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聊聊 WWDC19 的一項重大發布:「Sign in with Apple」

聊聊 WWDC19 的一項重大發布:「Sign in with Apple」

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註冊和登錄體驗,不少開發者會在 app 內整合第三方平台的帳號服務,例如允許用戶使用微信註冊或登錄帳號。

如此一來,可能就會產生一些涉及隱私的問題,不同的 app 所採取的方式也不一樣:

1. 無需獲取用戶信息,僅將第三方平台的帳號服務用於改善註冊或登錄體驗;

2. 請求用戶授權姓名、頭像以及真實郵箱信息;

3. 獲取用戶的隱私信息,包括但不僅限於用戶在社交網路分享過的視頻、圖片、點贊、昵稱、頭像、生日、年齡甚至好友關係等等。

另外,用戶通過第三方平台的帳號服務註冊了某個 app 後,該第三方平台可能還會存在跟蹤用戶的行為,從而獲取到用戶畫像等信息,這些數據通常會被平台用於優化廣告投放、改善產品體驗等等。

在這麼一個過程中,我們的隱私實際上就已經被泄露了。所謂隱私,並不單指手機號、郵箱等聯繫方式,還包括了我們自己在互聯網上的行為,這也是屬於隱私的一部分。通常面對這種情況,用戶確實沒得選擇,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利用一些方式來掌控自己的個人數據。

談到掌控自己的數據,Apple 一直以來在隱私保護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這不,他們這次又在 WWDC19 上進行了一項重大宣布:

「Sign in with Apple」

「現在,你可以通過已有的 Apple ID 登錄 app 和網站,無需填寫表格或創建新的密碼。只需輕點「通過 Apple 登錄」,然後通過面容 ID 或觸控 ID 快速確認身份就好。App 只能索取你的姓名和電郵地址,如果你願意,我們還可為你創建唯一的隨機電郵地址,然後將信件轉發到你真實的電郵地址。我們不會追蹤你的活動,你的數據都由你掌控。

那麼,這項服務究竟能夠為用戶帶來哪些變化,我們先來大致了解一下:

1. 當我們在使用 iPhone、iPad 等 Apple 設備時,如果想註冊某一款 app,就可以使用「Sign in with Apple」進行帳號註冊;

2. 註冊帳號時,有些 app 不會要求用戶提供任何信息,如此一來只需點擊「Sign in with Apple」按鈕即可馬上完成註冊,無需輸入密碼或個人信息;若 app 要求用戶提供真實姓名和郵箱信息,那麼用戶則可以選擇分享真實郵箱或隱藏郵箱;

極速完成帳號註冊

3. 第三方 app 只能獲取得到你的 Apple ID 的姓名和郵箱,其餘信息均不會授權;

4. 用戶選擇隱藏郵箱時,Apple 會提供一個隨機郵箱給用戶,相關信息會通過隨機郵箱中轉到用戶的真實郵箱。並且,每一款 app 都會單獨分配到一個後綴為 @privaterelay.appleid.com 的隨機郵箱;

註冊時可選是否使用真實郵箱或隨機郵箱

5. Apple 和第三方 app 均無法知曉用戶的真實郵箱,也不會追蹤登錄後的操作,從而達成保護用戶隱私的目的;

6. 在 Apple 設備上,用戶可以保持長時間的登錄狀態,即使被要求重新登錄,也可以快速使用面容 ID 或觸控 ID 進行再次登錄;

7. 註冊時,用戶無需重複驗證郵箱的真實性,也無需為帳號設定新密碼。

對於開發者而言,這項服務同樣也很重要,比如說下面這幾點:

1. 識別註冊用戶是「真實用戶」或「註冊機器」;

2. 所有帳號都會受到 Apple ID 二次驗證的保護;

3. 可以輕鬆在 iOS、macOS、tvOS、watchOS、瀏覽器或 Android 等其它平台中部署該服務;

4. 為用戶提供一種更便利且能保護隱私的快捷登錄服務。

無論是對於用戶或是開發者,個人認為 Apple 提供這項服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

讓用戶掌控自己的數據

關於隱私方面,某些國家和地區的政策也有所不同,例如國內就要求實名制,必須得是手機號,只能提供隱藏郵箱服務的「Sign in with Apple」自然會受到影響,除非 Apple 提供類似於「滴滴出行」一樣的虛擬手機號,否則還是很難解決用戶的真實手機號被第三方所獲取。

隨機郵箱與國內推行的實名制現狀不匹配

當然,即便如此我依然特別期待「Sign in with Apple」的到來,至少,它不會跟蹤用戶行為,在 Apple 設備上登錄和註冊也更加方便。

Apple 持續在發力旗下的服務

目前,Apple TV 服務已經可以在三星、LG、索尼等電視上體驗到,Apple Music 則早就在 Android 平台上登場。那麼接下來,Apple News 服務是否也會登陸除 Apple 之外的平台,也是相當值得關注的。

本質上,這些 Apple 服務來到第三方平台,個人認為只會是好事,正如我現在使用 Android 手機我也依然會將 Apple Music 作為我默認的音樂服務。

在此之前,Apple 所提供的服務主要面向自家生態的設備,如今這家公司的姿態正在變得越來越開放,換句話說,App Store 才是 Apple 生態最大的殺手鐧,而服務則是錦上添花,原因是用戶完全可以選擇 Spotify、Netflix 等第三方服務。

Apple 的「鐵人三項」

假如服務能夠滲透到更多平台,讓更多非 Apple 生態的用戶也感受到 Apple 服務的魅力,這無疑是好事。事實上,Google 和微軟,不就是如此么?

而一旦要做好服務的話,一個通往 Apple 生態大門的 Apple ID 配上便捷且安全的「Sign in with Apple」服務,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Redmi K20 Pro 快速上手體驗
森海塞爾旗下品牌 Neumann 首款耳機上市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