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比《聊齋志異》更精彩的故事:蒲松齡的轉世傳奇

比《聊齋志異》更精彩的故事:蒲松齡的轉世傳奇

「來時糊塗去時悲,空在人間走一回。生我之前誰是我,我去之後又是誰。」正因為人生活在謎中,因此演繹了一幕幕悲歡離合的大戲。一部《聊齋志異》讓蒲松齡名滿天下。而「聊齋先生」本人的轉世故事,似乎比他筆下的志怪小說更有傳奇色彩。

比《聊齋志異》更精彩的故事:蒲松齡的轉世傳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生於1640年,卒於1715年。在《聊齋志異》的序言《聊齋自志》里,作者講述了關於自己的一件奇事。原文寫道:「松懸弧時,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志。」這段話的意思是:在蒲松齡出生時,他的父親做了一個夢,見到一位病瘦的僧人,袒露右肩進入屋中。在他的右乳旁,粘著一塊銅錢大小的膏藥。其父驚醒,這時蒲松齡恰好落生,在他的乳旁果然有一塊黑痣。

蒲松齡的父親認為,兒子就是那位苦行僧轉世,便給他取字「留仙」。蒲松齡嘆道:「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故事講到這裡,只說了一半。前世為僧,來生又是誰?

相比蒲松齡前世為病瘦僧人,流傳更多的是蒲松齡轉生為文人徐昆的記載。徐昆著有《柳崖外編》、《雨花台傳奇》、《柳崖詩鈔》等書。徐昆的書《柳崖外編》中有王友亮、李金枝二人所作的兩篇序言,皆稱作者徐昆為「蒲留仙后身」。這兩篇序言中講訴了一個神奇的故事。

就在蒲松齡去世後的一年,在距蒲家莊百里之遙的濟南城外金家莊,山西臨汾籍商人徐敬軒家中誕生一子。這個孩子過周歲時發生了一件奇事。周歲那天,天下著雨,徐家大擺筵席。正在大門口外迎客的徐敬軒忽見路上有一年輕書生冒雨而行,便頓生惻隱之心,邀這位書生進家來避雨。

比《聊齋志異》更精彩的故事:蒲松齡的轉世傳奇

書生見堂中設筵,便問何故,徐敬軒答道:「兒子周歲」。便抱出讓書生看。本來啼哭不止的嬰孩一見書生便咧開嘴笑。書生忙問:「此庄何名?」答:「金家莊」。書生且泣且喜:「是啊,是啊,您的兒子就是我的老師轉世啊!」徐敬軒驚問其故。書生說:我的老師蒲留仙(也就是蒲松齡),在前年的今日去世,臨終前留下一句:「紅塵再到是金鄉」,我遍訪也沒有尋得,不想今天在這裡遇到。徐敬軒這時才恍然大悟,想起了前年那個神奇的夢。

徐敬軒經商多年,掙下一份家業,可惜膝下無子。前年,他去小峨眉山祈子,偶得一夢,夢中至一處地方,不知是何境界,只見垂柳映清泉。見一老儒生來此,手執蒲扇,笑而不語。徐敬軒忽然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此汝子也」。醒後思索半天,也不知何意。

不久,夫人盧氏懷孕。徐敬軒將夢中所見老儒的相貌一一描述後,書生說:「你所見到的確是我的先師蒲松齡先生」。倆人還悟到:夢中垂柳映清泉,暗喻其號「柳泉」,手執的蒲扇,暗喻其姓為蒲。徐敬軒大喜,便給兒子取名昆,字「後山」,號「柳崖」。(註:蒲松齡號「柳泉」,「泉」為水,那麼「昆」、「後山」、「柳崖」皆有山的含義,山水相對,前世與今生互補。)於是,人傳其事,事奇人奇,還在襁褓中的徐昆就成了奇人。

說來也真神奇,徐昆這孩子還真不尋常,三歲識字,過目一二遍就可背誦,到十五六歲時,已是少年才子,時人爭相拜訪。連當時的一些文壇泰斗,如錢大昕、朱筠對他評價都很高。錢大昕稱讚他的書:「讀後山之說,使人油然有得」。朱筠稱他是「山右之名士,蒲留仙后身也」。

比《聊齋志異》更精彩的故事:蒲松齡的轉世傳奇

另外,徐昆的婚姻竟然也是神奇之事。徐昆少年時,遵父母之命從山西老家迎娶劉氏六娘為妻。不久,劉六娘病逝,臨終前對婆婆說:「請您把我的骸骨收埋好,我來世再到您家來」。徐昆的父母感其言,遂將劉氏埋於蓮花溝上。後來,徐昆繼娶高氏為妻。

清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徐昆回到老家臨汾,過著歸隱田園的恬靜生活。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寫作、創作上,同時潛心於刻書印書。《柳崖外編》的大部分就是在這裡完成的。他寫的戲曲《雨花台傳奇》成為當時最為流傳的劇本,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日,鄰縣襄陵(今山西襄汾縣),正在演出徐昆的《雨花台傳奇》,劉六娘的母親前去觀看,遇到一看戲的女孩,其神態極似自己去世多年的女兒,不由得駐足端詳。女孩也頻頻注視著劉老夫人。散戲後老夫人尾隨她來到女孩家,拉著女孩的手哭著說:「你不是我的女兒,但為什麼神態這麼像我女兒呢?」女孩聽後不禁潸然淚下。

女孩名叫李窈,年方十四,就是劉六娘的轉世,她能記得自己前生之事,常常獨自嘆息:「六兒,六兒,今生怎生啊」。今日遇到前世的母親怎能不激動呢。劉老夫人說:「你知道這個《雨花台傳奇》是誰寫的嗎,他就是你前生之夫啊,現在雖然他已經另娶妻室,但這個高氏很賢淑,我還是想完成你前生的願望,讓你回到徐家,與高氏以姐妹相稱。」當時,李窈的母親不太願意,可劉老夫人千方百計託人作媒,第二年,十五歲的李窈成了徐昆的妻子。這時,徐昆已經四十多歲了。

比《聊齋志異》更精彩的故事:蒲松齡的轉世傳奇

李窈「柔嘉多才」,深得徐昆母親的喜愛,與高氏相處得也很好。有一年清明上墳,路過劉六娘墓,李窈流著淚對高氏說:「這是妹妹我的前生,如同花落入泥啊」。說完淚流不止。高氏問她為何這麼傷感,她說:「記得我從陰間往陽間轉世時,袖中有竹籤二十多枚,其中有九枚合歡竹。恐怕我與徐郎的姻緣只有九年啊」。高氏只得勸慰說:「這些不足為信」。

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年)徐昆中鄉試第二十五名舉人。不久,他攜家眷到京城。兩年後(西元1772年),李窈在京城病逝,享年二十四歲,與徐昆正好做了九年夫妻。徐昆悲痛不已,將她安葬在北京城外的陶然亭畔。徐昆的好友為墓碑作圖,繪有李窈的畫像,周圍綴有李樹、柳樹、合歡、落花。題為「花落余芳」。為紀念這位兩世皆鍾情於自己的女子,徐昆為其寫了一部劇本《合歡竹傳奇》共二十四齣。

在文學的世界和真實的人生里,蒲松齡和徐昆各自寫下了兩版傳奇。文人結仙緣,紅塵續佳話。

宋朝傳奇故事:大詩人黃庭堅的輪迴故事

傳奇故事:僧人為救少林寺 突然變高數十丈!

宋朝故事:張天師道行高深 收降蔡京府中妖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