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說了6個字,諸葛亮才明白,劉備打仗為何不願帶上他
三國時期這段時間,絕對是歷史上最精彩的一段。對於諸葛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諸葛亮能這麼出名,一是影視的宣傳作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神通廣大,讓人佩服。二是歷史上的人物也是比較足智多謀,許多歷史家評價諸葛亮都稱他是一個博才多學的人物。不管是影視還是歷史,他都是明星中的人物。劉備禮賢下士,三請諸葛亮於草廬之中,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君臣之情。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用「隆中對」征服了劉備,出山之後更是不曾愧對劉備的信任,憑藉自己出類拔萃的才能,將蜀國打理的井井有條。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說「如魚得水」,這是對他的讚賞。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劉備在出征打仗之時很少帶著諸葛亮。尤其是決定蜀國走向的三次大型戰役,諸葛亮都未曾在前線出謀劃策。劉備人生中有三次堪稱「拐點」一般的戰役。
一,入川之戰。
「入川之戰」可以說是劉備邁向巔峰的開始,益州劉璋暗弱,昏庸無能,劉備便是抓住這個機會一句入川,奪得了號稱「天府之國」的益州全境。但是在這場戰役中,為劉備出謀劃策的卻是「鳳雛」龐統,諸葛亮並未隨軍出征。結果劉備雖然拿下蜀中之地,卻痛失鳳雛龐士元。
二,漢中之戰。
此戰讓劉備一舉翻身,不僅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更是奪得了漢中全境,成為了與曹操孫權並駕齊驅的頂尖勢力。毫不誇張的說,此時的劉備才真正擁有了問鼎天下的本錢,擁兵數十萬,更兼「五虎大將」等諸多名將,哪怕是曹操都需要避其鋒芒。但是在這場決定蜀漢走向的戰役中,依舊沒有出現諸葛亮的身影,真正被劉備委以重任的軍師卻是法正。
三,夷陵之戰。
關羽的死,讓年近六旬的劉備陷入瘋狂。他再也不能忍了,賭上了全部身家。勝則剿滅東吳與曹操南北對立,統一天下近在咫尺,敗則再也難以翻身。然而輝煌,落魄,總是在一念之間,老天並未給他完美的結局。劉備兵敗,身死白帝城,蜀漢多年積攢的家當損耗殆盡,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本錢。如此關鍵的戰役,諸葛亮還是沒有隨軍出戰。諸葛亮幹什麼去了?
很多人說劉備不信任諸葛亮,所以不帶他,事實真的是如此么?其實諸葛亮和劉備就是蜀漢中的一二把手,朝中許多事情都是他們兩人決策。如果兩人一起出征,朝中必亂,從劉備死後,蜀漢爆發不少的起義戰爭中看出,蜀漢並不是鐵板一塊。蜀漢所有人的計謀和威望都比不上諸葛亮,劉備離開,沒有人穩住是不行的。只有他坐鎮後方,劉備才能安心。
雖然《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僅智計無雙,還算無遺策,是劉備南征北戰必不可少的一員。但是真實歷史上的他,卻「理民之干,優於將略」,因此他更是一個治國之臣,而不是征伐之臣。劉備本身有一定的作戰經驗,在戰場上的指揮能力,不會遜色於諸葛亮。在用兵方面,漢中之戰,劉備下令讓諸葛亮派兵增援,諸葛亮就曾猶豫不決。
用人方面,劉備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諸葛亮卻將馬謖當作接班人培養;劉備認為魏延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派其駐守益州門戶漢中,諸葛亮卻認為魏延太過理想化,只用其勇不用其謀。從後世眼光來看,諸葛亮也不是真的算無遺策。
司馬懿看諸葛亮還是非常準的:「孔明素來謹慎」,諸葛亮確實從來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性格決定了他不會冒險,但是「兵者,詭道也。」奇招制勝也是戰爭中多有的手法,劉備也是為了擺脫諸葛亮的束縛,所以把諸葛亮留在了後方。(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抗戰老兵:戰場上有一種鬼子,冒再大的險也要優先擊斃他!
※東吳打的勝仗並不少,為何成了三國里最弱的那個?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