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小王子》與內在小孩

《小王子》與內在小孩

作者:黎荔

《小王子》與內在小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AntoinedeSaint-Exupéry)的經典著作《小王子》(TheLittlePrince)。故事的開頭講的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被一本關於叢林的書所吸引,於是畫了一幅畫。對他來說,這幅畫再簡單不過了,就是一條吞下了大象的蟒蛇。但是令他驚訝的是,大人們都看不明白,他們都僅僅認為這只是一頂帽子而已!他不得不重新畫了一幅,好讓他們能夠看明白。直到他遇到小王子,他才找到了一個和自己眼光相同的人:只有小王子看出第一幅畫就是一條吞下大象的蟒蛇。聖埃克蘇佩里的這幅畫形象地指出了人們的思維對於眼光的限制。一旦我們擺脫了成人世界固有思想的束縛,回復孩子的純真眼光,我們就可以看清楚眼前的事物了,比如說在上面的故事中就是吞下一頭大象的蟒蛇。這本書是兒童視角的,但從本質上說,它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溫暖童書,字字句句都戳中了成年人心中的痛處。

《小王子》1942年出版之後便引起轟動,並立刻風靡全球各地,成為影響無數兒童和成人的文學經典,直到今天仍然被認為是兒童文學中的「聖經」,也成為了世界上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書籍作品,單單中文譯本至今就已經發行了64個不同的版本。從1966年由蘇聯拍攝的第一部《小王子》動畫片上映至今,一共已經有六版不同的《小王子》和觀眾見面了。近期,由「功夫熊貓之父」馬克?奧斯本導演的3D動畫電影《小王子》正在院線熱映,以其原著的影響力、夢幻級創作團隊、空前的中外配音陣容以及極具口碑的藝術水準成為今年最受矚目的動畫影片。

有同學來信希望我評價一下《小王子》這部奇書,其實之前我已寫過一篇關於《小王子》中的馴養。《小王子》想像力非常豐饒、豐富、奇詭,充沛,全篇都給人很遼遠、遼闊,並且是異世、外太空的感覺,但通篇其實只講了一個詞,那就是馴養。所謂馴養,其實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征服,跟普通的愛情還不一樣,普通的愛情可能只是你單獨喜歡別人,但是馴養卻是你強烈地感染了別人;普通的愛情或許只是建立關係,但馴養,卻是深刻的,是刻骨銘心的,馴養是一種深層次的愛情,一種深層次的撫慰,我覺得得用到心理學去分析。

《小王子》與內在小孩

為什麼《小王子》這本書征服全世界的大人和小孩,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童話,被很多國家選入教科書,為什麼大家都想去看已先後六次搬上銀幕的《小王子》?

首先,《小王子》滿足了人們對童話世界的各種想像。《小王子》這書,通篇奇異又冷峭,純凈又美好,所寫之物透著一種清俊、所寫之景都很特別,即使是很熟悉的事物,比如玫瑰、狐狸,也都透著一股陌生化的感覺,是一個染透童話色彩的架空世界。在富有詩意的淡淡哀愁中蘊含著一整套哲學思想,處處包含象徵意義,這些象徵看上去既明確又隱晦,因此也格外的美。

其次,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小王子》探索每個人靈魂深處的寂寞,小王子在童話中是個純真孤寂的小孩子,因為和玫瑰花吵了嘴,才賭氣離開了自己的星球。一路上,小王子遇到了許多人和事,最終他來到了地球,通過和一隻火狐狸的交往,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他明白了愛就是付出,明白了愛必須負責任。玫瑰花和小狐狸伴隨著他逐漸成長。

《小王子》與內在小孩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他們忘記了。內在小孩治療法(Inner Child Therapy)是近年來頗為引人注目的心理治療方法。內在小孩這個概念,由榮格在1940年出版《兒童原型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首次提出,榮格稱兒童原型為「在裡面的小孩」(child within),內在小孩指涉過去創傷、童年記憶、次人格、赤子之心或內在超越力量。內在小孩治療法處理的是個人與自己的關係,重要的不是現在或過去發生了什麼事,而是當事件發生後,個人與自己的關係是否改變,以及個人如何對待自己。

每一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王子,那是我們內在的真實自我,小王子的星際流浪,象徵每個人的內在小孩的失落。內在小孩概念比較類似所謂的赤子之心,隨著社會化的過程,人們隱含認為成熟即是不要孩子氣,逐漸與內在小孩分離造成情緒的問題,因此找尋一個適當的情境,重新創造我們在孩提時所曾有過的感受,便能有回家的感覺。我覺得這就是《小王子》這本童話書之所以風靡全球的原因,因為這本書就是我們的內在小孩療法。「長大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對我而言,你就是舉世無雙的,對你而言,我也是獨一無二的。」「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這些《小王子》中的經典語錄,其實說的都是內在小孩與我們每個人的關係。

《小王子》與內在小孩

容格認為內在小孩是從潛意識,人類本性的深處所誕生,而意識對他一無所知,他代表的是所有存在中最強大的衝動,努力地想了解自己,而這種想要自我了解的力量是一種自然律,因此具有無可比擬的力量。對容格而言,這個內在小孩即聖童,象徵著未來的希望、幼小的心靈、生命的潛力以及自我的新生,但同時也很輕浮妄動,樂天頑皮,以及永遠不以長大成熟為目標,換句話說,所謂回歸內在的赤子之心,可以是變得更自由、開創、有活力,但也可能變得撒野、忽視他人與逃避責任,而讓聖童往好或往壞的方向變化,其關鍵就在母親原型,若能處理好聖童原型與母親原型間的依賴與獨立議題,才能發展聖童的正向靈性經驗。如果過度認同聖童原型又忽略了與母親原型的關係,可能導致個人拒絕長大,逃避成人世界的現實與責任,而落入所謂的小飛俠情結。我覺得,在《小王子》這本書中,無私聰慧的狐狸,正是一個母親的原型,狐狸用時間和陪伴教會了小王子應該如何去愛他的玫瑰花,當小王子走了,回到他的星球去與玫瑰重逢時,卻沒看見小狐狸在他身後默默等待的身影。

《小王子》是一個追尋夢想和真實自我的故事,不管大人小孩子都會被感動,因為這就是人性的需求。即使有一天,我們再世故圓滑,那不過是一個社會人格面具,被我們日復一日地戴在臉上,而在內心深處的某個部分,與周圍「成人的世界」仍會格格不入。當我們隨著「小王子」的腳步遊歷風沙星辰、遍及整個宇宙,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感受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我們每個人受了傷的內在小孩被觸動了。這個孩子敏感而纖細,多面而熱情,但是由於從小受到了傷害,他的正面特質被壓抑了,轉而被生存的恐懼所替代。一個孩子是沒有勇氣和智慧來面對他所遭受到的傷害的。但是學會了讀書、思考,我們漸漸有足夠的資源,就像我們安撫、疼惜自己孩子一樣的,可以去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小王子》與內在小孩

一旦我們的內在小孩獲得了療愈,他的喜悅、創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質,就能毫無阻攔地表達出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數的樂趣和希望。作為今年收穫全世界最多淚水的動畫電影,《小王子》真心推薦,小孩子可以在電影院開心得人仰馬翻,成年人肯定被虐得哭成狗。其中恣意奔放的想像力,足以讓所有童心未泯的人沉迷其中。觀影的過程,就是一次內在小孩療法。

每個人都曾經是小孩,我們要做的不過是不要遺忘。

那個內在的小孩依然在我們的身體內,無論我們多麼年長和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