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哥斯拉的精進,如一面人類焦慮之鏡

哥斯拉的精進,如一面人類焦慮之鏡

5月最後一天,有影后章子怡加盟的2019科幻大片《哥斯拉2:怪獸之王》正式上映,雖然情節方面依然無甚出彩,但因精湛的打鬥場面特效,還是贏得了一些口碑。其北美票房差強人意,好在亞太地區給補了回來,中國內地已經逼近8億人民幣,按照這個勢頭,傳奇影業還是有理由去拍一拍《哥斯拉大戰金剛》的。

這是傳奇影業推出的第二部以巨型怪獸哥斯拉為題材的電影,上一部還是在2014年,那次的卡司陣容還包括超級大明星、以各種文藝片著稱的朱麗葉·比諾什。票房表現更是不俗,曾拿下過歐美的周冠軍,和中國大陸的首日票房紀錄。比起1998年第一次由三星電影投拍、索尼影業發行的好萊塢版哥斯拉來講,2014版可以算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迄今為止,加上好萊塢的三版哥斯拉,這個怪獸擔任主角的電影已經達到了35部(日本本土就拍了32部),簡直是比007和Dr. Who還要風光的一個大偶像。說來諷刺,該系列電影的問世,其實是對美國曾對日本作出核侵犯的一次回應。

1954年3月1日,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進行了代號「布拉沃城堡」(Castle Bravo)的核武器試驗,這次爆炸產生了1500萬噸TNT當量的能量,並在方圓數百英里內產生了危險的放射性沉降物。由於此地離日本領海較近,導致很多金槍魚受到污染之後進入了日本人的餐桌,而一艘叫做「第五福龍丸」號的拖網漁船上,23名船員患上了嚴重的輻射病。

廣島和長崎的陰影尚未過去,又出現了「原子彈金槍魚」事件,它被視為美國對日本平民的又一次核攻擊,很快日本全國各地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核和平運動,在高漲的反美情緒中,《哥斯拉》(Gojira)於1954年10月問世,裡面的這隻怪獸,就是因為遭受核輻射而產生變異才變得如此巨大,並且擁有不可思議的外殼和攻擊能力。

Gojira由日語單詞gorira(大猩猩)和kujira(鯨魚)合成,這表現了它的兩個重要特徵:類人智慧和碩大體型。但自誕生之日起,根據其外形特徵,人們已經認定了它是一種恐龍,不可能是大猩猩也不可能是鯨魚,更不可能是兩者的複合體。Gojira後被好萊塢引進,就改成了Godzilla。1991年東寶映畫推出的《哥斯拉大戰基多拉王》(Godzilla vs. King Ghidorah)中,明確指出哥斯拉是由一種倖存較晚的獸腳亞目恐龍變異而來。那麼關於它到底是哪一種恐龍,也十分值得G迷們去探討,網上有各種討論貼都在煞有其事地加以分析。

被生物學家盯上的未知生物

1998版的《哥斯拉》雖然情節被吐槽,並遭到了東寶公司的抵制(後來他們直接在自己拍的另一部裡頭讓「正牌」哥斯拉把98版的幹掉了),但在很多生物學家眼中,卻是將哥斯拉外形處理得最為合理的一版:較為苗條,所以能解釋為何行動如此迅速,而且沒有特別碩大,不至於出現太多生物解剖學上的bug。據說這一版是按照和恐龍非常相似的海鬣蜥來設計的,也被認為和史前霸王龍(T-Rex)較為接近,瞧瞧那攻擊力……但是且慢,背上的一排刺算什麼?T-Rex可沒有這個特徵。再說,你們不覺得它的手也太長了嗎?

歐道明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肯·卡彭特(Ken Carpenter)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他的見解,一些獸腳亞目恐龍——比如角鼻龍——脊柱上上長有較為接近的骨甲(也就是那排刺),此外哥斯拉又短又深的頭骨,會讓人想起被稱為阿貝力龍,它們是角鼻龍的近親。所以他認為哥斯拉更可能是某種角鼻龍到阿貝力龍之間的過渡型

不過事實上,哥斯拉這樣的生物不可能真正存在於世界上,它違反了很多生物學常理。據2014年一篇來自《大眾機械師》(Popular Machanics)的文章分析,那一年版本的哥斯拉體重達到了16.4萬噸,新陳代謝功率達到了1.4兆瓦,大約相當於一個大型風力渦輪機的功率,骨骼能承受3000帕的壓力,相當於正常人的20倍,某些鈦合金的2倍。這些數據,都是目前的生物學所無法解釋的。

