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做出來還得賣出去,我國工業機器人該怎麼賣?

做出來還得賣出去,我國工業機器人該怎麼賣?

工業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近年來,為滿足產業轉型需要,推動智能製造實現,我國提出並強調了「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等概念,持續出台且發布了多項扶持政策與紅利補貼,有效推動了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

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

自2013年以來,我國工業機器人逐漸進入到一個上升期。龐大的市場用工需求及巨大的勞動力成本壓力,促使「機器換人」和自動化生產成為了重要趨勢。在此趨勢下,我國政府加大了對機器人產業的扶持力度,行業、企業與資本也增強了對產業的謀劃與布局,從而使得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不斷壯大與成熟,連續六年位居全球最大的需求與應用市場。

據最新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2.3億美元,超過了整個機器人市場規模的70%;從2013年到2018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的平均增長率接近30%,增速格外驚人。此外在自主品牌的產量方面,早在2017年我國便首次突破了10萬台,目前正以超過20%的同比增長不斷增多。

而按照《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所設定的目標,我國本來是計劃在2020年完成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0萬台,如今這一數字提前三年被突破,可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之猛。未來,伴隨著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更多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等目標的實現,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和發展還將進一步擴大。

銷售與應用面臨一定困境

不過,儘管大環境和大市場被炒的火熱,但所謂冷暖自知,身處其中的我國本土企業其實過的並不太好。據現實反饋給我們的訊息,當前我國共有28個省的40多個產業園區和500多家企業在工業機器人市場之中,但本土品牌機器人僅佔4%。同時,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也連續多年蟬聯世界第一,可本土產品卻不足10%。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雖然繁榮,但需求和銷量卻都不屬於本土企業。不少本土企業面臨著賣不出去、沒人買沒人用的尷尬,長期處於虧本之中;也有企業因此而不堪重負、轉投它行。而在2018年,國內一些大品牌企業也開始出現了銷量下滑,國產品牌佔有率呈現罕見的5年首降,企業生存環境和銷售狀況愈發嚴峻。

這些現狀是如何造成的呢?一方面與國外企業的衝擊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本土企業本身實力不足。對於我國大部分企業來說,由於起步晚、人才匱乏、核心技術掌握不足、量產能力低下、產品和行業標準缺失,本身市場競爭力就比較薄弱。再加上一些企業盲目逐利、惡性競爭,傷害了消費者的信心,便更加導致企業銷售出現困難。

四大方法可教你如何售賣

那麼,當前有什麼辦法能夠促進本土企業銷量,讓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更好的賣掉呢?曾有廠商提出像賣手機那樣賣機器人,即利用半年生產就能收回成本的低價機器人,通過「半年一換」的頻繁更換,實現像換手機那樣更換自動化設備,從而促進機器人銷量的增加。

這種方法是否可行呢?很顯然,它並不可取!因為手機之所以能夠實現「一年一換」,是基於系統更新速度較快,用戶有換機需求。而機器人強調的是使用壽命和穩定性,頻繁更換雖然能夠促進銷售,但卻不符合用戶需求,甚至會損害用戶的使用信任。此外,頻繁的更換意味著機器人價格必須極低,長此以往可能導致價格戰的爆發,反而不利於企業和行業發展。

這種方法不行,那什麼方法可行呢?結合業界一些專家觀點,筆者總結出以下四種方法,或許對本土企業的促銷有所幫助。

其一是與大公司合作。這種辦法一方面可以提升企業實力,增強產品功能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所需成本也不大,對初創企業有較高友好度;其二是建立體驗店。通過線下實體體驗的方式,來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和購買慾,或能幫助企業更好的銷售;其三是打造IP。企業可以與大IP合作,也可以自己製造IP,有了IP的加持或許產品會更有銷售空間;其四是打造通用平台。通用平台能夠增強自家產品的適用性和便捷性,也可以成為促進銷售的一種有效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小冰」PK「艾達」,人類的繪畫高地正加速失守!
5億融資!萬億規模!工業互聯網落地還差關鍵三步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