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釋迦牟尼:接受供花之後,那個小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釋迦牟尼:接受供花之後,那個小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佛教作為我國「儒釋道」三教之一,雖然起源於古代印度,但自從漢代傳入我國之後,漢地佛教,基本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甚至某種程度上說,假如,作為佛教創始人的釋迦牟尼,知道現代漢地佛教的盛況,估計也會非常震驚的。

關於佛教、關於釋迦牟尼,有很多優美的傳說。這裡面,既有佛教傳播所需的修飾,也有對於佛祖釋迦牟尼的景仰。因而,後世信佛之人,很多傳說都和釋迦牟尼扯上了關係。我們姑且不論那些傳說是否真實,但其內涵的「善意」卻是非常清晰與濃厚的。

關於釋迦牟尼生前的故事,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傳說。我們今天就來領略一下其中的「仁善」內涵。

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之後,還繼續在各地講法了幾十年。其中,舍衛國的孤獨園,是停留時間比較長的一處。

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講法時,有一天,釋迦牟尼親自和座前的眾比丘們,一起去到城裡托缽乞食。進到城裡之後,在托缽乞食的中途,遇到一位婦女,這位婦女懷抱著一個很小的男孩,大概七八歲的樣子,注視著釋迦牟尼帶領的僧眾隊伍。

或許是釋迦牟尼的佛像莊嚴,也或許是小男孩福至心靈。反正,小男孩突然便向母親請求,央求母親允許在旁邊的花攤上購買花朵,以供養給釋迦牟尼——當時的佛陀。

拗不過兒子的請求,那位婦女滿足了兒子的願望,用口袋裡僅有的一個金幣購買了一束鮮花,並交給小男孩,親手貢獻給釋迦牟尼。

小男孩拿著花走向釋迦牟尼,並非常虔誠地把花瓣撒在佛陀身上。據說,花瓣粘上釋迦牟尼身體的瞬間,所有的花瓣就自動變成一個花蓋,並跟隨著釋迦牟尼移動。

小男孩看到這個奇異的景象,非常地高興,並由此滋生了很大的歡喜心。走到環繞著花蓋的釋迦牟尼面前,虔誠地發願說:「希望以此供花的功德,我未來得成佛,廣度一切眾生」。

聽到小男孩的祈禱,釋迦牟尼佛當時就面帶微笑,同時從口中吐出五色光芒,繞身三匝之後,再從頭頂隱入身體不見。這種現象,被後世人稱之為「吉祥之兆」。凡是看到佛陀吐出五色光芒的人,日後必定會有大成就。

看到釋迦牟尼面帶微笑,身邊的阿難有點不明白,便向釋迦牟尼請教。釋迦牟尼告訴阿難:「因為以花供佛的功德,這個孩子在未來、來世,都不會墮入惡道之中,並且可以在天上、人間常享快樂。待到十三阿僧祇劫之後,最後證得辟支佛果,那是他的名號叫做「華盛」,能夠廣度眾生,功德不可限量。」

對於佛教故事,我們不必究真其是否真實。以這個故事為例,其實說明了一個道理:仁善之心,福緣深厚,也就是佛教常說的「一念凈心,即成正覺」。

信佛之人認為,只要一念真誠、恭敬的供養,就能獲得無量的功德與福田,乃至成就出世的殊勝因緣。因此,保持念心的清凈,自然具足智慧、福德、慈悲,那就是我們本身就具備的「佛性」,也就是「人人都可成佛」的另外一種解釋。

反之,如果內心不純,貪著迷戀於五欲之境,即與道相違。那樣的人,他們的內心自然是貪、瞋、痴等諸般煩惱。漸漸地迷失在自我之中。

因此,那位供養鮮花給釋迦牟尼的小男孩,後來成為了一個「辟支佛」,法號叫做「華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黛玉最後香消玉殞,人蔘養榮丸之過?賈府脫不了嫌疑
漢文化影響力有多大?《紅樓夢》里一首詩,歐洲人非常嚮往中華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