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紀念彭小蓮:沒有電影拍,對她才是折磨

紀念彭小蓮:沒有電影拍,對她才是折磨

6月19日上午10點,噩耗傳來,導演彭小蓮因病去世,享年66歲。這個年紀,對一個還有滿心的創作欲和表達欲的導演來說,實在太過年輕。

去年年底,彭小蓮的最後一部電影《請你記住我》公映。全國票房12萬,放在今天的電影市場上來說,這個數字低得有些不可思議。作為著名的北京電影學院78班畢業生,彭小蓮的名氣並不如同班陳凱歌、田壯壯、李少紅等第五代導演來得響亮,但她摯愛電影,堅持自我,富有個性,依然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屬於自己的位置。

「她離開上海都不會拍片子」

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回到上影廠後,彭小蓮的起點不錯,1986年,她導演兒童題材影片《我和我的同學們》就獲得了第二屆「童牛獎」優秀兒童少年故事片獎,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故事片獎。

之後她又導演劇情影片《女人的故事》,表現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鼓舞下,三個從來未出過門的農村婦女毅然出門掙錢的故事。彭小蓮的電影中一直有強烈的女性意識,女性也成為她之後創作始終關注的主題。

她「有女導演細膩的一面,也有特有的果敢,不拖泥帶水,愛憎分明」,這是上海電影製片廠製片人朱斌對她的印象。1996年彭小蓮和朱斌合作《犬殺》,通過一起狗咬主人致死的離奇事件,引發出一樁撲朔迷離的謀殺案。朱斌記得她在現場「思路敏捷、語速很快」。

胡宗、朱斌與彭小蓮合作的《犬殺》

而當時的美術師胡宗直到20年後還與彭小蓮保持合作,拍攝了《請你記住我》。

彭小蓮拍片一直有固定的班底,上影廠從攝影、美術、作曲到服化道,有一幫人心悅誠服地始終和她保持著合作關係。這一點在胡宗看來,不只是藝術上的惺惺相惜,更多的是大家對她這個人的認可。「她對朋友非常好,豪爽直率,講哥們兒義氣。」同時,在彭小蓮身邊,大家還始終保持這一種「在業務上追求進步」的勁頭。直到近年,彭小蓮都會定期請團隊的好朋友們看電影,院線上映了好的片子,她有時還會自掏腰包給大家買電影票,一行人看完電影再去吃飯討論,「這樣的氛圍現在的上影廠已經沒有了。」

彭小蓮熱愛上海,胡宗說「離開上海她都不會拍戲」 。2002年,由呂麗萍和孫海英主演的《假裝沒感覺》開啟了彭小蓮「上海三部曲」的創作。透過上海一個普通市民家庭里發生的故事,表現出她對女性情感和女性獨立自主意識的文化關懷。兩年後,《美麗上海》問世。這部講述上海一個大家庭中母親與她的4個子女之間複雜悱惻的情感糾葛的影片,在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斬獲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4項大獎,這在金爵獎史上前所未有。之後,第三部《上海倫巴》由袁泉、夏雨主演,彭小蓮以趙丹與黃宗英之戀為原型,用電影說電影的形式向中國老電影人致敬。三部電影主題相承而風格各異,彭小蓮用電影為上海書寫了穿越過去和當下的光影情書。

「上影廠過去的傳統,從鄭君里、謝晉這些大師一路傳承下來,是對現實的關照。這一點現在並沒有傳承得很好,但彭小蓮是一路在傳承的。」胡宗說。

除了是一位風格鮮明的女導演,彭小蓮還是一位作家,她熱愛寫作,以一種極其細膩的懷舊眼光去看待時代的變遷和歷史中消逝的歲月。2017年,彭小蓮出版了非虛構新著《記憶的顏色》,其中《膠片的溫度》獲「上海文學獎」,《書齋外的學者》獲「鐘山文學獎」。

彭小蓮去世前,還在打磨一本名為《編輯鍾叔河》的書,她本想拍攝一部紀錄片,但身體狀況不允許,於是這本書的副標題取為「紙上紀錄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編輯透露,原本該書計劃7月推出,雖然緊趕慢趕,還是沒有趕上。該書的責編在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彭小蓮總是在對話中使用驚嘆號,「穿透在這些驚嘆號背後的,其實是彭導對創作的熱情和堅持。」

