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優波毱提尊者為何善護口業?

優波毱提尊者為何善護口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舍衛國里有一位梵志,名叫阿巴毱提,非常聰明、廣學多聞,博古通今。他前往佛那裡,請求出家作沙門,又對佛祈請道:「假如我出家修行,智慧、辯才能與舍利弗相等,我就心甘情願出家修行,如果不如舍利弗,我就不出家。」

佛隨即回答道:「你比不上他。」於是那位梵志便打消了出家修道的念頭。世尊對在場的眾弟子說:「以後這位婆羅門會被度化出家修道,證得六種神通,智慧高遠,他教化的眾生如微塵一樣不可計數。」

後來,阿巴毱提投生到一個居士家裡,容貌端正美妙,形相與眾不同。耶貰羈尊者前往居士家討要。

這位父親回復他說:「孩子現在還小,不懂得侍奉,而且家裡又貧困,還沒有什麼財物可以奉送。您暫且等等,待他長大了就交給您。」

優波毱提漸漸長大,才能非常突出。他父親交給他一些財物,讓他到集市裡販賣。於是耶貰羈尊者就到他那裡,為他宣說法義,教他控制意念,用黑白石子來記數,產生善念放下白石子,有邪念時放黑石子。

優波毱提接受了耶貰羈的教導,有了善惡的念頭,就用投擲石子來計數。一開始,黑石子偏多,白石子很少。漸漸地通過修習,黑白石子數量相當。不斷地調整和控制心念,再也沒有黑石子,全部是白石子了,善念已經深厚,以至證得了初果。

尊者成道以後,經他度化而獲得四果的人,每人用一根籌計算,每根籌四寸長,這樣的籌堆滿一間長、寬、高均達六丈的房子。

於是眾人對尊者說:「尊者的福德實在是博大,度化的眾生實在難以計量!」尊者告訴他們:「我還是畜生的時候也度化眾生,使他們得到聖果,何況今日!」與會大眾於是問道:「不知尊者前世是如何度化眾生呢?」

尊者便告訴他們:「在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一座山,有五百位辟支佛居住在山中。當時有一隻獼猴平常都來供養,並拜見他們的儀容姿態。後來這些辟支佛們都涅槃了,又有五百名梵志接著在這裡居住修行,獼猴就端身正坐而觀修。各位梵志看到它這樣,互相交頭接耳說著:『這個獼猴,應是在為我們示現修行威儀啊!』於是立即各自調整身姿,諦觀諸法真理,漸漸地心開意解,都獲得了辟支佛道。當時那隻獼猴,就是現在的我!」

與會眾人又問:「不知因為什麼因緣受獼猴身?」尊者告訴他們:「過去九十一劫以前,有毗婆尸佛出現在世上。一群比丘在波羅奈國的一座山中居住,當時有位羅漢比丘登上山頂,跑得非常迅疾。有一位修道人見此情景,忍不住脫口而出:『此人跑起來輕飄迅速,真像只獼猴。』由於這個因緣,他在五百世中一直作獼猴。因此,所有的四眾弟子,都應守護自己的口舌,不可隨意胡言。」

尊者優波毱提宣說這些法時,一切與會大眾,有的得到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有種緣覺善根的,有的發了大乘心得到不退轉位,不可稱計。信受其教,歡喜奉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鋤去心地的雜草!
印光大師:為什麼每日必念楞嚴咒和大悲咒?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