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人為何廢止了斷頭台?最後一次公開處決時,觀眾太無恥

西方人為何廢止了斷頭台?最後一次公開處決時,觀眾太無恥

文/快哉風

如果讓一個死刑犯來選擇處決的方式,他會怎麼選?比起今天的槍決、絞刑、電椅、注射,就痛苦和「清潔」程度而言,斷頭台無疑是最好的選項之一。事實上,斷頭台的發明初衷就是為了創造最人道的執行方式。鐵刃轟然落下,身首瞬間分離,受刑的人幾乎不會感到痛苦。

從法國人在1792年發明斷頭台以來,二百年間,幾乎成為歐洲唯一的合法死刑執行方式。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斷頭台上,僅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就有超過六萬人上了斷頭台,最出名的是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安東尼特。

那麼,斷頭台如此「人道」和高效,為何早早從歷史舞台消失了呢?

要從80年前的一次公開行刑說起。

1939年6月17日凌晨,德國籍連環殺人犯歐仁·魏德曼成為最後一個被斷頭台公開處決的人。他在法國巴黎犯有多起綁架和謀殺罪,審判後被判死刑。

那天早晨,垂頭喪氣的魏德曼被帶到聖皮埃爾監獄前面的空地,那裡搭了一個斷頭台,一大群觀眾早早等在那裡,觀眾中有未來的演藝界傳奇克里斯托弗·李,當時17歲。

魏德曼被押送到斷頭台上,由法國首席執行官德斯福諾操作,刀刃乾淨利落的落下,完成了執行。

但是,這次斷頭台處刑卻招致了法國當局的極度失望。原因是:觀眾過於「可恥」。

在行刑過程中,圍觀的群眾不是莊嚴地遵守秩序,而是充斥著「吵架、歡笑和吹口哨」,有少數人試圖爬到附近的屋頂上去觀看。不守規矩的人群將執行時間延誤了很久,有人還拍攝了一部清晰的斷頭短片傳播。處決完成後,人群一哄而上,搶著用手帕蘸上死者的血。

為何用手帕蘸血?因為歐洲有個惡俗的傳統,認為被砍頭罪犯的血能夠治病,尤其是癲癇病的良藥。看過魯迅小說《葯》的現代人,都會恨當時國人迷信「人血饅頭」的愚昧,其實西方人迷信「人血手帕」的歷史更悠久。

本該起到「警醒和震懾作用」的公開處決,演繹成一出鬧劇,法國當局終於認識到公開處決反而「暴露了人的本性和鼓勵了不良行為」。因為觀眾「歇斯底里的行為」是如此可恥,魏德曼被執行死刑一個禮拜之後,公開處決在法國遭到禁止——不是因為它們太恐怖,不適合觀看,而是因為人們樂意觀看,不管它們多麼恐怖。(註:這次只是禁止公開處決,斷頭台處刑還在監獄內部執行。直到1977年9月,一個突尼西亞殺人犯在法國被處決,成為最後一個在西方世界被斷頭台執行的人,此後斷頭台處刑被廢止。)

從魯迅筆下的麻木中國看客,到斷頭台前吹口哨起鬨的西方紳士,為什麼人類總對圍觀死刑樂此不疲?

牛津大學博士弗朗西斯·拉爾森的《人類砍頭小史》中冷峻記錄道:「在18和19世紀,行刑一直吸引著各種不同背景的人:男女老少,貧富貴賤,滿腹經綸的學者和目不識丁的文盲。個人反應也可能不同——有人會哈哈大笑,冷嘲熱諷,另一些人會認真地做記錄,還有人會暈倒、嘔吐或哭喊。始終有人樂意觀看處決,樂意享受這樣的壯觀場面,人們把它們作為流行的公共事件來欣賞。在19世紀初的倫敦,可能有五千人來觀看一次絞刑,但趕來觀看一個著名重罪犯被殺的人群則可能多達四萬甚至十萬人。」

看戲一樣圍觀一個人走向死亡,展示了人性難以言喻的一面。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中有一段羅馬公開處刑的生動描述:「斷頭機周圍,留下一片將近一百尺的空地。其餘一切地方都被男男女女的頭填滿了。許多女人把她們的小孩子扛在肩頭上,所以孩子們看得最清楚,象是一家擠滿了看客的露天大戲院。巴布諾街和立庇得街拐角上的兩座教堂的陽台上也擠得滿滿的。伯爵說得不錯,人生最動人的奇觀就是死。可是,雖然這一幕莊嚴的情景似乎應該令人肅靜無嘩,但人群里反而浮起一片很大的鬧聲,那是一片笑和歡呼所組成的鬧聲,顯然在人們的眼裡,這次殺人只是狂歡節的開幕典禮。」

書中,基督山伯爵冷冷的諷刺道:「人呀,你這自然的傑作,你這萬物之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二戰最經典的戰俘照:這個哭泣的16歲德國兵後來怎樣?
史上最慘火山爆發:全城人被燒死,這三人卻以不可思議方式倖存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