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實戰:一文看懂如何排除上中下三焦的濕氣(治病、減肥、美白三聯)

中醫實戰:一文看懂如何排除上中下三焦的濕氣(治病、減肥、美白三聯)

一部辨證論治的《傷寒論》其實就是如何排除體內風寒暑濕燥火的歷史,裡面包含的理法方葯基本都可以按照這個來分析,只要抓住了風寒署濕燥火的關鍵,就可以將所有的疾病治療好,可以說基本上。當然,還有一些情況是沒法治療的,那就是當一個人的元氣虛弱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夠排出風寒署濕燥火的方法都是瀉法,而對於虛症而言,瀉法是沒辦法徹底治療疾病的。

其實,關於濕邪的辨證論治,《傷寒論》中有比較多的論述,只是我們很少了解而已,不會專門關注這個點。濕邪是最重要的內源性病因,因為人體的水液代謝非常重要,是津液的來源,只要水液代謝不會正常,就會天然產生濕邪,這些濕邪就是我們身體內很多疾病的根源。

在《金匱要略》之中,關於濕邪的疾病有很多種類,比如第一類是痙病,濕病,暑濕病,第二類則是痰飲水氣病,第三類則是小便不利消渴等疾病,可以說這三類疾病是非常有特點的。第一類基本上是濕邪在中上二焦,是濕邪在上焦的情況,所以治療的時候基本上是一個思路。第二類是比較明顯的也是中上二焦,有的時候也會涉及下焦,治療時也會選擇不同的方法。還有一類則是下焦的,基本上就是涉及到了膀胱氣化不利,或者腎虛不能攝水的情況。

後世的醫家發現了濕邪為病的一些規律,所以有了葉天士的專論,有了吳鞠通的《溫病條辨》,這些書籍都是比較重點的論述濕邪為病的治療方略的,其中薛生白的濕熱病篇是最典型的代表,其中包含了很多治療的原則。

我們在這裡說濕邪胃病的治療,只是建立一個框架性的大概模式,對於很多專病並不做仔細的介紹,到了後面的專論之中,我們可以介紹每一個疾病的辨證論治方法,比如濕邪可以導致的很多問題,濕熱導致的皮膚病,那麼我們會設立一個專門的課程就是將濕熱病的皮膚性疾病拿出來講解。

濕氣病可以包括的疾病種類有很多,但是不管是那種濕氣病,都可以按照上中下三焦的規律加以辨證論治。大家如果有時間,還可看一看趙紹琴老師的《溫病縱橫》,裡面有很多關於濕熱疾病的辨證論治,裡面的內容很豐富,基本包括了所有的濕熱病的治法治則。

濕氣病主要可以包括以下類型的疾病,比如皮膚病,氣喘疾病,皮膚黑,鼻炎等,因為濕邪在皮表,導致了關於肺部的人體器官都是不正常,都會有癥狀。除此之外,還有水腫,還有風寒感冒等。

如果濕邪在中焦,最多的就是胃病,比如我們知道的胃炎,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痰飲,嘔吐,消化不良等疾病,這些都是很明顯的濕邪,濕邪可以分濕熱與寒濕,兩者都是濕邪為主,但是表現又有很大的差別。在中交的濕邪,還有一大部分的疾病,比如黃疸,比如腹瀉都是可以歸結為濕邪在中焦。

如果濕邪在下焦,那麼主要問題就是表現在小便和大便的不正常,一般來說,小便主要是膀胱氣化不利,絕大多數條件下是濕熱為主,如果是寒濕,表現出來的是小便清長,通常還會有腰酸背痛。現代經常看見的中暑,糖尿病,尿道炎,尿路結石等等都是濕邪在下焦的疾病的分類,字需要我們按照濕邪的上中下三角辨證治療,其實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濕邪的治則與治法

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在《溫病條辨》之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舉」,這句話可以很好的概括治療濕氣病的基本方略。

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如果濕邪在上焦,經常導致上焦清竅蒙蔽,此時就必須使用一些輕清的藥物,只有這些藥物使用了,才能將上焦的濕邪排出。在方劑之中,有另外一個說服,叫做「輕可去實」,也就是清輕的藥物,可以消除上焦的實邪,上焦的實邪,很多時候就是指寒濕,或者濕熱之邪。