比更大還更大的體型

但脫開常識去審視,這個超生物體依然有其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當然蘊含了人類很多的想像,甚至隱藏有某些我們自己也沒有清晰意識到的規律。在一篇標題為《哥斯拉不斷增加的體格:對性選擇和尿液生產的影響》的文章中,印第安納大學海洋協會的克雷格·麥克萊恩(Craig McClain)分析了哥斯拉這些年來一直在暴漲的身材,到底表達著什麼

1954年的初代哥斯拉只有50米,2014版哥斯拉估計是150米(492英尺),60年就漲到了3倍,而鯨類從2.5米漲到30米花了5500萬年。顯然,哥斯拉的體型發展符合「柯普法則」(Cope"s Rule),這個法則是以美國古生物學家Edward Drinker Cope的名字命名的,指的是這個星球上的動物體型將會隨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大。克雷格選取了幾個年份的哥斯拉身高數據點,對它們做回歸分析,得出以下公式:

Log 10 Height = -13.94 0.008 Year

於是他認為到了2050年,哥斯拉的高度將達到288.4米。為什麼每一代的哥斯拉都要比前輩長得更高呢(偶有例外,如99年版的就出現了史上第二小的55米),作者提醒我們注意這個世界上另一個正在急劇增長的事物:摩天大樓。在上個世紀下半葉,大城市裡的摩天大樓簡直像是在競賽似地往上躥,哥斯拉要在城市裡繼續表演,一巴掌推倒一幢樓的話,它就沒得選,只能和大樓賽著長!而說到底,這是性選擇在後面作祟,因為這種強大的破壞力就跟孔雀尾巴似的,基本上也就是一種性炫耀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解釋竟讓我無法反駁……《哥斯拉2》中,哥斯拉和莫多拉的cp感簡直是爆棚。

而最近,達特茅斯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納撒尼爾·多明(Nathaniel J. Dominy)和生態演化學家瑞安·卡爾斯比克(Ryan Calsbeek)兩人才在Science上撰文提出了另一個看法,認為回到根本上來,哥斯拉的體型增長和美國的軍費開支增長是一致的,它反映的其實是一種全球性的焦慮,包括環境惡化、國際衝突、民族主義傾向愈演愈烈、區域壁壘越築越高……

文章指出,哥斯拉的體型大小從1954年到現在已經翻了一番(2019版為119米),這種變化速度排除了把基因漂移作為主要原因,而更符合強自然選擇原理。其選擇壓力的強度可以用「飼養員方程」(Breeder』s Equation)來估計:R=h2SD。其中,選擇R是一個給定性狀的遺傳度h2和選擇強度的乘積。如果根據蜥蜴的數量遺傳學研究,可以假設哥斯拉身體大小的遺傳度h2 = 0.55,那麼哥斯拉體型的增加將需要4.89 SD的總選擇強度,而在真實世界中一份針對2500多種野生物的評估,自然選擇中值為0.16,也就是它比典型自然系統面臨著大上30倍的選擇壓力

怪獸原則

針對這個觀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全球、城市和社會研究學院的全球研究副教授朱利安·李(Julian CH Lee)博士很快也在網上發表了文章作出回應,他再一次強調,哥斯拉不站在我們這邊,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的嚴重後果,將由人類自己來承擔,在管理學上有一個「哥斯拉原則」(Godzilla Principle)的概念,指的是問題應該在小的時候解決,因為如果任其發展,就將變得難以處理。所以哥斯拉的原則是沒有寬恕,人對世界犯下的每一項罪行都不可逆轉地產生後患。

在《哥斯拉2》的電影中,女生物學家艾瑪·羅素有一句這樣的台詞:「我們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我們所擔心的大規模滅絕已經開始,我們自己就是原因,我們就是感染源。」隨著時間去透視哥斯拉,你會發現,這個寓言是深刻而有生命力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和它產生於差不多同時代的怪獸符號都已經退出了觀眾的視野,而它依然在精進。

排版:Ruiying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文獻: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what-kind-of-dinosaur-is-godzilla-45639768

https://www.popularmechanics.com/culture/movies/a10476/the-impossible-anatomy-of-godzilla-16785535

https://blogs.sciencemag.org/books/2019/05/28/godzilla-king-of-the-monsters

http://www.deepseanews.com/2014/05/godzilla

http://theconversation.com/why-godzilla-is-the-perfect-monster-for-our-age-of-environmental-destruction-116996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科學藝術研究中心」,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天價桂花背後,這種花樹遭了殃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