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護膚品「搓泥」說明產品有問題?你可能錯怪它了

護膚品「搓泥」說明產品有問題?你可能錯怪它了

點擊"教妳學化妝"即可關注

我猜很多小仙女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吧

開開心心護膚準備變美

結果最後一步面霜的時候

臉上這一根根細細的白條是什麼啊!

還有的女生順利塗完面霜

結果一抹防晒,又搓泥!

簡直完全扼殺護膚化妝的興趣

所以,搓泥這回事兒

到底是為什麼呢?

什麼是搓泥

對於大家熟悉且陌生的「搓泥」,準確的描述:護膚品塗抹的過程中出現了「泥」狀的物質,一般呈現粉末、脫屑、條形或是一粒一粒的,皮膚越乾的情況下,搓泥越嚴重,甚至整張臉都會浮出這種泥狀物質,我們稱之為「搓泥現象」。

搓泥現象在任何品牌(包括大牌)的護膚品都會出現,遇到搓泥的產品,大部分仙女都會認為是產品的問題,直接選擇放棄,其實這對產品來說是不公平的~出現搓泥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自身因素、產品使用方法等等。

為什麼會搓泥?

當表皮層的滋潤度與油脂不足時,保養品的吸收滲透速度會降低,其中保養品當中的高分子膠在反覆的按摩當中與老廢鬆動的角質或產品所含的金屬礦物離子結合形成了碎屑。經過反覆按摩混合,搓泥現象也就這樣出現了。

有幾種情況會導致搓泥這種現象

1

首先要考慮一下皮膚因素

出現搓泥現象不要總認為是產品的問題,自己的皮膚狀態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皮膚乾燥

這點相信大家深有體會,皮膚長期處於乾燥缺水時,角質層會有很多的老死角質,細胞在分裂向表皮層推進時,水分匱乏中途就乾癟死亡,無法自然脫皮。當使用油脂產品,如乳液、面霜時,不容易吸收,塗抹的過程中,面霜包裹著老死角質細胞,出現搓泥的現象。

解決建議:除了補水還是補水,也是所有護膚關鍵的一點,不管什麼時候一定要給自己的臉部皮膚進行充足的補水,改善皮膚乾燥,大量的使用水分,可以改善皮膚乾燥,同時要做好保濕鎖水工作,選擇滋潤保濕的乳液、面霜。

皮膚吸收弱

皮膚乾燥時,微循環吸收代謝功能減弱,同時如果皮膚在過敏期間也會使得吸收功能減弱。護膚品無法吸收,堆積停留在肌膚表層,塗抹過程中就會出現搓泥現象。

解決建議:增加吸收的方式,可以按摩、刮痧、使用促滲儀器(如:黃金棒)另外,熬夜會使皮膚新陳代謝變緩,吸收能力減弱,切記!

角質過厚

這種情況一般油皮偏多,新陳代謝的角質死細胞粘附表皮,不及時清理乾淨,會造成皮膚吸收不暢,出現搓泥現象。

角質層是什麼?

角質層是皮膚細胞上移產生的10層左右的死細胞。

皮膚每28天更新一次,新的細胞在底層長成,舊的細胞被一層一層地推至最外層,形成老化角質層,如果長期忽略去角質,會導致後續使用的護膚品堆積在皮膚表面,無法吸收,故而出現——搓泥的現象。

簡單說就是皮膚產生的老廢細胞太多了,常規的清潔已經不能滿足肌膚的需求了。所以更需要去角質產品來清潔皮膚表面的老廢角質,來防止搓泥的現象。

解決建議:對於油皮來說,適當的去角質很有必要,但不能過度。使用溫和無刺激的去角質產品。

建議使用頻率:

較油的皮膚夏季建議一周一次。

乾性皮膚和敏感皮膚建議二到四周一次。

2

其次是護膚品因素

分子量大小

產品分子結構越小皮膚越容易吸收,產品分子結構大吸收越難,含有高分子聚合物的成分很容易搓泥。

解決建議:更換適合的產品,捨不得丟棄的小仙女,可以在塗抹之後用溫毛巾濕敷增加吸收。

增稠劑

為了增加使用感,護膚品中添加了增稠劑,產品變的粘稠,視覺上看起來高大上,使用時會出現「自搓泥」和「交叉搓泥」兩種情況。凝膠類、大分子玻尿酸等產品最有可能會產生搓泥現象。

舉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就像我們平常敷的一些面膜,看起來裡面的精華很濃稠的樣子,其實很多是因為加了黃原膠一類的增稠劑,看起來好像很有「營養」的樣子。因為不少護膚品里都會加增稠劑,比如卡波姆,讓產品看起來比較粘稠、有料的感覺。

而這類增稠劑因為分子比較大,既不能被皮膚吸收,有些還不能友好的依附在皮膚上,不能乖乖的待在皮膚表面。等水分蒸發掉了,就會產生【絮狀沉澱】,也就是【搓泥】。除了增稠劑和大分子聚合物之外,還有我們非常熱愛的透明質酸、膠原蛋白等大分子保濕劑也有愛搓泥的特點,原因和上面的類似。所以,搓泥,只是產生的護膚品的絮狀沉澱,不是營養的一些物質也不是我們自己的角質。