所以,基本上我們用來治療風寒感冒的藥物,用來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都是治療上焦實邪的辦法,而實際上辨證論治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外感疾病一開始都是著於上焦,所以治療上就是用辛溫發散的藥物,風熱則著重用辛涼之葯,風寒則著重用辛溫之葯。

所以在針對上焦濕氣病的時候,最常用的藥物就是治療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方劑,有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

最常用的除上焦之濕的,如果是寒濕就用含有麻黃的方劑,比如我們了解的麻黃湯,前面在講如何治療寒氣的時候說過,還有一個麻杏薏甘湯也在以前發的文章中解釋過,還有一些大家可能都意想不到的方劑,如葛根湯,如麻黃加術湯,都是治療寒濕在表的一些方劑。這些以麻黃為代表的方劑,還有含有防風的一些方劑,都是治療濕邪在上焦的一類疾病的常用方劑。

以麻黃加術湯為例,本來麻黃這味葯就是很強的驅寒的藥物,但是只要能夠開肺氣,因為肺氣可以與外界交換,所以也能將人體的一些水氣排除除體內,所以很多濕氣重的人都不知道方法,只知道一個勁的吃紅豆薏米,只知道一個勁的吃茯苓白朮,即使吃一噸,如果沒有吃對,也是白費力的。

在上焦的濕氣,就必須用開肺氣的方法治療,這個方法就是辛溫解表的藥物,比如麻黃,比如一些祛風的藥物,如防風,如羌活,獨活,白芷等,這些藥物在常人看來就是治療風寒感冒的,但是在我看來就是治療上焦濕邪的,只要能夠治療上焦的濕邪,就可以開肺氣,能開肺氣就意味著補肺氣,能夠補肺氣就意味著可以美容,可以美白。

其實在麻黃湯之中,杏仁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杏仁,肺部是不能徹底抵達的,藥物的作用要減少不少,所以加入杏仁之後,可以輸送藥力到人體肺部所達的地方,所以只要一吃杏仁,人的肺氣就開始充足,就會開始變得滋潤,對於皮膚乾燥的人來說,杏仁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麻黃和杏仁,是兩種不同的作用方向,一種是乾燥性的,一種是濕潤性的,只有兩者同時使用,並且把他們的比例涉及好,才能達到美好的療效。

在麻黃和杏仁搭配好了的基礎上,就可以著手加入其它藥物了,比如加入甘草,可以更好的制衡麻黃的辛散作用,特別是對於心臟不太好的人來說,非常有必要。這三味葯組合在一起,就是所謂的三拗湯,專門治療因為寒濕在上焦導致的咳嗽疾病。

如果在這個方的基礎上加入桂枝,就是我們大名鼎鼎的麻黃湯,專門治療因為風寒之邪導致的風寒感冒,很多人沒有用過麻黃湯,是很可惜的,因為這個方劑的用處非常大,是很好的治療風寒之邪的經典。

麻黃湯治療的是水病,所以麻黃湯也叫作青龍湯,因為青龍是水神,除此之外,還有很有名氣的大小青龍湯,大青龍湯是治療寒濕在上焦的常用方劑,但是一般大青龍湯所治療的還有一定的熱象,所以大青龍湯之中還加入了大量的石膏,不過麻黃的用量也是非常的大。這種治療現代所謂的肺炎,只要對症,療效非常明顯。

如果三拗湯之中加入是純粹的石膏,就是麻杏石膏湯,專門治療因為燥邪導致的肺部喘咳,所以麻黃與杏仁之組合,有的時候治療的是濕邪之病,有的時候治療的是燥邪之病,可以左右之間相互轉化。

在三拗湯之中,加入一味薏苡仁,就是非常有名的麻杏薏甘湯,這個方劑是專門治療風濕骨痛的方子,只要出現了風濕在肌膚,出現了下午加重的風濕關節方面的疾病,都可以考慮使用。如果寒象明顯,就可以考慮使用前面我們介紹的麻黃加術湯。

