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再過不到 10 年,中國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可能要拱手讓給印度了。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2019 年中國的人口為 14.3 億,仍居世界第一,印度以 13.7 億緊隨其後,兩國分別佔世界總人口數 19% 和 18%,美國和印尼分別以 3.29 億和 2.71 分列 3、4 位。

然而,到 2027 年左右,上述格局將發生變化。聯合國在 6 月 17 日發布的第 26 版 《世界人口展望 2019:發現提要》中對 2019-2100 年間世界人口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預測,總體呈現為低生育率和老齡化。

2027 年,印度人口將超中國

儘管受生育率下降的影響,世界人口增速處於 1950 年來的最低值,但仍將持續增長。

統計機構基於 2019 年全球人口 77 億的數值預測,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可能增長至 85 億左右,到 2050 年可達 97 億,2100 年將突破百億大關,增長至 109 億。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 世界總人口變化和增長率趨勢 圖片來自:《世界人口展望 2019》

顯然在未來 81 年時間裡,全球人口的增長主要集中在 2019-2050 年這段時間,不過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長趨勢卻有很大不同,增加的大部分人口將集中在僅 9 個國家:民主剛果、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巴勒斯坦、坦尚尼亞和美國。

在人口規模方面,大約在 2027 年,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並且可能會將這一名號保持到本世紀末,屆時世界人口前五的國家預計排名如下:

  • 印度,14.50 億
  • 中國,10.65 億
  • 奈及利亞,7.33 億
  • 美國,4.34 億
  • 巴基斯坦,4.03 億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 世界人口大國排名變化 圖片來自:《世界人口展望 2019》

如果按區域劃分,從 2019 年到 2050 年期間增加的 20 億人口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將貢獻超過一半,該地區人口將持續增長至本世紀末。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 2019 到 2050 年間預計增長的 20 億人口中,有 21 個國家貢獻了 15 億. 圖片來自:《世界人口展望 2019》

與此同時,東亞和東南亞、中亞和南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歐洲和北美的人口將在未來近 30 年間達到最高峰並在本世紀末開始下降。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 不同地區人口變化 圖片來自:《世界人口展望 2019》

人口的增速與地區經濟水平密切相關,全球 47 個最不發達國家均在人口增長最快行列,並且其中多國預計在 2019 到 2050 年期間人口還將翻倍,這也帶來了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挑戰,一些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因面臨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等環境問題,情況更加複雜。

有 55 個國家或地區則將因低生育率或高移民率而減少 1% 或以上的人口,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瓦利斯和富圖納(法國在太平洋的領地)的人口預計將流失約 20%。

2050 年 65 歲以上人口將達到 15 億

報告指出,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區、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部分地區,最近生育率下降意味著年齡在 25-64 歲的勞動人口增長速度快於其他年齡組,這為經濟的加速增長帶來了人口紅利。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 各年齡組人口變化趨勢 圖片來自:《世界人口展望 2019》

老齡化亦是全球的趨勢。2018 年是 65 歲及以上人口史上首次超過 5 歲以下兒童人數,預計到 2050 年前者的人數將達到 15 億,是後者的兩倍,也將超過 15-24 歲青少年人口(13 億)。

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主要和全球範圍內生育率和死亡率普遍呈下降之勢有關。

最近數十年間,許多國家的生育率顯著降低,今天全球有將近一半的人所在的國家或地區女性人均生育活產嬰兒少於 2.1 個,不到 1990 年的 1/4,而 2.1 已經是低死亡率地區避免人口負增長的最低水平。歐洲和北美所有國家、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目前都已步入低生育率行列;在人口大國中,中國、美國、巴西、孟加拉、俄羅斯、日本和越南則是生育率最低的。預計到 2050 年,全球 7 成以上的人所在的國家或地區的女性平均生育活產嬰兒數目將低於 2.1 個。

不過目前我們還不用擔心全球人口增長乏力的事,2019 年全球生育率仍高於這一數值,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女性平均每人生育 4.6 個活產嬰兒,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為 3.4,北非和西亞為 2.9,中亞和南亞為 2.4,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和拉美國家甚至保持著高青春期生育率,但這可能不利於年輕女性和他們孩子的健康。

壽命最長地區和最短地區相差 30 歲

死亡率的降低則代表人類壽命在不斷提高。2019 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 72.6 歲,這比 1990 年的數據多了 8 歲,而到了 2050 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 77.1 歲。

再過 30 年,世界人口將逼近百億

▲ 不同地區人均預期壽命變化 圖片來自:《世界人口展望 2019》

然而報告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雖然人類在努力縮短各國人均壽命的差異,但眼下這種差距依然很大。最不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比平均水平少 7.4 歲,比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或地區少 30 歲。日本、香港、澳門是 2019 年全球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或地區,超過了 84 歲,人均預期壽命最短的國家是中非共和國、查德、賴索托、奈及利亞和獅子山,這一數值低於 55。這主要和這些國家的兒童及母親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有關,在部分國家還有暴力、衝突、艾滋病等因素。

題圖來自:《世界人口展望 2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Powerbeats Pro 拆解:除了更大容量的電池,它還比 AirPods 更容易修?
宇宙輻射太大,歐洲航天局說現階段不可能把人類送上火星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