用感測器的數據,「預測」和形成畫面,便於駕駛員或自動駕駛系統提前判斷和操作。此外還可以通過車內投影,實現類似科幻片一樣的虛擬人物與駕駛者交流。只不過這些早在年初的拉斯維加斯CES已經展過了,並且另一個「腦控車」(Brain to Vehicl,B2V)技術在去年CES就公布過了。

韓國汽車公司似乎不走尋常路,現代展出的氫燃料汽車提升了儲氫罐的安全,優化了氫燃料電池的續航和傳動系統,並且可以實現電能反向輸送,也就是車輛產生的電能可以通過車頭一個介面,傳輸電能,相當於一台清潔能源的發電機。但是氫燃料汽車早已經技術成熟,阻礙其普及的不是車輛本身,而是氫氣製造成本和運輸儲存安全問題。

另一家韓國公司起亞,此次展出了R.E.A.D情感識別功能,駕駛員手握方向盤,感測器可以根據溫度、心跳等數據,配合面部識別和其他生物信號辯識,改變車內氛圍,包括燈光、音樂、氣味溫度,甚至是行駛路線。且不論這個東西在車上有沒有用,筆者如果沒記錯,本田在2017年CES上就展示過類似「情感引擎」,其效果當時甚至被稱為「虛擬伴侶」。

剩下的還有例如紅旗N度空間智能小巴(類似於2018年豐田發布的e-Palette,只不過紅旗加了幾個輪子),長城展示了「無介質成像」,類似於全息成像,巧合的是本田也在Xcelerator展示體驗倉中展示了類似「無介質成像」的技術,並配備了紅外線感測器以實現虛擬觸摸功能。

當然本田不可能僅僅只展示這一個技術,他們的重點是與阿里巴巴和科大訊飛共同打造的Honda Connect智能互聯繫統——比上一代升級了語音控制、在線支付、智能導航、車輛信息共享等功能。宣傳視頻中展示了類似與「霹靂遊俠」中Kitt的功能,通過手機與車輛互聯,語音控制和AI交互,實現智

能化生活。

車企似乎已經不願意再吹「遙不可及」的自動駕駛,都轉向為展示「智能互聯」,通過提高人、手機、車之間的車機交互,以此提高的競爭力。例如Polestar此次時隔2個月再次展示了基於安卓的車載系統,百度展台用福特ST-line展示了協同研發的福特新「智能互聯」系統SYNC ——2015年福特發布的SYNC3的升級版,也如同本田一樣升級語音控制、在線支付、智能導航、車輛信息共享等功能。

其實車載系統早已被詬病多年,除了百年不更新的車載地圖如同廢物,還有即便是擁有觸摸功能的顯示屏,仍存在諸多交互問題和功能欠缺。雖然僅僅提升「智能互聯」並不能提高太多競爭力,但是起碼能夠作為錦上添花給消費者帶來很多便利。

但合資廠商的車載系統也很無聊,因為只是在追趕差距,而非是什麼「革新」的科技成果。大部分廠商本來就擁有針對海外市場的智能車載系統,並且早已實現了很多功能,但是由於國內的特殊「環境」以及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生態,導致很多系統水土不服,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才不得不與國內企業合作以提高吸引力。

上述車載系統的功能其實特斯拉早就實現了,甚至此次參展的四家造車新勢力威馬、愛馳、合眾、天際,都展示了其「智能互聯」的車載系統,通過本地化功能的升級優化,綜合體驗甚至超過特斯拉。

曾經的「輝煌」

美國舉辦的CES,曾被各大科技公司當作發布會使用,每年都會發布搭載旗下最新科技的產品,例如英特爾、AMD、微軟、蘋果等公司都曾在CES上發布過令世界為之驚喜的產品。

汽車行業隨著與電子科技的結合,各大車企也不斷推出著例如寶馬優秀的車機交互智能系統、自動駕駛、虛擬觸摸手勢等,凱迪拉克的智能互聯繫統和SuperCruise自動駕駛系統,還有一些參數驚人的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等等。

車企利用CES作為平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技術實力,以達到企業宣傳的效果,這無可厚非。但隨著商業化的目的逐步加深,一些沒有太多技術實力的車企,也「混水摸魚」進入其中,似乎覺得已經能與世界級車企「一較高下」,例如某拉第未來FF91。

2015年才開始舉辦第一屆的CES Asia其實商業化更為嚴重,車企面臨著前有車展、後有發布會的時間表,只能「換湯不換藥」拿已經公布的技術或者量產車型,添加一兩個「樂趣」,以應對展出需求。雖然很多車企已經看明白了這個問題,不再參加CES Asia展會,甚至去年還參展的BAT,今年也只有百度現身,但還是有一些車企似乎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

CES Asia承辦之時,就有「小車展」的稱號,然而隨著辦展反饋和市場反響的逐步下滑,參觀人次也在下降,不少消費者和媒體滿懷希望參觀,最後抱得「失望而歸」。車企心裡也明白在如此短的展覽時間間隔中,汽車行業大多只能實現量變而非質變,但或許是展台錢都交了,就不得不硬著頭皮參加。

「ACES」的相關技術其實在近5年已經被展出過多次了,之所以世界級車企可以玩概念,那是因為有太多實證支撐人們去相信,例如已經落地量產的寶馬車載智能系統、虛擬觸摸的操作功能,沃爾沃L2級別「自動駕駛」,奧迪低速L3級別「自動駕駛」等等。

如今或是因為受技術發展限制,或是認為「娛樂」是更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起碼基本宗旨還是以技術作為驅動導向。而很多初創車企,一開始就許諾「全能」的電動汽車,甚至開始玩情感路線,某車企說:「汽車不該是冷冰冰的機器,思考、靈感與愛才是AI的內核。」

本就令人感到「心灰意冷」的參展體驗,更是被這類尬吹搞得渾身不自在,此時筆者只想借用特斯拉技術副總裁Drew的一句話,送給諸位車企:「智慧、計劃、創造,實現。」

Intelligence, Intention, Invention. Make it happen."

——Dre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年輕最大,球鞋最高
華為在美提起訴訟:禁令是 「用立法代替審判」的暴政;蘋果推出新款 iPod Touch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