如果一個人寒氣不重,或者肺氣鬱閉不是很嚴重,很多時候我們可以考慮使用替換品,如羌活,蘇葉,防風等藥物,這個就看各位的需要和病人的病情了。

以上的方法大多適合於上焦寒濕為主的濕邪病,如果是上焦的是濕熱,那麼就必須用溫病學派的那一套了。溫病學派用的最多的就是一些辛涼的方劑,比如桑菊飲,比如銀翹散之類的,當然這些都包含了濕邪與熱邪兩種性質的邪氣,不是單純的一種邪氣。

桑菊飲其實是治療風溫的,一方面是風,但是風葯可以勝濕,所以不管是風溫還是濕溫,其實都會或多或少用到一些風葯,桑菊飲之中也包含了前面所說的杏仁,杏仁的作用是兩方面的,一是將葯氣引導到上焦,另外則是可以發表。然後再加入一些連翹,薄荷等祛風透熱的藥物,這樣其實濕熱性的病邪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壓制。然後再加入一些葦根之類的藥物,可以除濕,加入桔梗同樣可以燥濕,桔梗需要與桑葉和甘草配合使用,不然的話因為祛濕的功效太牛了,反而會導致咽喉乾燥。

所以在使用桔梗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不能使用太過,或者皮膚乾燥的患者,都不能大量使用桔梗,桔梗祛濕的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一般用來消除上焦濕熱的方劑,最常用的應該是消風散,消風散雖然是消風的,但是除濕熱也是剛剛的,主要還是因為消風散的清熱作用,剛好又有風葯,可以消除風氣,所以幾乎所有的皮膚疾病,只要是濕熱性質的,都可以使用消風散。

在治療濕邪在上焦時,就可以根據情況使用以上方劑,當然還有其他方劑也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本文的內容有限,所以只列舉這些著名的方劑。大家可以舉一反三,但是治療的原則還是那句話「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當濕氣在上焦盤旋之後,一般都會進入中焦,從頭部往下走,這個是疾病一般的走勢,不管是寒邪還是濕邪,或者是其他陰性的邪氣,都有一股往下走的勁,所以一般的傳播路徑就是頭部,胃部,最後導致下焦。

濕邪經過一段時間的傳播,就會進入中焦,傷及脾胃,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疾病。中焦如果是寒濕,則可以按照寒氣的角度加以治療,但是有的時候也需要考慮肝主疏泄的因素,總體來說,中焦有濕邪的癥狀可以分那麼幾種。

痰飲所致,求之二陳

痰飲是因為體內的濕邪運化不正常導致的體內的致病性的代謝產物,其中包含了很多臟腑的功能失調,才會導致痰飲,所以治療痰飲一直以來都有很多方法,但是作為治療痰飲的總方,二陳湯是最常用到的,因為二陳丸整個方劑的配合非常完美,葯簡力專,同時又含有最常用的一些藥物。

二陳湯來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而且還是後來續的方劑,是紹興這個地方出產的名方,書中記載: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不和。

半夏(湯洗七次) 橘紅(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 咀。每服四錢,用水一錢,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其實,最早用來治療痰飲的是苓桂術甘湯,但是為什麼最早的苓桂術甘湯反而沒那麼厲害,而後世的二陳丸反而成為了一個名方呢,其實就是因為這個方劑看起來比較平和,另外就是因為這個方出現在皇家編纂的書籍之中。

大家看,半夏這味葯是著名的燥濕的藥物,一般來說都需要放很久才可以使用,跟陳皮一樣。我們服用的陳皮其實不能叫做陳皮,只能叫做橘皮,因為橘皮與陳皮的差別在於,陳皮是放了三四年以上的,而橘皮只是從樹上採摘下來,晒乾了就行,這兩者雖然物質上差別不大,事實上,療效差遠了。陳皮和半夏,因為經過長年的陳放,很多有毒的物質,還有刺激性的物質都被消化完了,所以陳皮經過幾年之後,其實氣味就很淡了。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也就是在治療中焦脾胃疾病時,需要考慮的是四維的平衡,這四維的平衡如果沒有安排好,胃就不可能安和,胃不安和,自然就不會有真正的健康。半夏,陳皮經過幾年的陳舊化,其實就已經達到了一種平和的狀態。再加上兩味最為平和的藥物,甘草和茯苓,可以說專門針對的就是中焦的不和,所以治療痰飲時,二陳丸可以說是非常好的除濕的方劑,幾乎專門為中焦濕氣設計。