解決建議:首先妹紙們不用恐慌,含有增稠劑並不會對皮膚產生多大的傷害,只是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精華液濃就是好)而已。使用時可以用爽膚水進行稀釋,然後少量使用,可以減少搓泥。

防晒霜

如果已經定期清理角質,卻還是出現搓泥的現象,就有可能是產品本身容易搓泥了。

防晒霜在塗抹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層防護膜,還沒有形成膜之前急著使用BB霜、粉底時就會搓泥,因為防晒、隔離霜中通常含有鈦白粉或者二氧化鈦水溶液,這和油不太相容,易錯就很容易形成「泥」或者白屑。(物理防晒中的防晒粒子,如二氧化鈦和氧化鋅,都是白色的粉末,你也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堆麵粉。麵粉混上一點油或者水,再那麼一搓... 用腳趾想都會知道,不搓泥才有鬼了...)

有些防晒,尤其是化學防晒,為了照顧使用感,會加一些高分子膠,也會產生搓泥的現象。想想你小時候玩膠水搓的泥條就明白了。

解決建議:正確使用防晒霜。使用防晒霜後停留5分鐘再上妝,可以減少搓泥的現象。

正確使用方法

塗抹護膚品的手法也是有講究的,手法正確可以增加吸收,反之護膚吸收不好也會導致皮膚吸收下降,增加搓泥的風險。

點塗、輕拍、不要搓!

塗抹的手法不對,會讓那些本來就容易搓泥的防晒雪上加霜。

舉起你們的小爪爪讓我看到,有多少小仙女是像塗面霜一樣塗防晒的?

如果你從不搓泥,那你這麼塗防晒其實也無所謂。但如果你這麼塗防晒又搓泥搓成狗,還怨防晒霜不好用,那防晒霜真的表示,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防晒原理

防晒霜之所以能防晒,其實就是因為它在皮膚表面形成了一層防晒膜,膜中的防晒劑或反射、或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來達到防晒的目的。

搓泥會削弱防晒霜的防護力

更悲劇的是,塗抹防晒的時候來回搓臉會不僅破壞已經成膜完畢的部分防護網,產生搓泥的現象,更會把未成膜的防晒都搓到皮膚溝壑處。

因為人的皮膚都不是完全平滑的,都會有很多坑坑窪窪凹凸不平。

但理想狀態下,藍色的防晒膜應均勻的覆蓋在皮膚表面。

來回搓臉的話,防晒霜大都搓到皮膚低洼的位置來填補凹陷,皮膚凸起處的防晒霜就會很薄,防護作用也大大降低了。

正確塗抹防晒的手法

先將防晒點塗在臉上,然後用指腹輕拍、壓

正確塗抹防晒的姿勢

產品不兼容

底妝、防晒與保養品不兼容。產品都沒問題,但混合在一起使用就出現了問題,比如蘆薈膠和粉底混合、含果酸水楊酸等的產品與粉底混合,分分鐘搓泥。

常見的搓泥CP就是:

增稠劑聚合物(卡波姆、黃原膠、玻尿酸等) 粉狀物(二氧化硅、二氧化鈦、硅粉、氫氧化鋁、氧化鋅等)

凝膠或精華液里高分子物質和增稠劑過多,與粉底或是防晒乳等含二氧化鈦、氧化鋅等金屬離子成分絮凝,產生「泥巴」。

含有過多「硅油」(如環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聯聚合物等)的產品「滑感透感」都很好,但是往往會和油脂豐富的產品不相容,產生「泥巴」。

含果酸、水楊酸等的產品,與隔離乳等帶有氧化鋅成分的產品,也易產生「泥巴」。

解決建議:將一些保養品放在晚上使用,特別是容易搓泥的凝膠或精華液,例如含水楊酸的祛痘凝膠,建議晚間使用。

易導致「搓泥」的情況

先說一個大家都比較容易犯的錯誤,或者說是誤區,認為前一步的護膚品要完全「吸收」後(實際上是水分揮發),再塗下一層產品。

其實這種塗抹方式是最最最容易搓泥的,第一個產品已經成膜了,後一個在前一個產品上無法順利的鋪展開,稍微一用力或者揉搓一多立馬把兩層產品一起帶起來「搓麵條」。產品無法順利鋪展開導致搓泥的情況還有兩種,一種是產品用的太少,塗的時候延展困難,摩擦力也會加大,容易搓出泥。

另一種就是局部點塗的產品太多,產品又屬於不是很好推開的那種,最後都堆在一起,又不好揮發乾燥,最後自己跟自己抱團打架,變身「搓泥浴寶」。

還有手法問題導致搓泥的,一是面對「風乾」特別快的產品,有時候下手太慢也搓,人家都幹了你還沒鋪好它就搓,對於這種產品要記住「唯快不破」,同方向速塗,不要來回塗抹,爭取一遍搞定是最保險的。

