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我們的生命中有如此多憂慮?2000年前這首詩已經看透人生

為何我們的生命中有如此多憂慮?2000年前這首詩已經看透人生

仔細回望我們的人生,發現無論在什麼階段,憂慮總是我們生活的常態。正如一位古代哲人所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看來,這就是我們生命中難以逾越的一道道坎。

我們值得憂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小到今天或者明天的人生安排,大到宇宙萬物的毀滅軌跡,都可以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印象。一方面代表我們所期待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又不得不遵從自然萬物的發展規律。

而兩者的衝突,就形成了我們憂慮的根源。

但是兩千多年前的這首古詩已經看透了人生,他告訴我們:人生的憂慮是存在的,但是也同樣是不必要的。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生年不滿百》,屬於兩漢《古詩十九首》當中的一首作品。這十九首古詩是漢代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不過在文學藝術上超越了當時一般的詩歌創作,而且在思想藝術上,也代表了當時的價值追求。

開篇十個字就說出了人類苦惱的根源。「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一個人活在世上的歲月,通常不到100歲。但心中卻總是挂念著千萬年以後的事情。這樣的憂愁又何苦呢?日子一天天的重複。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晝短苦夜長」,既然如此,「何不秉燭游」,為什麼不秉燭夜遊呢?

很多人都說人生在世就像是一場修行。如此短暫的時間,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需要完成不同的工作,本身的負擔已經夠重。「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既然如此,人生的及時行樂才是最重要的呀,為什麼要苦苦的等到來年呢?

那些整天不快樂的人,大多數都是「愚者」,他們會盡全力的為子孫積攢財富,以為金錢能夠買來萬世太平。那哪裡會想到那些不孝的子孫也只會恥笑祖先不會享受,不懂得做人的樂趣。

這首古詩產生於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末年,整個社會都在動蕩之中,刺激了這些本就生性敏感的詩人。他們在這些詩句當中,感悟到生命的變化無常,感悟到人生的一場錯誤的旅行。由此而形成的這些詩歌,看似帶有消極的人生態度,實際上也是在抒發揮之不去、看不到出路的苦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孟浩然一首唐詩寫秋日登高望遠,頗有王維「詩中有畫」的風采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