在設計方劑時,為了避免半夏和陳皮的燥烈之性,還加入了烏梅,烏梅是一味生津止渴之葯,很多時候能夠補充人體的津液,因為燥濕的藥物,一方面是在排出體內的濕氣,另外一方面則是在排出體內的津液,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傷害人體的葯。

對比二陳湯與苓桂術甘湯,可以發現,其實差別主要是在桂枝白朮與半夏陳皮之間,桂枝白朮雖然也非常不錯,但是沒有理氣的藥物,有的時候稍微會出現一些雍滯,但是陳皮可以解雍滯。特別是在中焦有濕熱的條件下,其實苓桂術甘湯有可能導致中焦濕熱加重,而二陳丸稍微沒那麼明顯。

中焦濕熱,當用半夏瀉心湯

在中焦濕氣重的條件下,一般會郁而化熱,從而導致現代所謂的胃炎,中醫則認為是痞滿。如果是痞滿,再用白朮,就會雍滯住,所以苓桂術甘湯在這種場景下不能用。而半夏之類的方劑,可以變換一個頭面,同時可以使用。

中焦濕熱明顯時,就是我們知道的痞滿,通常會用經方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最開始是用來治療傷寒之後,因為下之太早,導致人體脾胃空虛,所以導致了心下痞,寒熱錯雜,有的時候還會出現腹瀉。

但是在現實臨床中,半夏瀉心湯對於很多人都是有效的,因為中焦最重要的就是平和,而很多人就是因為中焦不平和,中焦痞滿,所以會有睡不著的現象。睡不著,很多時候就是一個人的精神不足,治療疾病是,睡眠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療效,所以很多人因為失眠明顯而吃藥無效時,就可以通過半夏瀉心湯的作用,安眠補脾胃,然後再用其他葯,療效就可以非常明顯。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專門介紹半夏瀉心湯,其實也是我治療疑難雜症的一個捷徑,只要是中焦不平導致的失眠問題,就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服用之後,馬上就能改善睡眠,只要睡眠已改善,那麼其他方劑的療效就馬上體現出來了。

半夏瀉心湯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溝通上焦與下焦之間的關係,所以著重在斡旋中焦上,只要中焦開通,服用任何藥物都可以取得應有的療效,我將之命名為調引陰陽。

大家看一下半夏瀉心湯,名字叫做瀉心,其實是補藥為主,其中的人蔘、乾薑、生薑、甘草、大棗,都是補藥,補的就是脾胃,而真正的瀉藥只有黃連,黃芩兩位葯,最主要的君葯半夏也是補藥,所以瀉心湯其實就是一個補脾胃的方,而正是因為有了一個黃連,一個黃芩,才能發揮其清除中焦濕熱的功效,不然就是一個四君子湯了。

濕氣瀰漫,柴苓湯

在除濕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方劑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柴胡湯,特別是小柴胡湯,這個方劑可以治療中上二焦的濕邪,只需要看見一個人的舌苔有薄白之苔,就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本身是不除濕的,但是小柴胡湯因為可以抒發肝氣,肝主疏泄,就能將體內的相關邪氣抒發出來。

但是,如果僅僅使用的是小柴胡湯,那麼除濕的功效就會停留在上焦,再加上一個五苓散之後,才能真正起到除上中下三焦濕氣的功效。

所以,當我們看見一個人濕氣分布在上中下三焦時,就可以考慮使用柴苓湯,這個方劑的效果非常好。

但是,不管是二陳湯,還是半夏瀉心湯,還是柴胡苓湯,都是著重在中焦的和,所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是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權,非重不舉

其實在除中焦濕邪的時候,很多時候會用到一些除下焦濕邪的方,比如五苓散,但是這些不足以說明非重不沉,下焦的濕邪,很多時候不能用上焦的方法,也不能用中焦的方法,只能用下焦的特殊方法,那就是用一些重性的藥物。

但是治療下焦濕氣,很多時候也不用重鎮的藥物,只會用一些利尿的藥物,比如我們熟悉的五苓散,豬苓湯,還有金匱腎氣丸之類的方劑,如果是明顯的濕熱,就會用一些龍膽瀉肝湯之類的,或者是八正散之類的方劑。

