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的心腹,關鍵時刻背叛李世民,錯過了成為凌煙閣功臣的機會

李世民的心腹,關鍵時刻背叛李世民,錯過了成為凌煙閣功臣的機會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城監獄裡,關著一個等待處決的死刑犯,名叫劉文靜。劉文靜有個倒霉的姻親李密,就是瓦崗軍的那位魏公。李密造反打到洛陽城外,劉文靜作為反賊家屬,被隋煬帝下詔關進大牢,等候處決。

劉文靜的好朋友李世民,悄悄地到大牢探望他。劉文靜與李世民一番密談,商定了一個驚天陰謀。李世民決定起兵造反,劉文靜讓李世民去爭取裴寂的支持。裴寂是晉陽宮監,晉陽宮有糧食九百萬斛、鎧甲40萬副。

糧食和武器,是謀反成功的關鍵因素。裴寂手裡的兩樣東西,足以改天換地。李世民家族要想造反成功,必須爭取裴寂的支持。謀反是殺頭的大罪,李世民不敢直接對裴寂說,就想到了兩個人共同的好朋友高斌廉。

高斌廉是隋朝的龍山縣令,跟李世民和裴寂都有交情。李世民找到高斌廉,交給他百萬巨款,對他說:「我請老朋友去和裴寂耍錢,只許輸,不許贏,要把這筆錢全部輸給裴寂。」

圖為李世民影視形象

高斌廉不知道李世民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只好照辦了。等到高斌廉把百萬巨款輸光了,李世民才讓他把實情告訴裴寂。裴寂不知道李世民為啥要送給自己百萬巨款,就請李世民前來交談。李世民利用高斌廉和裴寂拉近關係後,直接告訴裴寂:「我想起兵打進長安,父親不同意,希望閣下和我一起,勸父親起兵。」

裴寂在李世民和劉文靜的威逼利誘之下,同意起兵造反。李世民和劉文靜能逼裴寂同意造反,高斌廉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正史《新唐書》記載了這件事情,原文是這樣的:「秦王與劉文靜方建大計,未敢白公,以寂最厚善,乃同私錢數百萬餉龍山令高斌廉,俾與寂博,陽不勝,寂得進多,大喜,日滋昵。太宗以情告之,許諾。」

正史關於高斌廉的記載,就這麼多了。《大唐創業起居注》對高斌廉的記載,則是詳細得多。李世民搞掂裴寂之後,對高斌廉說:「方今天子無道,父親想起兵打進長安,廢掉昏聵的今上,改立賢明的代王為皇帝。」

李世民家族起兵,打出的旗號是「廢昏立明,擁立代王」。李世民家族的口號雖然好聽,但是在高斌廉看來,就是謀反。高斌廉一顆紅心向大隋,他只想當大隋朝的忠臣,不想跟李世民一起造反。

圖為隋煬帝影視形象

高斌廉不敢當面拒絕李世民,因為他知道,只要他拒絕李世民,李世民就會殺了他。高斌廉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與李世民玩太極,最後找了一個借口,逃到了龍山縣城。高斌廉回到龍山縣城之後,馬上招兵買馬,立誓要匡扶社稷。

李淵和李世民召集裴寂等人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討論攻打龍山縣城的議題。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李淵做出了不打龍山縣,直撲長安城的決定。再後來,史書關於高斌廉的記載,就沒有了,誰也不知道高斌廉最後的結局如何。

站在隋煬帝的角度來講,高斌廉是大大的忠臣。高斌廉明知道龍山縣的實力,無法抵擋李淵的大軍,依然要螳臂當車,與李淵死戰到底。雖然李淵懶得打龍山縣,讓高斌廉逃過一死,但是高斌廉誓與大隋共存亡的氣概,可謂是鐵骨錚錚。

圖為李淵影視形象

站在高斌廉的前途的角度來講,他卻是錯過了成為凌煙閣功臣的機會。高斌廉是李世民的心腹,如果他追隨李世民起兵打天下,肯定會成為大唐開國功臣。李世民評選凌煙閣功臣的時候,有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太原元從功臣」。如果高斌廉沒有選擇為大隋朝盡忠,凌煙閣肯定有他的位置。

舉幾個例子,太原元從功臣長孫順德、劉弘基、劉政會、侯君集都是李世民欽定的凌煙閣功臣。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唐宣宗增補的凌煙閣功臣。以高斌廉與李世民的交情,他若是追隨李世民謀反,就算是成不了李世民欽點的凌煙閣功臣,也可以成為唐宣宗增補的凌煙閣功臣。

高斌廉面前有兩條路,他選擇成為大隋的忠臣,錯過了成為大唐凌煙閣功臣的機會。至於他的選擇是否正確,只能見仁見智了。列位看官對於高斌廉的選擇有什麼看法,歡迎回帖討論。

本文史料來源:《新舊兩唐書》《資治通鑒》《大唐創業起居注》

《隋唐往事》系列貼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福星 的精彩文章:

長孫皇后的親外孫,碰到棒打鴛鴦的丈母娘,結果被活活餓死了
李淵在玄武門舉辦端午節慶典,結果鬧了一個歷史大笑話

TAG:王福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