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再談帽貝水雷:它就是襲擊油輪的元兇!從海鮮美味變身水下大殺器

再談帽貝水雷:它就是襲擊油輪的元兇!從海鮮美味變身水下大殺器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6月13日,2艘超級油輪先後在霍爾木茲海峽外的阿曼灣附近發生爆炸,船上燃起衝天大火,新聞視頻中油輪燃燒的畫面讓人想起了兩伊戰爭中的襲船戰,難道戰爭再次打響?受到油輪襲擊事件影響,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13日收盤時上漲了4.5%,是連續數日下挫後的第一次反彈。

事發後各方對到底是什麼武器襲擊了油輪眾說紛紜,最開始說是被魚雷命中,隨後日本船東稱船員看到了飛行物,懷疑是炮彈或者是導彈。而最近美國MQ-9「死神」無人機拍攝到了伊朗炮艇在油輪上拆卸水雷的畫面,最終將元兇鎖定在了這種與蛙人相伴而生的古老水下兵器——帽貝水雷(limpet mine)!

為什麼叫帽貝水雷這麼彆扭的名字呢?因為這種水下爆炸物的設計思想來自於一種海鮮美味——帽貝!

帽貝是一種海貝殼類生物,形狀像平頂圓錐,用爪吸留在岩石表面生活。帽貝靠口中微小牙齒刻離岩石表面水藻為食,其拉伸強度是鋼材13倍!如果我們可以製造十六分之一英寸帽貝牙絲,它可以吊起一輛汽車。當然,帽貝也是海鮮美味,吃貨們都喜歡!貝爺的野外求生節目中,貝爺就曾經做過燒烤帽貝,還用蒜蓉配料。

視頻:貝爺野外燒烤帽貝。

帽貝水雷就是根據帽貝的原理來設計的,和很多來自於動物的武器一樣,帽貝水雷其實只是借鑒了可以吸附於物體上這一特性,並不是真的在水雷上面裝上牙齒。

這種水雷的「牙齒」其實就是磁鐵。其外形像個倒扣的盆子,底部多個圓形磁鐵可以吸附在船體上。所以帽貝水雷又被稱為是磁性水雷或吸附式水雷,一般需要蛙人背負攜帶,並採用定時引信。

這種水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出現了,義大利的蛙人們特別喜歡帶著這些水雷找敵人的軍艦麻煩。說到義大利人,在戰爭中還真的就是這些蛙人打出了一些好成績。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1918年10月31日,4名義大利海軍戰鬥蛙人乘坐人操魚雷,從水下秘密潛入波拉港,炸沉了停泊在港內的奧匈帝國21000噸戰列艦「烏尼提斯」號,第一次顯示了現代戰爭中蛙人的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1年12月3日,義大利6名戰鬥蛙人又乘坐「豬玀」型水下運載器突襲了英國皇家海軍在埃及亞歷山大港的海軍基地,將「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敢」號戰列艦雙雙炸沉。而取得這些戰果的正是蛙人手中的帽貝水雷。

戰後,帽貝水雷仍然作為重要的水下兵器得到發展。各國都研製了一系列帽貝水雷,甚至在軍貿市場上就能夠方便地購買到這種水雷。

比較著名的是西班牙生產的MILA-6C型吸附式水雷,這是帽貝水雷的一種。這種水雷可吸附在船隻殼體上,也可用於水下爆破,MILA-6C還是一款可編程延時起爆的帽貝水雷,根據裝藥量的不同可以擊穿12、24和36毫米厚的船體鋼板。

顯然,現代的帽貝水雷更加先進,但是其使用方式仍然和百年前一樣,主要由蛙人背負著將水雷運送到目標船體的下方,將其固定吸附在船體的龍骨處。巨大的爆炸威力和水壓的雙重作用,可以使得大型艦船遭到重創,畢竟過去這些水雷都是用來炸戰列艦的,對付民用船隻更是小事一樁!

但是我們看這次的爆炸位置,處於油輪的水線以上。雖然爆炸威力仍然不小,將油輪的外殼撕開了一個大口,但是由於是在空氣中爆炸,沒有了水壓的加成,因此爆炸威力比下水爆炸要小很多。這也說明實施者並不是真的想把船炸沉,而是製造一次事端,一個借口!

下圖就是這次吸附在油輪上的那枚帽貝水雷留下的磁鐵的樣子,在船體上還可以看到幾個同樣的圓形痕迹,整個組成才是帽貝水雷。這還是一枚沒有爆炸的帽貝水雷,為了襲擊這兩艘油輪,應該使用了多枚帽貝水雷!

目前,對於到底是誰安放了這些爆炸物還不得而知,在調查前並不能夠說一定是美國或是伊朗!也有可能是其他國家或者是組織。

但是,無論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加上一個月前被襲擊的4艘油輪,在短短一個月中有6艘油輪在阿曼灣遇到襲擊,看來未來這段航路將更加險象環生,已經有油輪公司要求船隻避開這個區域。從這個角度來看,將使得波斯灣的原油出口受到進一步重挫,但卻也會由於「物以稀而貴」的道理繼續拉高整個原油市場的單價。「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油輪的襲擊背後一定有更為複雜的經濟和政治利益驅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攝庫爾斯克 的精彩文章:

中東油輪遇襲報告出來:罪魁禍首是蛙人,當年航母戰列艦都能炸沉
2艘超級油輪接連爆炸大火衝天,是魚雷襲擊?伊朗稱不是我乾的!

TAG:虹攝庫爾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