下焦濕氣,第一要方就是五苓散,幾乎是沒有異議的,但是五苓散的運用有的時候要排出濕熱,因為濕熱型的下焦濕氣有的時候不能用,但是有的時候也可以用。五苓散跟苓桂術甘湯都是苓桂劑,通常可以將人體的水飲之邪化了,但是苓桂劑的作用部位偏上一點,而五苓散的作用部位則偏下焦。

所以在使用五苓散的時候,必定是有下焦膀胱氣化不利的病機在的,而在脈象上則是有左右尺部浮脈,小便不利的現象,只要有這些現象在一起,就可以考慮使用五苓散。下焦膀胱氣化不利,可以導致小便難,導致小便淋漓不盡,就可以用五苓散。

通常的膀胱結石,腎結石,都會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加減,持續服用一段時間的藥物,就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

對於一些小便不利的患者,很多時候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煩躁,導致失眠,但是只要是兩尺脈浮,就可以考慮使用五苓散。另外,因為五苓散的主要作用就是除濕,從下焦開始除濕,所以一些由於濕氣導致的疾病,如中暑,如口渴等都可以用。

膀胱是一個最大的器官,因為跟皮膚是一塊的,所以膀胱的狀態有的時候決定了皮膚的狀態,很多人膀胱氣化不利,會導致皮膚乾燥,此時服用一些五苓散,也可以改善皮膚的狀態。

豬苓湯,滋陰利濕

前面說的五苓散是經常用來治療下焦水濕的方劑,其實還有一個方劑,也是經常用來治療濕氣的,那就是豬苓湯,豬苓湯是非常有名的治療尿道感染和膀胱結石的方劑,其中的組成基本上跟五苓散類似,但是其中改了幾味葯,把溫陽的桂枝去了,加入了滋陰的阿膠。

茯苓,澤瀉,豬苓這三味葯都是五苓散與豬苓湯共有的,五苓散則加入白朮,加入桂枝,偏向於上焦,偏向於溫。而豬苓湯則主要是滑石,還有阿膠,兩位葯都是偏向於陰性的,所以豬苓湯治療的尿道感染一般還有發熱的癥狀,這是兩者之間的差別所在。

所以五苓散治療下焦水濕之邪重,一般還可以有大便溏泄的癥狀,而豬苓湯則治療的可以包含大便乾結的癥狀,這兩者的差別是比較大的。

五苓散用的桂枝有降的作用,豬苓湯用的阿膠也有降的作用,這兩者也是共同的,但是不像其他方劑,用一些沉重的藥物,比如熟地,生地,下面我們繼續分享金匱腎氣丸的作用。金匱腎氣丸是非常有名的治療濕邪的方劑,其主要作用機制就是補腎氣,促進膀胱與腎的氣化作用,最終保證人體的水液代謝正常運轉。

金匱腎氣丸在《金匱要略》之中的用法有很多,其中可以細分為五,有的是治療痰飲,有的是治療消渴,有的是治療小便不利,不管如何都有一個癥狀,那就是小便不利,還有少腹拘急。這兩個癥狀組合到一起,其實就表明了膀胱氣化不利的病機。

但是與前面兩方相比,金匱腎氣丸有一個明顯的癥狀就是陽虛,比如無精打采,比如手足冰涼,這個是三個方劑中腎氣丸獨有的。五苓散不會有手腳冰涼的狀態,豬苓湯也不會有,甚至豬苓湯還有煩躁,還有手腳心熱的癥狀,但是腎氣丸就不一樣了,一方面是腎氣不足,導致氣化不利,小便不通,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陽氣虛,導致四肢冰涼,導致了無精打采等等。

其實在治療下焦濕氣病時,還有一種類型的方劑,就是針對濕熱型的,比如八正散,比如龍膽瀉肝湯,限於篇幅,我們在具體運用的時候再解釋,大家也可以參看其他書籍中關於龍膽瀉肝湯的運用。

前期精彩:

經方雜談

時方雜談

五運六氣基礎

中醫實戰:感冒的辨證論治

中醫實戰:一篇文章教你學會防治中風(值得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余閣 的精彩文章:

名方妙用:安宮牛黃丸?真的是此類人的養生仙丹
招賢納士,有才,有情,有時間你就來!

TAG:慶余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