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兵敗不怪麋芳背叛,與他本人的習慣有關,結果被呂蒙鑽了空子

關羽兵敗不怪麋芳背叛,與他本人的習慣有關,結果被呂蒙鑽了空子

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接到劉備命令,遂從南郡出兵,向樊城及襄陽發動進攻。關羽此時雖然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但他的勇猛仍不遜於年輕之時,襄樊二城守將無力抵抗,只得暫時龜縮在城中。消息傳回許昌,曹魏集團無不震動。無奈之下,曹操派遣上將于禁和驍將龐德,共同前往樊城阻擊關羽。

不料關羽愈戰愈勇,同時藉助當時陰雨連綿導致河水暴漲的「天時」,一鼓作氣水淹了曹營七軍。面對蜀軍之鋒芒,曹操甚至生出遷都的念頭。不過魏臣蔣濟卻向曹操提出聯合東吳阻擊關羽的計策,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和東吳取得聯繫。由於關羽圍困樊城之時,從荊州南郡抽調出大多數兵力,導致南郡內部空虛,從而被呂蒙給輕易襲取。

公安守將傅士仁因為關羽經常輕慢自己,所以一直懷恨在心。在南郡失守之後,傅士仁便立刻打開城門投降,轉投東吳。江陵守將麋芳見傅士仁已經投降,索性不再抵抗,同樣獻城投降。身在樊城之下的關羽猝不及防,被東吳呂蒙和樊城守將曹仁前後夾擊。在腹背受敵之下,關羽走投無路,最終被東吳所擒。一代武聖,人生就此草草落幕。後人在回顧這段歷史之時,對於關羽的遭遇無不扼腕嘆息。

究其原因,不少讀者都認為是糜芳的無恥反叛才導致關羽最後兵敗。誠然,這場戰役從外因上來看,確實有兩點原因。一方面是麋芳和傅士仁獻城投降,導致關羽後路被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身在上庸的劉封、孟達二人不肯發兵相救,導致關羽孤立無援,最終為東吳所擒。不過很多讀者不知道的是,關羽兵敗的一個直接因素,卻與他擅自從東吳借糧有關。

在《三國志·呂蒙傳》中,陳壽詳細記載了南郡失守的前因後果。原來,于禁在投降之時,還有大概三萬兵馬隨他一同投降關羽。這麼一來,蜀漢軍隊的存糧撐不了多久。不過關羽對此不甚在意,既然軍中無糧,派兵去江東取來便是。由此看來,關羽之前可能也經常這麼做,算是他的習慣了,但當時蜀漢和東吳尚處於「蜜月期」,這樣做也沒有太大的風險。可是這次孫權已經和曹操通過氣了,所以在面對關羽「擅取湘關米」之時,呂蒙的做法是「至尋陽,盡伏其精兵舳艫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

如此看來,正是在關羽派兵前去「買」糧之時,呂蒙趁機令手下士卒替換掉了關羽麾下部卒。就這樣,呂蒙打著關羽的旗號,無比順利進入到南郡之中。裡應外合之下,南郡便因此而失守。恐怕關羽自己也沒想到,他不過是派兵去江東「買」糧而已,卻不曾想呂蒙藉機鑽了個空子,並在一夜之內拿下荊州三郡,這才導致關羽後路被斷,走向敗亡一途。

參考文獻:

《三國志·卷三十六 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對於蜀漢政權而言,漢中和荊州哪個更重要?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湖泊之中勘探出巨量石油,美國一口咬定是海,俄羅斯卻堅稱只是湖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