年輕時的彭小蓮與好友劉苗苗

彭小蓮的確一直是個滿懷激情的人。導演劉苗苗是彭小蓮的閨蜜摯友,自稱和彭小蓮「相愛相殺」大半輩子。得知彭小蓮去世,她在朋友圈發文悲傷地悼念:「親愛的小蓮,你走了誰來罵我?」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劉苗苗回憶起和彭小蓮從同寢室交往以來一路的往事,彭小蓮率真坦率的個性常常讓她又好氣又好笑。她記得畢業前夕彭小蓮寫信託她從拍戲的地方帶兩把摺疊傘,多年後說起,原來是當時劉苗苗搬出寢室她甚是想念卻不好意思表達,只好找借口聯繫。「她是個不太會表達感情的人,連我叫她小蓮姐她都要嚇一跳,覺得太膩。」

年初的時候劉苗苗接到一個拉美電影展的邀請,她和彭小蓮的作品今年十月將會在南美舉辦聯展。最近的幾個月,她們還在網上和策展人溝通細節。「我知道她時日無多,也非常希望能夠陪她再走一段路。」但沒想到,彭小蓮還是走得太急。

「不屑成功」的理想主義者

「她是第五代導演中非常特別的存在。」彭小蓮的另一位好友,《青年電影手冊》主編、導演、編劇、電影研究者程青松在得知彭小蓮去世後也十分惋惜,「她很熱愛文學,對歷史非常感興趣,拍攝當代題材也很有感覺。她是個對城市很有探險意識的人,可能是第五代里唯一一個一直在拍攝一座城市的人。同時,她也是一個有相當強烈知識分子意識的人,很注重對歷史的反思和對自我的探索。在第五代很多導演走向商業化的浪潮或者乾脆息影的分化中,她依然非常堅持自我。」

拍攝《請你記住我》時,彭小蓮已經罹患癌症,但她依然選擇用創作記錄自己最後的生命歷程。

在程青松看來,《請你記住我》這個名字「很神奇,好像她想對大家說的話。雖然電影當時看來是讓大家記住趙丹、黃宗英,但她應該也想要在影史留下自己的痕迹,片中趙丹、黃宗英是歷史的一部分,彭導不願意他們被遺忘。其實電影就是抵抗遺忘的方式,她應該是想用那部電影去告別。」

但劉苗苗並不同意這種說法,「我從來沒有認為這會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至少在她的傳達中也從來沒有表現出這樣的意思。2017年,她告訴我她拍了一部電影,所有的事情都是她自己搞定的。過程很艱難,但拍電影給了她更大的決心。」劉苗苗記得,當時彭小蓮給她發微信分享自己的拍片心得,其中說到的一句話是「向死而生」,「她要一邊創作一邊抗爭。」

彭小蓮在《請你記住我》片場講戲

《請你記住我》的執行導演胡宗透露,雖然彭小蓮在拍攝這部電影時,也在治療期,但她到現場就會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得很好,絲毫看不出她是一個病人。「每天她會給自己留出午休的時間,按時吃藥,那時候醫生也說她的病情控制得當,維持一段時間是沒問題的。後來在北京做後期的時候,一天調光工作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她就在那一幀幀地調整十分專註。」

《請你記住我》中有一個鬱郁不得志的理想主義導演,有全然不了解過往歷史的年輕人,有面臨拆遷消逝殆盡的城市建築和文化。在胡宗看來,《請你記住我》中有太多彭小蓮想要說的話,當然「她每一部作品的表達欲都是很旺盛的」。

她並不是一個和這個時代圓融相處的人,甚至從她成長開始所經歷的已經時移世易的各個時代,她似乎都處在有些格格不入的位置。去年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談到片中肖雄飾演的潘導演一角,彭小蓮說那樣的角色有自己的選擇,有時「不屑於成功」。

「她一方面是非常激情澎湃堅持自己理想的人,同時又非常清醒和清高。」劉苗苗十分了解彭小蓮的個性,「這個時代的很多東西,拜金、虛榮、膚淺、物質,以及審美意趣、人際關係都是她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地方。」在劉苗苗看來,長期並不愉悅的心境也對她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她每寫一本書都會寄給我,我總是不能一次就讀完,因為一次讀完太沉重了,我也總是希望她可以快樂一點。」

《請你記住我》是完成了彭小蓮多年來的一個拍攝心愿,而劉苗苗說,「她一定還有很多想拍而沒來得及拍的電影」。對電影的熱愛,是幾位受訪者對彭小蓮一致的印象。在胡宗看來,她的那種熱愛,是今天的年輕人都達不到的。「她把電影放在非常神聖的位置,沒有電影拍對她才是折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書畫家梅墨生因病辭世,曾批當下國畫教育失敗、「寫」意寡淡
看一場彙集護膚、彩妝及香氛的預覽,可能會讓你忍不住買買買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