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真相只有一個——牙齒偵探破案記

真相只有一個——牙齒偵探破案記

對於吃貨們來說,夏天大約是一年當中最幸福的時候。此時有冷的食物,比如「冰闊落」,有熱的食物,比如肥宅快樂鍋(火鍋),杏子金黃西瓜肥——各種好吃的,應有盡有。

(圖片來源:微博)

不過,卻有一些人一樣都不敢碰,冷熱酸甜,碰了就牙痛。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要問問本案的嫌疑人牙齒君了。

(圖片來源:搜狐)

牙齒君的自白書

大家好,我叫牙齒君,住址是你們的嘴巴,年齡一般比你們小5~7歲,數目在28到32之間,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乾淨、整齊、帶一點淡黃色。

牙齒(圖片來源:healthline.com)

古時候有個耳朵很大的人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我的地位,大約在衣服與手足之間。一方面,我是所有器官之中唯一可以「試穿」的,小孩子生下來,大約從6個月開始,會用有第一套牙齒——乳牙,到了5歲左右,則換上正式裝扮——恆牙。

另一方面,別看我們數量眾多,任何一個、任何地方出了毛病,都能讓你們痛不欲生——不但嘴巴里疼,而且錢包疼。從某種角度上說,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錢,看他的牙齒就夠了……

相關話題(圖片來源:微博)

而在所有引起牙疼的疾病當中,沒有比牙本質過敏症(Dentin hypersensitivity)更特殊的了。

牙本質過敏症不像齲齒,嚴重的齲齒牙齒改變明顯,自己照照鏡子都能看到;牙本質過敏症也不像牙髓炎,急性牙髓炎存在晝輕夜重的現象,白天吃東西的時候未必有多痛,到了夜深人靜時,卻讓人睡不著覺。

過敏的牙齒,看上去往往一切正常,但是,在接觸冷的、熱的、酸的、甜的、硬的食物之後,卻迅速產生短暫、劇烈的疼痛。平均來說,每7個去看牙醫的人,就有1位是牙齒過敏,你可能覺得沒什麼,那我再擺一個數據好了: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成年人有40%患有牙本質過敏症,即是說,每兩個人里就有一個。

大偵探登場

至於牙本質過敏的原因,嘿嘿,你們肯定猜不到。

我們的結構,從外往內分為三層。最外面是牙釉質,它是人體上最堅硬的物質,沒有之一,你們能咬開核桃,全是靠它;最裡面是牙髓,髓腔里充滿神經,牙疼之所以要命,正是因為它們。

牙齒的結構(圖片來源:《組織學與胚胎學》)

二者之間,便是牙本質。牙本質的成分跟骨頭差不多,主要是無機物,鈣、磷酸鹽等,有機物又以膠原蛋白為主。這些,自然不具備感覺功能。在顯微鏡下看,牙本質里似乎沒有神經——沒有神經,痛覺從何而來呢?

在牙本質上面有些小孔道,作用不知。有的學者認為,可能牙本質中也有一些神經纖維,只不過非常細小,檢查手段暫時不足以檢測到;有的學者則認為,牙本質與牙髓之間的成牙本質細胞,可以感受孔道外的刺激,充當著傳令兵角色。可惜,各家的學說都只有自家人支持,誰也說服不了誰,真相仍然籠罩在雲霧之中。

——直到大偵探登場。

馬丁·布蘭斯特羅姆(Martin Br?nnstr?m),1922年出生於瑞典。

馬丁(圖片來源:《Australian Endodontic Journal》)

因為母親早逝,他從小與祖母相依為命。老人與小孩之間存在諸多差別,比如,牙齒。老人往往存在牙齦萎縮,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縫隙增大,甚至變松、脫落;而小朋友們則會經歷換牙,失去乳牙、長出恆牙。大約這樣的對比,讓馬丁對口腔醫學產生了興趣。

中學畢業以後,他去斯德哥爾摩繼續深造,拿到了牙醫資格證,成為一名牙醫。不過,比起治療病人,他對口腔疾病的原理更加感興趣,一直沒有放棄學習。

1962年,「芳齡40」的他才拿到了博士學位。雖然比一般學者晚很多,但是,這麼一來,他終於有了向真相前進的資本。

真相只有一個

第二年,即1963年,馬丁發表論文、辨析當時已有的兩種學說。

正如前面所說,有的學者認為,牙本質里含有神經,這被稱之為神經學說,另一派支持傳導學說,他們認為,成牙本質細胞可以把外界刺激傳導給髓腔內的神經。

初出茅廬的馬丁寫道,「它們都不對」。

馬丁的結論看起來驚世駭俗,很是掃同行的顏面。如同福爾摩斯經常要忍受蘇格蘭場的質疑一樣,許多學者紛紛撰文批評這個後進的、名不見經傳的小醫生。

福爾摩斯與華生,偵探的代表(圖片來源:大英圖書館)

不過,探案講究證據和邏輯,科學研究也講究證據和邏輯。馬丁說,好吧,讓我們假定,牙本質里含有神經,所謂牙本質過敏,就是牙本質里的神經受到了外界刺激,那麼,往牙齒上塗抹局麻藥會怎麼樣呢?

