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心理學家解釋:為什麼幫助他人是尋找快樂的最快方法

心理學家解釋:為什麼幫助他人是尋找快樂的最快方法

如今,積極向上的心態往往很容易受到人們的稱讚。簡單而言,就是當經歷過糟糕的一天以後,還能夠樂觀向上,善待自己。它甚至被視為一種健康的標誌,可以使人充滿活力,並從不舒服的情況中恢復它。然而,在心理學研究方面,發現了一種更容易讓你心態感到更好的方式。

1、通常所認為的方式並不會讓人真正的感覺更好

當你因為未能完成的工作而受到批評的時候,當你和男友吵架之後。也許你的閨蜜會給你一些雞湯建議,比如她會安慰你,並建議你周末一起去購物,又或者說要馬上帶你去吃美食。然而,這兩種類型的方式,很難讓一個人真正的感到良好。你的喜悅可能要等待很久,因為你必須要等待購物的時間,又或者享受完美食以後,你的好心情也消失了,你再次想起了所有的不快。

2、慷慨可以帶來幸福

由美國田納西州南部大學的心理學家凱瑟琳·納爾遜博士領導的一組科學家,開始探索是否有任何方式可以一個人通過慷慨的形式帶來快樂。即專註於通過給予他人幫助,而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幸福和情感健康。研究表明,專註於自己的人通常不會感受到更積極的情緒,而那些經常關心別人的人更容易在情緒上得到滿足。

3、科學家的社會實驗

共有473名志願者被分成兩個小組。一些參與者不得不採取一些慷慨的行動。這些行為甚至沒有特定的幫助者,比如他們從地板上撿起了垃圾,又或者是去種樹,這麼看來,他們是在為全人類做貢獻;又或者他們僅僅是幫助身邊的人做一些事情,比如給朋友取了快遞,幫朋友思考工作的進展等等。而另一組人則必須放棄當下的生活,選擇去做其它的事情,比如度假。在各自完成任務以後,志願者回答了一份關於他們心理和社會狀況的調查問卷。而他們的回答很有啟發性。

4、我們喜歡幫助別人

從上一點的實驗中得出的結果來看,事實證明,那些幫助他人的人,心情變得更加良好,而那些在沒有調整的情況下自我肯定或遵循日常生活的人的報告表明,他們沒有感受到情緒狀態的變化或體驗到積極的感受。

5、幸福的悖論:要快樂,你必須讓對方快樂

尼爾森博士解釋說:「為幸福而掙扎的人可能會想要進行自我安慰。然而,我們的結果表明,如果他們選擇去寵愛另一個人,那他們就可以更成功。」 其他研究也產生了相同的結果,而且反駁了傳統觀點中所認為的,專註於自己是提高精神力量的好方法。但這個悖論怎麼可能真正實現呢?答案是我們大腦中的一種元素化學物質,即多巴胺的產生。

對他人的關注和對方的慷慨態度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甚至是興奮。簡而言之,它可以讓我們感到高興。而吃巧克力等美食也會釋放多巴胺,但它不會消除負面情緒。相反,這項研究證明,慷慨的行為釋放了多巴胺並減少了負面情緒,使這個快樂的時刻變得更加持久。

你認為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提高我們的精神力量,讓我們感到更加幸福和快樂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選匯 的精彩文章:

深度解讀:在人類出現以前 地球經歷了什麼?
冰封在南極冰層中的10個神秘而奇異的發現

TAG:精選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