還有一種就是產品塗勻後喜歡一直按摩的,還比較用力,這種估計一半多產品都能被搓出點泥。對於本來就比較易搓泥的產品,上臉後就不要再去摸了,好不容易推勻,成膜乾燥後你隨便一摸就可能又是一層泥條。

除了手法問題,高分子膠類的產品大多數都是有著高搓泥風險的,後續再接一個高分子膠的產品(啫喱 啫喱)或者粉體比較多的產品(啫喱 某些防晒/粉底),不搓泥的機會幾乎為零。

碰上這種組合的可以直接放棄了,直接分開使用吧,手法再好也很難做到不搓泥。

p.s.別的產品無所謂,但防晒搓泥的話一定要弄乾凈重新塗,即便是防晒沒搓,後續上粉底搓了也是一樣的,必要的情況就得洗了重新塗。

前一層產品未完全乾透的時候上第二層(不適用於防晒,會影響防晒成膜);

要避免沉澱物產生,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等每道護膚品都吸收後,再進行下個保養或上妝步驟。「液體」狀的護膚品最好等待20~30秒,「膏狀」護膚品最好等1~2分鐘再塗下一層。

前一層產品選用比較「水」的產品,比較水薄的或者水潤的都可以,就是不要選比較啫喱,比較「膠」的;

養成定期去角質的習慣。

防晒前的產品油潤一點比乾爽的情況,搓泥幾率小一些;

防晒後給一定的時間讓防晒揮發成膜,然後再手法輕柔的上底妝產品;

面膜,主要是是片狀面膜,洗凈後再上護膚品才不容易搓泥,用後直接用護膚品極大概率都會搓泥;

塗抹產品時,盡量同方向快速抹勻,不要來回塗抹,或者嘗試下輕拍手法(不適用於防晒,不利於防晒均勻成膜)。

搓泥後處理

Q1:塗面霜的時候搓泥了,有什麼急救的辦法?

答:一旦出現了搓泥現象一定一定不要用手去揉或者去擦泥條,只會帶起更多的泥;出現搓泥現象代表肌膚的補水度是不夠的,在還沒上防晒隔離前可以使用補水型的化妝水(或是保濕噴霧),先替肌膚進行補水的動作(可以用雙手或是濕潤的美妝蛋以輕拍按壓的方式,將臉部肌膚拍壓至濕潤無水滴的狀態),後續再依序進行鎖水保濕的護膚步驟即可。

Q2:如果塗抹防晒產品後,出現了搓泥現象,怎麼救?

答:先用沾濕的化妝棉或者洗臉巾輕輕的把泥條掃掉,再建議利用保濕噴霧補水,待臉部肌膚呈現半滋潤的狀態後,一樣利用海綿以按壓的方式將防晒完整的塗抹在臉上。

特別提示:補防晒的動作十分重要,因為一旦搓泥就表示防晒作用在肌膚的抗曬能力是不完全的,在臨床上有研究一旦防晒使用的量不足其中SPF的抗曬係數可能降低至原本的1/10,而抗曬不足屆時可能就會出現晒黑、斑點、膚色不均等其他問題。

Q3:在挑選和搭配使用護膚品的時候,應該怎樣做,能盡量避免搓泥?

答:按下列四項保養原則檢視你的保養步驟,可以大大降低搓泥機率。

1/ 肌膚定期去角質保養。適當的去角質護理一方面維持角質層健康狀態,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老廢角質造成的搓泥現象。

2/ 保養或上妝前肌膚補水的動作要確實,當角質層水份足夠時,產品的吸收力會增加,也可以降低分子膠搓泥的機率。

3/ 避免高分子膠的濃度偏高的產品與金屬礦物含量高的產品(物理性防晒、粉底、彩妝)混用。

4/ 利用海綿或是美妝蛋以點壓的方式協助後續的防晒、隔離以及底妝。

Q4:很多時候,塗抹粉底之後,搓泥也很明顯,粉底完全都被「搓」下來了。這種時候,要如何上底妝?

答:出現這種情況,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急救:

step1:用保濕噴霧在肌膚上噴上薄薄的一層噴霧;

step2:利用紙巾輕壓在肌膚上吸取多餘的水份以及不自然的底妝;

step3:再噴上一層保濕噴霧,以按壓的方式輕壓肌膚,讓肌膚吸收水份;

step4:利用海綿或是美妝蛋補上防晒(或是具有防晒效果的隔離霜);

step5:利用海綿或美妝蛋以點壓的方式上粉底;

step6:完成後續上妝動作。

產品搓泥首先考慮是不是使用方法錯了

不要隨意讓產品背鍋啦~

熱門實用的公眾號名單出爐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妳學化妝 的精彩文章:

哪一個手鐲最吸引你,測出誰是給你幸福的人?
跟明星們學拍照姿勢,怎麼拍都好看!

TAG:教妳學化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