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身PET掃描可數秒成像

全身PET掃描可數秒成像

一種可以在短短20秒內創建整個人體三維(3D)效果圖的醫學成像設備將很快廣泛應用於各種研究和臨床領域。

改進後的正電子發射斷層(PET)掃描儀比傳統PET掃描(平均需要20分鐘)速度更快,而且對成像者造成的輻射暴露更低。上周,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舉行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高風險、高回報研究座談會上,研究人員展示了用該設備拍攝的視頻。

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兒科醫生、傳染病醫生Sanjay Jain說,這台機器可能對兒童成像特別有幫助,因為他們往往會在掃描儀內扭動身體,影響測量結果,以及那些涉及藥物如何在體內流動的研究。

標準PET掃描儀會檢測醫生注入拍攝者體內的放射性示蹤劑發出的伽馬射線。人體細胞會吸收示蹤劑分子並將其分解,進而釋放出兩條伽馬射線。環繞人體的環形探測器可以測量伽馬射線的角度和速度,並重建它們的來源,最終繪製出代謝這些分子的細胞3D圖。

然而這個環形探測器只有25厘米厚,所以醫生每次只能對身體的一小部分成像。捕捉更大的區域需要醫生給病人注射更多劑量的放射性分子,然後讓它們在環中來回移動。同時,放射性分子衰變得很快,這意味著信號衰減也很快。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醫學工程師Ramsey Badawi和他的同事解決了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把8個PET掃描儀的環形探測器連接到一個兩米長的管子里,這個管子可以同時對整個身體進行成像。它的渲染時間是傳統掃描儀的1/40,使用的輻射劑量也是後者的1/40,因此降低了輻射風險。

研究人員還可以讓人在掃描儀里待更長時間,並通過拍攝動作捕捉圖像,觀察放射性示蹤劑是如何在人體內擴散的。

去年1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這種改進後的掃描儀在美國使用,Badawi計划下個月在加州使用這種掃描儀對第一批病人進行掃描。

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放射學家Abass Alavi說:「對整個身體進行成像的機器是醫學領域的另一個量子飛躍。」他正在與Badawi合作,利用改進後的PET掃描儀研究動脈粥樣硬化。這是一種因血小板在人體動脈中堆積產生的疾病。

Alavi表示,最終,醫生可能會使用這個兩米長的設備,看看某些藥物是否有助於治療動脈阻塞疾病。Badawi說,傳統的PET掃描儀通常不會用於這一目的,因為成本和對人體的輻射暴露很高。

Jain希望用這個裝置測試他開發的一种放射性糖示蹤劑,這種示蹤劑只能被細菌而非哺乳動物細胞攝取。將這種示蹤劑注射到疑似感染細菌的病人體內,可以突顯出細菌在體內的什麼位置聚集。

Jain的實驗室也在開發能夠區分不同類型細菌的示蹤劑。他說,改進後的PET掃描儀「對於像我這樣研究藥物如何在體內流動的人來說是一個夢想」。(趙熙熙)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高毒單增李斯特菌克隆與乳製品有關?
剛剛,科學家發現了一大堆解釋人類進化的基因……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