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地雷有多密?戰士炸飛半空,看見自己斷腿,墜地又砸地雷
作者:慎獨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排雷英雄杜富國,可謂最引人關注的軍人之一。他為了還百姓一片沒有地雷的凈土,勇敢地走進雷場,為保護戰友獨自面對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感動了世人。
其實在中越邊境,因為戰爭而遺留的地雷數不勝數,無論是戰時還是戰後,排雷工兵都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迹。
與一般人理解的地雷撒布方式不同,當年越南方面布雷十分隨意,樹上掛一顆、草里藏一顆、地上放一顆,甚至用籮筐裝著整筐地雷,順山往下倒,滾入草叢很難看見。到了雨季,雨水沖刷泥土翻動,即使是按照雷場布局圖布置的地雷也變成了隨意撒放的地雷。這對於雙方戰鬥人員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而對於工兵來說意味著無時無刻被死亡威脅。
當年的地雷有多密集呢?某部一個班長為了加固工事走出陣地取土,剛走出幾米就引爆了地雷,整個人被爆炸掀飛,在半空中眼看著自己的腿與身體分離飛到天上。剛一落地又引爆一顆地雷,半個屁股被炸爛。由於地雷太密集,以至於前線的戰士們有一句順口溜叫「地雷一響,國家來養」。
戰鬥時由於時間緊迫,很多時候都來不及叫工兵排雷,面對暗藏殺機的雷場,我軍戰士往往選擇以身排雷,用身體在雷場中開出一條路。如「滾雷英雄」安忠文在者陰山戰役中,他所在部隊被雷場阻隔,情急之下他和排長一起衝進雷場,結果被雙雙炸倒。安忠文心想自己必死無疑,乾脆用自己的身體開出一條路,避免戰友的犧牲。在壓爆多顆地雷後安忠文暈死過去,但奇蹟般生還,戰後被昆明軍區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開路英雄」喬勝清是雲南邊防部隊的一名戰士,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他所在部隊遭雷場阻擋。喬勝清本想用身體滾雷,可他們的進攻路線是一個上坡,喬勝清急中生智,趴在地上用臉貼著草往前爬。因為臉對引線更敏感,更容易發現引線。就這樣他排除了十幾顆地雷,用臉為隊伍開出一條小路,成功突擊到越軍陣地後方。
然而這種排雷方式畢竟是應急辦法,不可以推廣,很多時候,雷場都需要我軍工兵一顆一顆排出來。工兵常用的排雷工具是掃雷器,但在中越邊境的複雜地理條件下,掃雷器無法發揮作用。工兵就必須用探雷針在地上一點點扎,憑藉手感去尋找埋在地下的地雷。這種方法,我軍排除了無數顆地雷,也湧現出無數排雷英雄,但也有不少戰士在排雷過程中身負重傷乃至陣亡。
20歲的戰士楊再林,一人排雷304顆,戰後參加了國慶觀禮;17歲戰士駱牧淵,在聽說楊再林的事迹後,以楊再林為榜樣,暗自立下決心,一定要超過他,總共排雷617顆,在排除第617顆雷時被炸傷,全身58處傷口,雙目失明。
更為驚險的是尤建華。他是建築大學的大學生,學的是爆破專業,研究過世界上50多種地雷,有「雷博士」之稱。他剛剛上戰場時,發現換防的那個工兵排吃飯時不到10個人,原來這個排將近30人中,大部分因排雷受傷殘疾,留在戰場上的只有7個人。就連陣地上的狗都有不少被地雷炸死的。雷場一上來就給尤建華一個下馬威,一顆壓發雷發生半爆炸,5顆鋼珠打進尤建華身體,他忍著劇痛把鋼珠一顆顆挖出來。
在一次任務中,為了節省時間,尤建華決定在雷場中開出一個個碗一樣大的坑,間距1米左右,這樣腳踩著坑一步步就能邁過去。他先開出一個坑,腳尖踩進去,
與他同行的小戰士也開出一顆雷,想遞給他。就在小戰士要落腳時,尤建華高喊別動。他首先在他與小戰士之間開出能容納腳尖的小坑,腳尖邁進去接過地雷,排除後放到安全區域,然後他在腳後跟正下方竟然探出3顆雷。
小戰士嚇得哭了出來。尤建華讓他不要動,他雙腳站定,在雙手能夠到的地方又排出17顆雷。探雷針在尤建華手裡就像長了眼睛,扎進土裡就知道有沒有雷。就這樣尤建華一點點開闢出一個個坑,兩個人一點點蹭出雷場。兩個人踏出雷場後猶如邁出鬼門關一樣長舒一口氣。據統計,尤建華總計排雷1101顆,一年穿壞8雙解放鞋,磨壞7根鋼製探雷針。戰後被授予「排雷英雄」稱號。
不得不說,雖然尤建華排雷技術數一數二,但是能從如此可怕的雷場中全身而退的還是需要些運氣。顯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運氣,某部一名排雷大王排除了1201顆地雷,準備明天下陣地到後方修整,在回營地路上他想坐下休息,隨手把探雷針插在地上。誰知他正好插在了一顆雷上,爆炸催毀了他的雙目和雙腿,落下終身殘疾。
如今,邊境的地雷已被排除,當我們領略大好河山時,請不要忘記這是戰士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美麗!


※越南奠邊府大捷「震動地球」?沒了中國顧問,上萬越軍當炮灰
※越軍吹噓守半年,張萬年一天拿下,許世友:你把敵人嚇跑了!
TAG:兵說 |