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最大的一場災難,造成一千多萬人慘死,致使大清從此一蹶不振

晚清最大的一場災難,造成一千多萬人慘死,致使大清從此一蹶不振

晚清最大的一場災難,造成一千多萬人慘死,致使大清從此一蹶不振

縱觀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王史,我們發現一個詭異現象,每逢王朝滅亡前夕,天災人禍總會集中爆發。晚清光緒年間,中國北方爆發了一場大旱災,史稱「丁戊奇荒」。這場旱災歷時三年多,為大清兩百年未遇的旱災。

從1876年到1878年,大清國的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陝西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旱災。受旱災以及由旱災帶來的饑荒人數,多達1.6億到2億,相當於全國人口一半。

晚清最大的一場災難,造成一千多萬人慘死,致使大清從此一蹶不振

如此嚴重的災情,直接導致1300多萬人死亡,僅山西就超過500萬人死亡。如果不是真實的歷史,筆者也很難相信,一場旱災為何造成上千萬人死於非命呢?查閱當時的史料,我們得到答案,這場觸目驚心的大旱災,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說是天災,源自1875年光緒繼位之初,北方地區的降水就明顯少於往年,到了冬天依舊雨水稀少。短短一年後,旱情加重。受到乾旱缺水影響,華北地區農作物直接減產,嚴重地區全面絕收。

晚清最大的一場災難,造成一千多萬人慘死,致使大清從此一蹶不振

農作物絕收直接帶來了一個嚴重後果,致使一些地區十室九空,「飢則掠人食」,出現了人間地獄的慘狀。時任山西巡撫曾國荃向朝廷上奏了山西旱災報告,:「晉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餘里,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祲(jìn)奇災,古所未見」、「詢之父老,咸謂為二百餘年未有之災。」

說是人禍,是因為清廷的國庫早已一貧如洗,各地糧倉更是無糧可調。糧倉無糧除了官員貪污變賣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時全國良田幾乎都種上了鴉片。在晚清照片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幕,上至權貴,下旨普通老百姓,大家都在瘋狂吸食鴉片。

晚清最大的一場災難,造成一千多萬人慘死,致使大清從此一蹶不振

這說明一個問題,當時的鴉片非常便宜。之所以這樣,是清廷為獲取大量稅收,大肆推廣種植鴉片,當年山西、山東、河北等良田,都是鴉片種植的重要基地。因為鴉片的大量種植,造成糧食嚴重不足,同時老百姓吸食鴉片又造成勞動力不足,陷入惡劣循環。

正因此,如今人們在回顧晚清這場大旱災時,總會說這一句話,「雖曰天災,實由人事。」為了防止民變,清廷一度同意賣官籌款,用此辦法籌集賑災款達到了500多萬兩。同時,清廷還派人去香港、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地進行募捐活動,效果也比較明顯。

晚清最大的一場災難,造成一千多萬人慘死,致使大清從此一蹶不振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西方傳教士也參與了這場大旱災的救災活動。比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他於1877年倡導成立了山東賑災委員會,後發展為中國賑災基金委員會。在李提摩太為首的傳教士多方奔走呼籲下,洋人有錢出錢有物出物,為賑災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丁戊奇荒」讓清朝元氣大傷,內憂外患的大清,從此一蹶不振,短短十幾年後就壽終正寢。

參考資料:《丁戊奇荒》、《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李老師 的精彩文章:

溥儀3歲繼位,攝政王載灃為何不直接稱帝?專家:除非太陽西邊出
魯迅罵人無數,生平唯一一次見到袁世凱,但他的評價確實實屬名歸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