按照神經學派的說法,這麼一來,局麻藥物會順著縫隙進入牙本質,麻木其中的神經。拔過牙的朋友應該知道,為了減少疼痛,牙醫會用注射器往口腔皮下注射藥物,而不是直接塗抹在牙齒表面。為什麼呢?因為那樣無效……

如果傳導學說是對的呢?那就好比說,牙本質相當於皮膚表皮,而牙部神經相當於皮膚真皮內的神經,它們的感受,應該是一致的。舉個例子來說,手指不小心被針扎到,會感到疼痛,把神經剝離出來,用針進行刺激,同樣會感到疼痛。

馬丁找來一群志願者,這些志願者都有牙齒過敏症;接著,他祭出一種神奇的道具——吸水紙。

吸水紙(圖片來源於網路)

吸水紙也是紙,只不過比一般紙張厚一些,可以容納一定的水分。馬丁把實驗分為兩步:先將乾燥的吸水紙貼到志願者的牙齒上,觀察他們的反應;隨後,用濕潤的吸水紙,進行完全相同的操作。

結果,乾燥的吸水紙,無一例外引起了疼痛,濕潤的不會!

假如成牙本質細胞真的負責傳導刺激,為何厚此薄彼呢?

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後,剩下的那個,不管看起來多麼不可思議,都是對的——馬丁後來又進行了一次實驗,這次試驗的內容近乎與上次相同,只不過實驗對象換成了拔下的牙齒。

馬丁發現,拔下的牙齒在用乾燥吸水紙吸收之後,牙本質孔道內的液體,發生了明顯的移動!

掃描電鏡下的牙本質(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預防「犯罪」的方法

據此,馬丁提出了液體波動學說(Fluid Movement/Hydrodynamic Theory)。

液體波動學說(圖片來源:nih.gov)

牙本質小管的平均直徑大約是1微米,平均長度,則超過3毫米,裡面充斥著液體。正常情況下,這些液體會緩慢流動,或者把牙髓里的有害物質帶出去、或者對口腔內的有害物質(細菌分泌物等)進行稀釋,維護牙齒的健康。順便一提,這也是為什麼,往牙齒上塗抹局麻藥無效——入口處微量的局麻藥經過長距離稀釋,早已不足引起神經反應。

假如,液體的流動速度忽然增快,便會衝擊牙髓內的神經,引起疼痛。

牙本質過敏的原理(原圖出處:dentin.co)

想想家裡的花灑——孔徑尺寸越大、流速越快對不對?根據泊肅葉定律,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直徑增加一倍,液體的流速會變為十六倍。套用到牙齒上,只要牙本質小管的直徑稍微增加一點,其內液體的流動就會迅速、成倍增加,從而產生尖銳的疼痛。

這就是液體波動學說,連馬丁自己都在論文中笑稱,它看上有點異想天開,也就無怪乎有那麼多不理解了。實際上,馬丁一生髮表了許多論文,其中很多都沒有被第一時間接受。但是馬丁沒有因此止步不前,他相信實驗、相信邏輯,這使他擁有一種驚人的直覺——往往十幾年後,人們才發現,呀,原來他才是對的。

多虧了他,我們才能還原「犯罪經過「,從而找到應對牙本質過敏的方法。既然牙本質過敏的關鍵在於牙本質小管,那麼,就該少喝「闊落」、不用太硬的牙刷、更不要橫著刷牙,以免損傷牙齒表面、導致牙本質小管暴露;遇到牙齒過敏,可以試試含氟化物或者氯化鍶的牙膏,它們可以在牙本質小管里沉澱、減少孔道直徑;情況如果沒有好轉,最好去醫院,進行牙本質小管封閉,用複合材料封堵牙本質小管,或者全冠修復,直接給整顆牙齒裝上一層盔甲。

[參考文獻]

[1]岳松齡. 關於牙齒過敏症[J].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誌, 1991(01): 63–62.

[2]張志願. 口腔科學[M]. 2008.

[3]陶麗雯. 牙本質過敏症的研究進展[J]. 國外醫學. 口腔醫學分冊, 1987, 14: 18.

[4]王浙君, 撒悅, 王貽寧, 等. 牙本質小管封閉治療牙本質過敏症的機制和效果[J]. 國際口腔醫學雜誌, 2010, 37(1): 81–84.

[5]張文, 梁景平. 牙齒感覺過敏症流體動力學說研究進展[D]. 2004.

[6]組織學與胚胎學[M]. 2008.

[7]BR?NNSTR?M M, ?STR?M A.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ain Elicited from the Dentin[J].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1964, 43(4): 619–625.

[8]DAVARI A, ATAEI E, ASSARZADEH H.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Et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3, 14(3): 136–145.

[9]BR?NNSTR?M M. Dentin sensitivity and aspiration of odontoblasts[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1963, 66(3): 366–370.

[10]GARBEROGLIO P, FIGDOR D. Martin Br?nnstr?m 1922-2001[J]. Australian Endodontic Journal, 2002, 28(1): 10–10.

[11]BR?NNSTR?M M, GARBEROGLIO R. The Dentinal Tubules and the Odontoblast Processes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 Acta Odontologica Scandinavica, 1972, 30(3): 291–311.

[12]BRANNSTROM M, JOHNSON G, NORDENVALL K-J.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of dentinal pain: resin impregnation for the desensitization of dentin[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1979, 99(4): 612–618.

作者:趙言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心臟手術做著一半,胸腔突然著火了
野豬被馴化了,美洲野牛為啥沒有?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