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政府《西原借款》始末,段祺瑞為何會賴掉這筆巨額貸款?

北洋政府《西原借款》始末,段祺瑞為何會賴掉這筆巨額貸款?

文/王國棟

1917年,為了籌措經費對付孫中山的南方革命黨,時任北京政府內閣總理段祺瑞與日本政府代表西原龜三秘密商定借款協議。該協議約定:北京政府以有吉會鐵路、滿蒙四鐵路、吉林、黑龍江兩省的森林和金礦、有線電信、參戰、交通銀行等各項權利,向日本政府達成八項借款,共計1.45億日元(當時一日元相當於0.85中國銀元)。史稱該筆借款為《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各項名目、時間、金額、條件如下:

1、交通銀行借款,1917年1月20日簽訂,500萬日元,以隴海鐵路債券、中國政府國庫券和中國政府欠交通銀行債權證書為擔保。

2、交通銀行借款,1917年9月28日簽訂,2000萬日元,以中國政府國庫債券為擔保。

3、有線電報借款,1918年4月30日簽訂,2000萬日元,以中國全國有線電報的一切財產和收入為擔保。

4、吉會鐵路籌備借款,1918年6月18日簽訂,1000萬日元,擔保:以國庫券按貼現方式辦理。

5、吉黑兩省金礦及森林借款,1918年8月2日簽訂,3000萬日元,以吉黑兩省之金礦、國有森林以及上兩項所生屬於政府之收入為擔保。

6、滿蒙四鐵路籌備借款,1918年9月28日簽訂,2000萬日元,擔保:以中國政府國庫券按貼現方式辦理。

7、高徐、濟順鐵路籌備借款,1918年9月28日簽訂,2000萬日元,擔保:以中國政府國庫券按貼現方式辦理。

8、參戰借款,1918年9月28日簽訂,2000萬日元,擔保:以中國政府國庫券按貼現方式辦理,到期後以同一條件換髮新券抵換。

上述八項借款總計14500萬日元。

通過這一借款,段祺瑞把中國山東和東北地區的鐵路、礦產、森林等權益大量出賣給日本。為了降低借款風險,日本人要求時任奉天督軍張作霖作為該筆借款的擔保人。日本人借給段祺瑞北京政府的1.45億日元,相當於《馬關條約》滿清政府賠償給日本政府的戰爭賠款的一半以上。時任日本首相曾得意地說,通過向中國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經濟特權"何止十倍於二十一條"。

1927年初,廣東革命政府組織北伐軍揮師北上,軍閥討伐孫傳芳、吳佩孚和張作霖。雙方血戰數月,孫傳芳和吳佩孚被北伐軍徹底擊敗,張作霖敗退回關外。日本人見中國政治形勢有變,前後派出代表20餘批次向《西原借款》的當事人段祺瑞和擔保人張作霖逼債。段祺瑞對日本催收兩手一攤:我現在已經不是政府領導人了,對該筆債務無能為力。日本人又找擔保人張作霖逼債。張作霖也玩起了"太極"。

1929年底,日本駐中國公使佐分利貞男奉命帶著1917年至1918年段祺瑞與日本政府代表西原龜三簽訂的借款秘約來向蔣介石"討債"。國民政府拒絕承認這筆貸款,認為是北京政府所欠外債與自己無關。1929年11月28日,日本駐中國公使佐分利貞男被發現在所住旅館自殺,日本政府的官方聲明說他因為工作壓力過大,患憂鬱症自殺身亡。具體真相不得而知。於是,這筆巨額貸款就成了爛賬,後來不了了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1920年代的上海,白渡橋下繁華街上,到處是為生活忙碌的百姓
美國記者鏡頭裡的抗日戰爭:日軍佔領下的開封,炮樓矗立入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